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韜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蒙醫(yī)院中醫(yī)科 (內蒙古赤峰,024400)
白某某,男,54歲?;颊?997年5月在赤峰某醫(yī)院檢查心臟彩超提示:縮窄性心包炎。診斷為:縮窄性心包炎。給予利尿劑治療,并建議手術剝離心包。患者考慮手術風險大、費用高,放棄手術。長期口服利尿劑治療,逐漸增加利尿劑的劑量。到2009年初,口服呋塞米片,每日最大量達160mg,螺內酯片,每日最大量達100mg,仍小便量少,雙下肢水腫,腹脹,納差,平?;顒雍笕菀赘杏X乏力、心悸、胸悶、氣促,上樓時尤明顯,時有夜間呼吸困難。2009年3月22日檢查腹部彩超:肝臟大小形態(tài)失常,肝左葉局限性不均勻萎縮,回聲不均,其周邊可見液性暗區(qū),1.8cm,肝右葉實質回聲欠均勻,管狀結構顯示清晰,肝內外膽管不擴張,門靜脈內徑無增寬0.8cm;脾臟形態(tài)正常,厚3.4cm,回聲均勻,其內未見明顯異?;芈暋3曁崾靖闻K改變—— 不除外肝硬化?腹水。此時患者意識到病情嚴重,于2009年5月11日到北京安貞醫(yī)院住院。5月15日在全麻下行心包剝脫術,術后給予抗炎、利尿、營養(yǎng)心肌等處理,于5月26日出院。出院后口服地高辛片0.25mg,1次/d;呋塞米片20mg,2次/d;氯化鉀緩釋片1g,3次/d。2010年4月23日復查腹部彩超:肝臟體積稍增大,表面不平,邊緣變鈍,實質回聲增粗增強,分布欠均勻,肝內未見明確占位病變;肝內外膽管不擴張,門靜脈主干內徑約0.9cm,CDFI其內血流通暢,血流方向正常;肝右靜脈內徑約2.1cm,肝中靜脈內徑約1.3cm,肝左靜脈內徑約0.9cm,下腔靜脈肝后段內徑約2.6cm;脾臟增大,厚約4.3cm,長約10.5cm,實質回聲均勻,未見占位性病變;膽囊、胰腺未見明顯異?;芈?腹腔內未見游離液體。超聲提示:①肝臟體積稍增大,肝靜脈增寬;②肝硬化 (淤血性)、脾大。此后患者逐漸出現(xiàn)手術前病狀,口服呋塞米片,80mg/d,仍小便量少,雙下肢水腫,遂求治于中醫(yī);2010年11月1日初診?,F(xiàn)癥:面色晦暗黎黑,胸悶,氣短,心悸,疲乏懶言,食少納差,腹脹,口干不欲飲水,雙下肢水腫,舌質紫暗,脈細澀。辨證:瘀結水留。處方:安洛化纖丸,6g/次,2次/d口服;地高辛片 0.25mg,1次/d口服;呋塞米片40mg,2次/d口服。囑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避免外感風寒濕氣,飲食宜清淡不宜過咸,適量有氧運動,注意休息。2011年2月6日二診,平?;顒訜o心悸、胸悶、氣促,步行到3樓無明顯心悸氣短,面色紅潤,食欲好轉,無明顯腹脹,雙下肢不腫 (呋塞米片,每日減為20mg口服),夜里無呼吸困難,小便量正常,舌紫暗,脈細澀,守前方 (安洛化纖丸,6g/次,2次/d口服;地高辛片0.25mg,1次/d口服;呋塞米片20mg,1次/d口服),囑3個月后復查腹部彩超,復診。2011年5月25日三診,已停用呋塞米片1月有余。改為:氫氯噻嗪片25mg,1次/d口服;氨苯蝶啶片50mg,1次/d口服。腹部彩超:肝臟大小形態(tài)尚可,肝右葉最大斜徑13.7cm,肝實質回聲不均勻,回聲增粗增強,管狀結構顯示清晰,肝內外膽管不擴張,門靜脈內徑無增寬;膽囊、胰腺未見明顯異常回聲;脾臟形態(tài)正常,厚3.8cm,回聲均勻,其內未見占位病變。超聲提示肝硬化。現(xiàn)已無心悸氣短,無疲倦乏力,步行上6樓無明顯氣促,飲食、二便正常,雙下肢不腫。為鞏固療效,囑安絡化纖丸堅持口服,隨訪至今患者情況良好。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癥性病變所致心包增厚、粘連,甚至鈣化,使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受限,心功能逐漸減退,造成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疾病。淤血性肝硬化是肝臟長期淤血所致肝實質細胞廣泛破壞、變性、壞死與再生、纖維組織增生,以致肝結構紊亂。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所致的淤血性肝硬化可歸屬于“心悸”、“水腫”、“鼓脹”,屬血瘀癥范疇。
患者1997年5月診斷為縮窄性心包炎,長期未得到手術治療,致心包增厚鈣化,使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受限,導致肝臟長期淤血,最終發(fā)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肝臟失代償,出現(xiàn)腹水,雙下肢水腫。2009年5月15日方行心包剝脫術,西醫(yī)認為手術后患者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得到改善,淤血性肝硬化會自然好轉,臨床癥狀會得到改善,然術后一年半,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手術前癥狀相差無幾,遂求治于中醫(yī)。
筆者在西醫(yī)手術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根據中醫(yī)“異病同治”的理論,給予安絡化纖丸,6g/次,2次/d口服。安絡化纖丸由森隆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是SDA批準治療慢性肝炎、早中期肝硬化的國家級新藥,臨床應用表明具有良好抗肝纖維化作用[1]。主要成分:生地黃、三七、水蛭、地龍、牛黃、水牛角等。主要功效為:健脾養(yǎng)肝、涼血活血、軟堅散結。其作用機制是:疏通肝血流、清除肝內淤積、促使肝纖維化降解吸收和肝細胞再生?,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水牛角、牛黃、生地黃有強心作用;水蛭有改善血液流變學,對腎缺血有保護作用;三七和地龍能提高免疫功能,另外生地黃、地龍還具有利尿作用。動物實驗表明[2],安絡化纖丸有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抑制肝內膠原纖維增生和促進膠原纖維重吸收,對急慢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相對西醫(yī)的對癥治療,中醫(yī)藥的特色在其五臟相關的整體觀念,治療優(yōu)勢在于從血瘀入手,整體調節(jié),從而達到血活、瘀化、水利的目的。經過半年多的用藥治療觀察,超聲提示:肝臟、脾臟有明顯形態(tài)學改善,治療上減少了西藥利尿劑的劑量,改善了心臟和胃腸功能,提高勞動耐量,改善了生活質量,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1]張岫美,張斌,魏欣冰.安絡化纖丸對急慢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1999,20(1):27-30.
[2]張岫美,張斌,魏欣冰.安絡化纖丸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2,2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