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捷,周海平,杜忠,李祎旻
(1.桂林市林業(yè)局科教站,桂林 541001;2.桂林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
桉樹是我國南方商品林基地速豐林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在華南地區(qū)廣泛種植。鄧恩桉在我國廣西、湖南、福建、云南、貴州等地引種都較成功,顯示了速生抗寒的優(yōu)良特性,表現(xiàn)較好[1-2]。近年來,桉樹栽培主要開展了尾葉桉、巨尾桉和藍桉的造林密度、施肥、速豐栽培技術(shù)等試驗[3-4],有關(guān)鄧恩桉大面積、大規(guī)模的速豐栽培技術(shù)研究尚未見報道。目前鄧恩桉在桂北地區(qū)處于引種試驗階段,尚未大面積發(fā)展[5]。為了推動桂北地區(qū)短周期工業(yè)用材林的發(fā)展,加速林漿紙一體化產(chǎn)業(yè)工程的建設(shè),2005~2010年開展了“鄧恩桉引種及速生豐產(chǎn)栽培示范推廣”項目研究。在項目試驗推廣中,2008年1月12日至2月6日出現(xiàn)百年一遇特大雨雪冰凍寒災(zāi)天氣,-5~7℃低溫持續(xù)26天,鄧恩桉未受影響,無受凍現(xiàn)象。到2010年6月止,建立速生豐產(chǎn)示范推廣林1000hm2,4.5年生鄧恩桉平均樹高14.5m,年均高生長3.22m,平均胸徑12.2cm,年均徑生長2.71cm,年均蓄積生長量達27.3837m/hm2。經(jīng)過5年的試驗研究,總結(jié)出了桂北地區(qū)鄧恩桉速生豐產(chǎn)林栽培技術(shù)?,F(xiàn)將試驗情況和主要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試驗地位于全州縣龍水鎮(zhèn)雙車村屯。N 26°01′,E 110°59′,海拔 180 ~ 250m,坡度 3°~ 8°,林地原為馬毛松次生林采伐跡地,面積約10hm2。該地區(qū)年平均降雨量1516mm,年平均氣溫17.8℃,1月最低平均氣溫5.2℃,7月最高平均氣溫27.2℃,極端最高氣溫39.1℃和極端最低氣溫 -5.2℃,≥10℃年積溫5620℃,年日照1658h,無霜期301天。試驗地的植被和林業(yè)樹種主要以馬尾松、杉木為主,其次是闊葉林的殼斗科、茶科、樟科、木蘭科、金縷梅科等樹種。土壤為山地紅壤,土層較深厚、疏松、排水性能良好,pH值在5.0~5.5。病蟲害的情況:蟲害較多的有散白蟻、家白蟻、蠐螬、大蟋蟀等。
鄧恩桉速生豐產(chǎn)示范推廣林建在全州縣龍水鎮(zhèn)、紹水鎮(zhèn)、咸水鎮(zhèn)、兩河鄉(xiāng)等4個鄉(xiāng)鎮(zhèn),共計1000hm2。
鄧恩桉采用種子實生育苗方法,在苗圃地播種育成小苗,當小苗長出2對真葉時,再移栽到營養(yǎng)杯進行苗期管理,苗高15~20cm時出圃造林。
2.1.1 圃地選擇。圃地選在本所院內(nèi)交通方便,排灌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疏松,土層深厚,微酸性沙質(zhì)壤土。
2.1.2 苗床建造。為促進苗木生長發(fā)育,必須細致整地。播種前1個月,對圃地深翻25cm 以上,施 N、P、K三元素進口復(fù)合肥 750kg/hm2,并做好土壤消毒(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經(jīng)“三犁三耙”后,按寬100cm、高25cm、步道寬35cm 做高床,床面土壤必須細碎平整,再篩蓋一層10cm左右的黃心土,并稍壓實?;蛘呤敲缙缘仄杳鎸?00cm、長度8~10m、高20cm,畦面以草皮灰25~50kg、復(fù)合肥2kg與表土充分拌勻,平整畦面。然后用0.3%高錳酸鉀水液進行土壤消毒后再播種。
2.2.1 種子處理。成熟的種子飽滿堅實,且具有光澤。種子用布袋包裝,然后置于通風干燥處,或用塑料袋密封,放在冰庫、冰箱貯藏室(4℃)內(nèi)保存,以免喪失發(fā)芽力。
桉樹種子不經(jīng)處理即可播種。試驗表明,利用赤霉素處理種子比未處理的種子提高出苗率21.7%以上,并提前5~8天出苗,其中以50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種2.5h處理效果最佳(見表1)。
表1 種子發(fā)芽力、出苗量情況分析
2.2.2 播種時間和播種量。播種時間一般為11月至翌年3月,最遲不能超過清明節(jié),可分為冬播和春播二種方式。冬播在11月至翌年1月,春播在2月~3月,天晴時進行。播種量視種子純度、發(fā)芽率而定,一般種子用量在9~12g/m2。
2.2.3 播種方式。撒播、條播均可,一般以撒播為主。撒播前用10~20倍的細黃心土與種子拌勻,然后均勻撒播在苗床上,播種結(jié)束,在苗床上篩蓋一層新鮮黃心土或火燒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0.5cm);再覆蓋一層新鮮松樹葉,淋水保持濕潤,并加塑料膜,注意通風透氣。春季3~7天種子即可發(fā)芽。
