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邕寧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南寧 530200 E-mail:bsnjhfyb@sina.com)
細胞黏附分子CD44廣泛分布于細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通常分為標準型CD44(CD44S)、上皮型 CD44(CD44E)和變異型CD44(CD44V)三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是CD44的一種拼接變異體[1]。近幾年來研究表明:人類多種惡性腫瘤組織,如胃癌、結腸癌、肝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普遍存在CD44v6的表達紊亂,而且CD44v6的高度表達與腫瘤進展、轉移及預后密切相關。CEA最早分離于人結腸癌,后來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多種癌癥時其血清含量均有明顯升高,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CEA檢測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檢測腫瘤相關mRNA的表達,對腫瘤的診斷、監(jiān)測等方面顯示出了更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我們聯(lián)合檢測胸腔積液中的CD44v6和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CEA-mRNA)含量,旨在探討其在胸腔積液性質鑒別和診斷的臨床意義,為臨床的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病例均為2007年1月~2009年1月因胸腔積液在我院住院,其中惡性胸腔積液51例,男33例,女18例,平均年齡63.5歲。均經(jīng)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確診,包括肺腺癌 31例,肺鱗癌 14例,小細胞未分化癌 4例,惡性間皮瘤1例,食管癌伴胸膜侵犯1例。良性胸腔積液 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4歲,包括結核性胸膜炎23例,肺炎 12例,漏出性胸腔積液(肝硬化或心衰)4例,患者均依據(jù)臨床體征、影像學檢查、胸腔積液常規(guī)生化、細菌培養(yǎng)等檢查確診。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等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標本采集 采用胸腔穿刺術采集積液,分5管放置:病理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共用1管,化學免疫檢查1管,CEA-mRNA單獨1管,均留取2ml;厭氧菌培養(yǎng)留取1ml,結核桿菌檢查留取10ml。用肝素抗凝處理后立即送實驗室。標本如不能及時檢測,應盡快離心分離胸腔積液,提取有核細胞(檢測CEA-mRNA)封存于-20℃。
1.3 方法 CD44v6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儀器和試劑由美國RapidBio公司提供,CEA-mRNA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兩組患者CD44v6陽性率比較 惡性胸腔積液組CD44v6陽性 31例,陽性率為 60.87%(31/51);良性胸腔積液組CD44v6陽性5例,陽性率為12.82%(5/39),惡性胸腔積液組陽性率明顯高于良性胸腔積液組(χ2=19.2,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胸腔積液CD44v6陽性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CEA-mRNA陽性率比較 51例惡性胸腔積液中有41例為CEA-mRNA陽性,陽性率為80.39%(41/51);39例良性胸腔積液中有3例為陽性,陽性率為7.69%(3/39)。兩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3.9,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胸腔積液CEA-mRNA陽性率比較
2.3 兩項聯(lián)合檢測對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 CD44v6、CEAm-RNA對惡性胸腔積液的診斷靈敏度分別為60.87%(31/51),80.39%(41/51);特異性分別為 87.18%(34/39),92.31%(36/39);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惡性胸腔積液的靈敏度為64.71%(33/51),特異性為94.87%(37/39)。
胸腔積液是呼吸內科常見疾病,按照性質主要分為良性胸腔積液和惡性胸腔積液,良性胸腔積液主要見于結核性胸膜炎,惡性胸腔積液主要見于肺癌等。胸腔積液的治療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兩種積液性質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治療前鑒別胸腔積液的性質非常重要。通過理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免疫化學檢查和腫瘤標記物檢查鑒別兩種胸腔積液的性質并不難。
CEA是有代表性的腫瘤標志物,早已用于臨床,但因其敏感性較低,不能檢測微轉移的發(fā)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應用需要。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檢測腫瘤相關mRNA的表達,對腫瘤的診斷、監(jiān)測等方面顯示出了更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CEA-mRNA僅存在于腫瘤細胞內,是活化了的相關癌基因的轉錄產物,是指導合成CEA的模板。與CEA這種可以被分泌至細胞外的表達終產物相比,它不能游離于細胞外,是反映被檢測部位存在有腫瘤細胞或某些幼稚細胞的指標[2]。另外,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是癌癥致死的主要原因,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必須依靠細胞的黏附和基質的降解。CD44v6恰恰參與細胞的黏附,許多研究表明[3],CD44v6參與了多種腫瘤的浸潤和轉移。CD44v6在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的作用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本資料結果也顯示,惡性胸腔積液組CD44v6和CEA-mRNA明顯高于良性胸腔積液,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者聯(lián)合檢測特異性和敏感性高于單項檢測。因此,作者認為除了對胸腔積液進行常規(guī)理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免疫化學檢查和多種腫瘤標記物檢查,還聯(lián)合檢測胸腔積液中的CD44v6和CEA-mRNA,并結合臨床體征和影像學檢查,對惡性腫瘤的早期鑒別診斷、病情監(jiān)測、療效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以彌補脫落細胞學檢測陽性率過低的缺點。
[1]孟龍,張陽德,王一兵.非小細胞肺癌中 VEGF-C、CD44v6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48(4):84-86.
[2]張凌,熊建萍,鐘陸行.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化療前后外周血CEAmRNA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實用腫瘤雜志,2006,21(5):443-446.
[3]付根學.CD44v6與惡性腫瘤[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