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愁”詞名句賞讀"/>
王周平
“愁”是一種內(nèi)心的悸動,它夾雜著淡淡的悲哀和愁情。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愁”,它會從你的心底莫名其妙地升起,說不清也拂不去。多愁善感的詞人們總是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通過對風(fēng)雨花草的吟詠,或寄家國之愁,或抒身世之感,或言兒女之情,或嘆春歸之憂,無不寫盡一生的哀怨情愁。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薄赜^《浣溪沙》
詞人將飛花比作夢,將絲雨比作愁,多么細(xì)微,多么幽渺!這既給人以新奇感,同時也將具體的物象抽象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夢幻般的藝術(shù)情境,給人一種迷朦、淡雅、似能言又說不清的感受。一個靈心善感之人,讀到如此佳句,如何能夠不為之怦然心動?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青鳥是古代傳說中的信使,丁香結(jié)是愁思的傳統(tǒng)意象。青鳥不傳信,丁香結(jié)成雨中愁,所有的向往都是一種徒然,詞人將迷茫悵惘的綿綿春恨表達(dá)得既委婉含蓄又芳馨圣潔。細(xì)詠此聯(lián),一種纏綿悱惻的幽怨之情,如緩緩搖動得流波,拍蕩在我們的心中。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薄钋逭铡段淞甏骸?/p>
“愁”本無形,看不見摸不著,而今船都載不動,則其重可知、其形可想。別人以舟載“愁”,而她卻載不動,這是其新穎之處。詞人用夸張的比喻來形容“愁”,用得自然妥帖,不著痕跡,渾然天成。盡管她沒有李白的浪漫神奇,沒有蘇東坡的豪邁奔放,沒有曹操的慨當(dāng)以慷,但她的細(xì)膩和溫柔足以打動我們。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薄铎稀断嘁姎g》
即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也未必不可剪,不可理。這里卻說“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想而知,其妙處在于將人人都易于感受而難以言傳的“離愁”幻化成一團(tuán)具體的物件,而這物件又無法剪斷,無法理清,這摸不著看不見的抽象情緒一下子那么清晰可感,形象鮮明。一千余年過去了,這句詞輻射出的感染力依然那么強(qiáng)烈,可見真正的藝術(shù)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它的魅力。
“春去也,飛紅萬點(diǎn)愁如海?!薄赜^《千秋歲》
春天即將歸去,詞人感到惆悵失意,于是從心靈深處迸發(fā)這句呼喊。詞人將愁情比作浩瀚的大海,可見愁情之深廣,無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詞表,其悲愴之情令人驚心。詞人用春光流逝、落花飄零的意象,抒寫無以自解的愁苦和悲傷,讀來哀怨凄婉,有一詠三嘆之妙。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薄吨傺汀短K幕遮》
詞人夜間為鄉(xiāng)愁所擾,便登樓遠(yuǎn)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反使他備感悵惘,于是酒入愁腸,不料酒卻化成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此句抒寫鄉(xiāng)思旅愁,纏綿婉曲,情景交融,造語新穎,想象奇特。你也許想不到,一個寫過“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和“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的錚錚英雄,竟能寫出如此婉麗綿密的詞句來,用許昂霄《詞綜偶評》里的話說,就是“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薄R鑄《青玉案》
詞人以博喻的手法來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他的閑愁像一川煙草那樣凄清朦朧,若隱若現(xiàn);像滿城風(fēng)絮那樣輕飄慢拂,縈繞心頭;像梅子黃時雨那樣淅淅瀝瀝,連綿不斷。詞人用三種具體物象來比喻幽微復(fù)雜的感情,筆墨清麗飛動,意味深長,興起人們無限想象。愁得如此傷感,愁得如此美麗,愁得如此惹人愛憐,真可謂千古絕嘆。
一份愁,就是一種美麗而傷感的心情,慢慢品讀,細(xì)細(xì)體味,你便會走進(jìn)一個深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