2.3.1 及時揭膜。當幼芽開始出土時,要分批適量揭膜,揭膜宜在陰天或傍晚進行。
2.3.2 除草。幼苗出土后即開始拔草,要除早、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連根拔除。
2.3.3 裝營養(yǎng)杯。移栽前1個月,用黃心土40%、火燒土30%、河沙30%與基肥拌勻(少量的鈣鎂磷肥),然后裝杯排成畦。
2.3.4 移栽。在早上或陰天進行。當小苗長出2對真葉時,開始移栽到裝好的營養(yǎng)杯里進行管護。移栽時先將營養(yǎng)杯淋足水,小苗移栽用生根粉漿根,提高成活率,移栽后宜早晚淋水。
2.3.5 追肥。當幼苗生長4~5片真葉時,每星期淋施0.3%復(fù)合肥1~2次,或淋施人糞尿2~3次。
在鄧恩桉育苗中,為預(yù)防病害的發(fā)生,在2~4月間,每隔7~10天噴1次0.3%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或800~1000倍的多菌靈,連噴3~4次進行預(yù)防。食葉害蟲一般發(fā)生在3~5月間,用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如遇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排水,田間不能積水[5]。
造林地選在交通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開闊向陽坡地,坡度不超過25°丘陵山地,對于這些造林地首先砍雜除荒,然后煉山整地。整地的方式有3種:(1)臺地、平原、緩坡(5°以下)的造林地采用機耕開墾,深度30cm。(2)坡度較大的低丘山地(6°~ 15°)采取人工撩壕 ,上寬 60 ~ 100cm,下寬 50cm,深40cm,撩壕按等高線進行。(3)坡度超過15°但不超過25°的丘陵山地,最好采用人工整地,即人工挖大坑,然后擴坑成帶,帶寬1.5m,深翻15cm,帶面為反水平。無論哪種整地方式,都在造林前1個月整好地。
本試驗林造林密度采用3m×2m的株行距,即每公頃1666株。
全墾整地挖坑規(guī)格為 40cm×40cm×30cm,帶墾整地挖坑規(guī)格為50cm×50cm×40cm?;靥顣r,先將肥料和肥土與泥土放入坑內(nèi)拌勻,將土填滿比原地面高約15cm即可[5]。
根據(jù)各地肥源不同,可分別采用:雜草廄肥、火土灰、塘坭、垃圾肥,經(jīng)漚熟后,每坑 2.5~5kg,加磷肥0.5kg作基肥或每坑放生物有機復(fù)混肥0.5~0.75kg作為基肥。
3~5月為最佳造林季節(jié),選擇陰雨天或土壤濕潤時進行。苗木定植前淋透水。定植時,要剝?nèi)ニ芰洗蠓湃肟又谢赝翂簩?再填一層表土。種植深度比原根系深2~3cm。先挖植樹坑,將苗木的塑料袋全部剝除放入坑內(nèi),扶正,然后填入細土,壓實,再覆一層細土至苗木根頸處2cm即可。如遇天旱無雨,需淋足定根水。
造林一星期后即檢查成活率,成活率低于90%的要補植,未成活的必須及時補苗,在定植后1個月內(nèi)完成[5]。造林后當年和第二年4~6月,每月除草松土及追肥1次。追肥結(jié)合松土進行,時間為4~6月。施肥量:當年施尿素 163kg/hm2,鈣鎂磷肥714kg/hm2,鉀肥89kg/hm2;第二年施尿素 163kg/hm2,鈣鎂磷肥357kg/hm2。注意防治病蟲害和防止人畜破壞。蟲害主要有白蟻、蠐螬、大蟋蟀,采用敵敵畏和滅蟻靈的復(fù)配農(nóng)藥進行防治白蟻,采用敵百蟲或呋喃丹防治蠐螬和大蟋蟀。
由表2可知,鄧恩桉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為90%和88.0%;但其生長速度相當迅速,4.5年生的鄧恩桉平均胸徑達12.2cm,年平均生長量2.71cm,平均樹高達到14.6 m,年平均高生長量3.24m。從不同年份的生長量看,鄧恩桉第3~4年(2007年l2月至2009年12月)無論是胸徑還是樹高的生長量都最大,分別達到4.2cm和4.0 m,大大超過4年生的年平均生長量。
表2 鄧恩桉生長狀況
試驗地點設(shè)在全州縣龍水鎮(zhèn)雙車村屯,設(shè)4個處理(含對照),5次重復(fù),試驗面積為20畝,共20塊樣地,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長方形樣地,每塊樣地處理89~96株,樣地面積為600m2(20m×30m)。試驗區(qū)內(nèi)立地條件、林分狀況和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試驗前對各樣地進行除草、清雜。在2007年3月中旬挖環(huán)狀溝施生物有機肥(十月天牌,桂林市連連豐農(nóng)資有限公司生產(chǎn),有機質(zhì)含量≥20%)1次,各處理A 、B、C、D為每株施生物有機肥均為1.5kg,施后覆土;處理A、B、C分別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挖環(huán)狀溝施追肥1次。處理A:每株追施硫酸鉀型復(fù)合肥(獅馬牌,芬蘭產(chǎn))250g;處理B:每株追施尿素200g+鈣鎂磷肥200g+氯化鉀100g;處理C: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300g;處理D為對照只施生物有機肥1次,不施追肥。
