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松
河南省開封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河南開封 475003
抗癲癇藥丙戊酸鈉作為情緒穩(wěn)定劑治療躁狂發(fā)作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單一的應用丙戊酸鈉治療躁狂發(fā)作起效較慢,且缺乏抗精神病作用。近年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雙相躁狂及躁狂發(fā)作的文獻越來越多,特別是對奎硫平的研究,它可以單獨或者聯(lián)合心境穩(wěn)定劑治療躁狂發(fā)作。為此,筆者進行了如下臨床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0月~2011年1月在開封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就診的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fā)作的門診或住院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單次躁狂發(fā)作、反復躁狂發(fā)作、雙相障礙躁狂相、混合相、有精神病癥狀的躁狂發(fā)作的診斷標準,年齡18~60歲,性別不限。體格檢查和實驗室(血常規(guī)、電解質(zhì)、肝腎功能、心電圖、腦電腦)檢查均正常,治療前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總分≥10。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軀體疾病或腦器質(zhì)性疾病者;實驗室檢查明顯異常者;既往有物質(zhì)濫用或依賴者;對丙戊酸鈉、利培酮、奎硫平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監(jiān)護人不同意入組研究者。
共納入60例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按門診就診順序及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奎硫平(啟維)組(研究組)和利培酮口崩片(可同)組(對照組),兩組均合并應用丙戊酸鈉片(湖南湘中制藥)。研究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8~60 歲,平均(31.2±16.8)歲,入組時 BRMS 總分為(26.3±8.1)分;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8~59歲,平均(30.9±17.8)歲,入組時 BRMS 總分為(25.2±6.5)分。 兩組在年齡、性別、BRMS評分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給藥方法 入組時原來用丙戊酸鈉的可繼續(xù)服用,其他情感穩(wěn)定劑則立即停服;其他抗精神病藥1周內(nèi)逐漸停用,同時換用奎硫平片0.1 g/d,2次/d,根據(jù)病情逐漸加量,7~10 d內(nèi)加至 0.4~0.7 g/d,2次/d; 利培酮口崩片 1 mg/d,2次/d,根據(jù)病情漸加量,7~10 d 內(nèi)加至 4~6 mg/d,2 次/d;丙戊酸鈉片開始0.4 g/d,2次/d,1周內(nèi)增至1.2 g/d。根據(jù)病情及不良反應,可臨時短期使用苯二氮艸卓類藥,普奈洛爾、苯海索等對癥處理。
1.2.2 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定 療效評定采用BRMS[1],治療前及治療期每2周評定1次,治療結(jié)束時量表減分率≥75%為顯效,75%~25%為有效,<25%為無效。不良反應評定:副反應量表[1](TESS)治療期每周評定1次;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肌肝、尿素氮,治療前及治療期間每2周檢查1次。
1.2.3 中斷及脫落情況 研究組無治療脫落患者,對照組1例因治療無效于第4周終止,脫落患者按無效納入結(jié)果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8周,研究組顯效21例(70.0%),有效7例(23.3%),無效2例(6.7%),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顯效22例(73.3%),有效 5例(16.7%),無效 3例(10.0%),總有效率為90.0%。兩組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治療后BRMS總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后BRMS總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奎硫平與利培酮組對躁狂癥的療效相近。
表1 兩組療效比較(±s)
表1 兩組療效比較(±s)
時間 研究組26.5±8.1 21.4±9.2 18.1±7.0 11.9±0.9 6.4±7.8 t值P值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治療6周治療8周對照組25.2±6.7 21.5±5.3 19.0±5.5 12.5±1.3 5.7±7.6 0.68 0.05 0.55 2.08 0.35>0.05>0.05>0.05<0.05>0.05
見表2。由表2可見,研究組與對照組均有嗜睡、失眠、頭昏、惡心、嘔吐、便秘、月經(jīng)紊亂、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心動過速、T-波低平的不良反應,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靜坐不能、震顫、口干、視物模糊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4例患者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對照組11例使用,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躁狂癥患者常有情緒過度興奮、易激惹、沖動毀物及傷人等激越行為,且有部分患者還伴有一定的精神癥狀,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近年來臨床為快速、有效控制躁狂發(fā)作,常常在應用情緒穩(wěn)定劑的同時合并應用抗精神病藥物[2]。但因為每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作用機理不同,其臨床療效及副作用不盡相同,為此筆者進行了奎硫平或者利培酮口崩片合并丙戊酸鈉治療躁狂癥的對照研究。本次研究結(jié)果證實二者治療躁狂癥均有確切療效,且起效快,一般在治療2周就有明顯效果,BRMS總分有明顯下降。這與國內(nèi)外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治療躁狂癥有良好療效的報道[3-4]相吻合。從藥物的安全性發(fā)現(xiàn),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鈉的不良反應較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鈉的不良反應輕且小。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均有震顫、靜坐不能、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但利培酮口崩片合并丙戊酸鈉組的概率高(P均<0.05)。其他不良反應如頭昏、嘔吐、便秘、月經(jīng)不調(diào)、心動過速等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奎硫平片屬于多受體阻斷藥物,它不但對5-羥色胺(5-HT)和多巴胺(DA)有拮抗作用,同時還有拮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的作用,中等拮抗H1受體。這種作用機制決定了奎硫平片具有抗躁狂、抗興奮及改善抑郁的作用[5-6],這在本次研究中已充分證實,且奎硫平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喹硫平與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鈉治療躁狂癥療效相當,但喹硫平組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催眠藥物者較少,在錐體外系方面的副作用較小,明顯優(yōu)于利培酮口崩片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83-87,183-185.
[2]熊輝,李沛亨,徐進,等.阿立哌唑治療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17):1290-1291.
[3]金衛(wèi)東,馬永春,王鶴秋,等.奎硫平治療躁狂癥對照研究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9,36(1):4-8.
[4]Smith LA,Comeliws V.Wamock A,et al.Phamacologcal interventions for acute bipolar man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lled trials[J].Bipolar Disord,2007,9(6):551-560.
[5]李劍虹.奎硫平聯(lián)合碳酸鋰治療躁狂癥30例[J].醫(yī)藥導報,2008,27(1):57-59.
[6]李美花,呂偉,邢秀娟.奎硫平輔助丙戊酸鈉治療急性躁狂癥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16(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