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扶綏縣人民醫(yī)院五官科,廣西 扶綏 532100 E-mail:hxl-70@163.com)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media,SOM)是以鼓室積液、聽力下降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中耳疾病,是導致學齡前兒童聽力損失的主要疾病之一。鼓室置管是國內(nèi)外治療SOM最常用的方法。我科2007年7月~2010年8月經(jīng)鼓室置管治療SOM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6例(148耳)兒童 SOM患者中,男57例(87耳),女49例(61耳);年齡4~13歲,平均 6.7歲;病程 4個月~3年,平均6.2個月。納入標準:參照文獻[1]:①病史中具有耳悶脹感、聽力下降或伴耳鳴、耳痛癥狀;②耳鏡檢查鼓膜充血、內(nèi)陷、光錐變形或消失,鼓膜呈淡黃色、琥珀色或暗藍色;③純音測定呈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④鼓室阻抗圖為平坦型(B型)或負壓型(C型)。臨床癥狀:聽力下降、耳內(nèi)悶脹感78例(92耳),耳鳴68例(76耳),耳痛46例(52耳)。耳鏡檢查:29例(33耳)鼓膜淡紅色充血、內(nèi)陷、光錐變形或消失,56例(76耳)鼓膜呈淡黃色或琥珀色,部分可見液平面或氣泡,21例(39耳)鼓膜呈暗藍色。伴慢性鼻竇炎18例、鼻息肉12例。電測聽顯示傳導性聾69例(93耳),混合性聾37例(55耳)。聲阻抗表現(xiàn)為平坦型31例(41耳),負壓型 75例(107耳)。所有患兒均在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53例,78耳)和對照組(53例,70耳),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0.5%麻黃素液滴鼻,阿莫西林、地塞米松口服及波氏耳咽管吹張術,療程8~9周,阿莫西林過敏者改用阿奇霉素。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行鼓室置管術。全身麻醉后,耳廓及耳周用碘伏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在耳顯微鏡下切開鼓膜,用吸引器吸除鼓室內(nèi)積液,膠凍狀不易吸出者用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混合液體沖洗后吸出。置入啞鈴狀通氣管,檢查通氣管的位置是否妥當,必要時可作適當調(diào)整。術后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療3~5天,預防繼發(fā)感染。
1.3 療效評定 參考文獻[2],根據(jù)患者臨床病史、體征和聽力測試結(jié)果進行綜合評定,治愈標準為:①耳鏡檢查鼓膜形態(tài)恢復正常,積液消失,活動性好;②聲導抗檢查示鼓室導抗圖為A型,聲反射正常;③自覺聽力恢復,純音測聽氣導平均聽力(500Hz,1000Hz,2000Hz,4000Hz)≤25dBHL。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10周后復診,檢查檢查鼓膜恢復情況、復查聲導抗和純音測聽。
2.1 鼓膜恢復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65耳(83.33%)、37耳(52.86%)鼓膜形態(tài)恢復正常,積液消失,活動性好,觀察組較對照組療效好(χ2=16.00,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鼓膜恢復情況 (n,%)
2.2 聲導抗測試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64耳(82.05%)、39耳(55.71%)耳鼓室導抗圖為A型,聲反射正常,觀察組較對照組療效好(χ2=12.10,P<0.05),見表2。
表2 兩組聲導抗測定比較 (n,%)
2.3 純音測聽氣導結(jié)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62耳(79.49%)、36耳(51.43%)純音測聽正常;觀察組較對照組療效好(χ2=12.98,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純音測聽氣導結(jié)果比較 (n,%)
SOM為臨床常見病,兒童發(fā)病率較高。該病是以鼓室積液和傳導性耳聾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癥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一般認為咽鼓管阻塞和機能障礙是主要發(fā)病基礎[3],因其病情可進一步發(fā)展,發(fā)生中耳粘連、鼓室硬化,最終導致聽力嚴重受損,更嚴重的會造成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所以當兒童耳部出現(xiàn)耳鳴、耳堵感伴聽力下降同時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診治的最佳時機。
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是診斷SOM的重要手段[4]。對聽力下降患兒就診時,除行耳鏡檢查外,應常規(guī)行純音聽閾測定。隨著聲導抗測試法在我國的普及,該病的漏診和誤診率已明顯下降。聲導抗測試對于判斷鼓室腔是否有黏液、咽鼓管是否通暢等病情有著極其重要的診斷價值。
目前兒童SOM的治療方法很多,但對適應證以及手術時機的選擇尚無統(tǒng)一標準。據(jù)SOM診斷和處理指南[5]:應進行保守治療3個月,可進行導管吹張及導管內(nèi)給藥。無效時,首選鼓室置管術。它可以持續(xù)一段時間起到引流和調(diào)壓的作用[6]。已成為手術治療兒童SOM的主要方法。
通過臨床實踐,我們認為治療此癥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單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需采用綜合治療。在鼓室置管的同時,也應積極治療可能引發(fā)SOM的病因,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扁桃體炎、咽鼓管非機械性阻塞等;②手術應在麻醉效果滿意后再進行,手術時應注意動作要穩(wěn),力度適當,置管時應保證管的內(nèi)環(huán)有足夠的邊緣嵌入;③施行鼓室置管術后應立即向中耳提供通氣和引流,有助于改變中耳黏膜病理狀態(tài),預防并發(fā)癥或后遺癥;④通氣管的留置時間要適宜,一般為 6~18個月,不超過24個月[7];⑤術后正規(guī)使用抗生素療法、抗組胺藥及黏膜纖毛促動藥等積極的病因治療;⑥術后護理:靜臥休息,術日可進半流質(zhì)飲食,術后1周更換乙醇棉條,保持外耳道清潔,禁止外耳道進水和滴藥,并觀察管位是否適當,外耳道及管口有無分泌物及變態(tài)性炎癥反應,禁食致敏食物(如蛋類、奶類),鼓勵兒童多咀嚼、多吞咽,堅持行咽鼓管間接吹張術。
本組患者106例,對照組53例(70耳)經(jīng)保守治療,觀察組53例(78耳)在此基礎上施行鼓室置管術,經(jīng)比較,兩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接受鼓室置管術有效的患者隨訪12~24個月,未見復發(fā),可見鼓室置管術安全、有效、遠期效果良好,可恢復患者聽力,我們認為鼓室置管法治療兒童SOM操作簡單、安全、療效好,值得推廣。
[1]樊忠,王無鋒.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6-99.
[2]史冬梅,僧東杰,韓富根.腺樣體切除對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7):86-87.
[3]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837-846.
[4]劉萬應,王而貴,閻萍,等.鼓膜切開置T形管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15(4):180-184.
[5]Neff MJ,AAP,AAFP,et al.AAP,AAFP,AAO-HNS release guideline on 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m Fam Physician,2004,69:2929-2931.
[6]Maw R,Stewart I,Schlder A,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1999,49:1239.
[7]王淑芬,徐忠強,王智楠.腺樣體刮除術及鼓室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21(19):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