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水動作根據(jù)運動員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后身體運動的方向,分為以下6個級:
第1組——面對池向前跳水。
第2組——面對板(臺)向后跳水。
第3組——面對池反身跳水。
第4組——面對板(臺)向內(nèi)跳水。
第5組——轉(zhuǎn)體跳水。
第6組——臂立跳水(僅在跳臺跳水中采用)。
1.騰空高度:除倒立姿勢外,運動員從跳板或跳臺跳起后的高度是十分重要的。騰空的高度如果充分的話,相當于一個良好的開端,為接下來的翻轉(zhuǎn)動作的發(fā)揮打下了基礎(chǔ)。
2.空中姿態(tài):主要看翻騰的速度和身體打開的時間。難度系數(shù)越高的項目,翻騰的速度也越快。而身體打開的時間同入水時的水花有密切聯(lián)系,打開的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入水效果的不理想。
3.入水水花:跳水運動員入水時,手掌與水面平行會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跳水運動員入水時會擊發(fā)出水花,這是由于身體撞擊水面形成的。水花的大小與身體撞擊水面的大小有關(guān),還與入水速度有關(guān),而入水時能壓住水花,其原因就是運動員掌握了壓水花技術(shù),減小了撞擊水面的面積并減慢了入水速度,當身體全部進入水中時,由于入水點的水被推向水底方向移動,入水點四周的水反而會匯集向入水點補充,從而壓住了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