吳承惠 徐斐斐 (寧波市鄞州區(qū)橫溪中心衛(wèi)生院 315131)
惡性胸膜間皮瘤是較罕見的原發(fā)于胸膜間皮細胞的惡性腫瘤[1],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病死率高,早期診斷困難,誤診率高。為提高其正確診斷率,筆者回顧性分析院內1990年1月至2008年2月確診為惡性胸膜間皮瘤42例誤診病例的臨床資料,并總結誤診原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47~75歲,50歲以下4例(9.5%),50~70歲27例(64.3%),70歲以上10例(23.8%);病程1~12個月,平均6個月。有石棉接觸史2例(4.8%),吸煙史17例(40.5%),其中14例至少每天抽1支。
1.2 臨床表現 首發(fā)癥狀為胸痛38例(90.5%),活動后氣促32例(76.2%),咳嗽25例(59.5%),發(fā)熱8例(19.0%),痰中帶血4例(9.5%),盜汗3例(7.1%)。
1.3 胸部影像學表現 X線檢查:40例(95.2%)有胸腔積液(右側29例,左側8例,雙側3例),其中少量7例,中等量28例,大量5例;2例(4.8%)有粟粒狀病變。CT檢查:有不同程度胸腔積液40例(95.2%),胸膜廣泛不規(guī)則結節(jié)21例(50.0%),進入葉間裂包繞肺組織及心包3例(7.1%),累及胸壁侵犯肋骨6例(14.3%),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4例(9.5%);不伴胸腔積液2例(4.8%)。
1.4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升高17例(40.5%),正常21例(50.0%),降低4例(9.5%);血沉增快 30例(71.4%),血沉正常12例(28.6%);36例(85.7%)行胸腔穿刺:胸水性質均為滲出液,其中血性胸水29例,黃色胸水5例,伴黏稠凝血塊2例。
1.5 誤診疾病 結核性胸膜炎26例(61.9%),粟粒性肺結核2例(4.8%),肺癌8例(19.0%),肺癌胸膜轉移6例(14.3%)。
1.6 診斷結果 42例均經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為惡性胸膜間皮瘤,其中經皮胸膜活檢證實19例(45.2%),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證實5例(11.9%),腫瘤穿刺活檢證實3例(7.1%),胸腔鏡病理證實11例(26.2%),手術病理證實4例(9.5%)。病理類型:上皮型28例(66.7%),雙向型9例(21.4%),肉瘤型5例(11.9%)。
惡性胸膜間皮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40~60歲多見,男性多于女性,右側胸膜患病多見。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石棉的廣泛應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吳良洪[2]報道,惡性胸膜間皮瘤患病率增高同石棉類物質的使用有關。本組2例(4.8%)有石棉接觸史。
26例被誤診為結核性胸膜炎,特別是胸膜增厚伴胸腔積液的情況被長期誤診,主要原因是臨床醫(yī)師對惡性胸膜間皮瘤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警惕性不高,加上其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影像學表現不典型,且胸水性質與結核性胸膜炎相似。2例被誤診為粟粒性肺結核,主要原因是臨床醫(yī)師過分依賴輔助檢查,X線胸片表現為彌漫性粟粒樣病變,無明顯腫瘤影像,且有咳嗽、發(fā)熱、盜汗等表現,未作進一步綜合分析和判斷,以及對罕見病的考慮不周。14例被誤診為肺癌或肺癌胸膜轉移,主要原因是胸部影像學表現有肋骨破壞,肺門淋巴結腫大,且發(fā)現胸水為血性液體,未進一步做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
筆者體會,為提高其早期診斷水平,應重視以下幾點:①對有持續(xù)性胸痛較劇和呼吸困難的中老年人,一般鎮(zhèn)痛藥難以緩解,特別有石棉接觸史,應高度考慮本病。②注意動態(tài)觀察行積極治療的胸腔積液患者,尤其是血性胸水抽出后又迅速增多,胸部影像檢查示胸膜不規(guī)則增厚,經正規(guī)抗結核治療無效的病例,應及時做胸水細胞學和胸膜針刺活檢檢查,以明確診斷。③胸腔鏡檢查是診斷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最好手段,能窺視整個胸膜腔,直接觀察腫瘤的特征性形態(tài)、大小、分布及臨近臟器受侵犯情況,在直視下可多部位取活組織行病理學檢查,診斷率達90%以上[3]。本組有26.2%患者經胸腔鏡病理證實。
[1]Robinson BW,Lake RA.Advances in malignant mesothelioma[J].N Engl J Med,2005,353:1591-1603.
[2]吳良洪.胸膜腫瘤[M]//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445.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772-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