4.2.1 試驗樣地設(shè)定后,試驗前分別以樣地進行逐株測定胸徑、樹高并編號,調(diào)查記錄病蟲危害情況。試驗后,在2007~2008年期間,每年12月,在每塊試驗樣地中進行逐株測量胸徑、樹高,并計算平均值。
4.2.2 單株材積(活立木蓄積)計算公式
式中:V為材積,D為胸徑(cm),H為樹高(m)。
由表3可知,造林后第2年采用配方施肥試驗林中3年生的鄧恩桉,平均胸徑在8.4~9.8cm,處理A的胸徑年均生長比對照的多出0.4 cm,處理C和處理B的胸徑年均生長比對照的多出0.8 cm以上;平均樹高在8.6~10.6m、處理A的樹高年均生長比對照的高出0.3m,處理C和處理B的樹高年均生長比對照的高出0.9m;平均單株活立木蓄積在0.0229~0.0385m3,處理A的年均蓄積生長量比對照的多出4.1817m3/hm2,處理C和處理B的年均蓄積生長量比對照的多出12.7292m3/hm2。
由表4可知,配方施肥處理A、B、C與處理D對照均有極顯著的差異,其F值均大于F0.05=3.49和F0.01=5.95。從鄧恩桉的胸徑和蓄積的生長情況進行比較,各處理優(yōu)劣情況分別為C>B>A>D;從樹高的生長情況進行比較,各處理優(yōu)劣情況分別為B>C>A>D;從鄧恩桉胸徑、樹高、蓄積三因子的生長量進行綜合比較,各處理優(yōu)劣情況分別為C>B>A>D,處理C和處理B差異不明顯,即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300g和每株追施尿素200g+鈣鎂磷肥200g+氯化鉀100g的施肥效果是一樣的。
由表5可知,項目經(jīng)過5年的實施,建立1000hm2鄧恩桉速生豐產(chǎn)示范推廣林,在示范推廣林中4.5年生的鄧恩桉平均樹高14.5m以上、年均高生長3.2m以上,平均胸徑12.2m以上、年均徑生長2.7cm以上;每公頃蓄積生長量27m3以上。
表3 鄧恩桉配方施肥試驗林胸徑、樹高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表4 配方施肥對鄧恩桉胸徑、樹高、蓄積生長量的影響
表5 鄧恩桉示范推廣林蓄積生長量分析
5.1 由于桂林氣候較寒冷,尤其是在冬季,經(jīng)常有霜凍和下雪天出現(xiàn),因此,播種時間宜采用春播,即2~3月,天晴時進行。桉樹種子不經(jīng)處理即可播種,但經(jīng)過試驗表明,利用赤霉素處理種子比未處理的種子提高出苗率21.7%,并提前5~8天出苗,促進苗木生長,以50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種2.5h處理效果最佳。
5.2 造林地宜選在交通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開闊向陽坡地,坡度不超過25°丘陵山地,選擇的造林密度3m×2m(即1666株/hm2),采用全墾或帶墾挖坑方式進行整地,坑的規(guī)格為50m×50m×40m。挖好的坑每坑施放基肥5kg,再加鈣鎂磷肥0.25kg,或每坑施放生物有機肥1.5kg作為基肥。①造林后須在當年和第二年4~6月,每月進行除草松土及追肥1次,否則達不到1年成林、6年成材的目的(每公頃蓄積生長量達27m3以上)。②追肥可結(jié)合除草松土進行,時間在4~6月。③施追肥的量:當年施尿素 163kg/hm2、鈣鎂磷肥 714kg/hm2、鉀肥 89kg/hm2;第二年施尿素163kg/hm2、鈣鎂磷肥357kg/hm2。④配方施肥:在每株施生物有機肥1.5kg的基礎(chǔ)上,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鉀型復(fù)合肥300g,與每株追施尿素200g+鈣鎂磷肥200g+氯化鉀100g的施肥效果是一樣的。
5.3 速生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適用于造林地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開闊向陽的坡地、坡度不超過25°的丘陵山地,造林地交通應(yīng)方便,便于施肥、撫育管理。坡度超過25°的山地,且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或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均在95%以上,有待于作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1] 祁述雄.中國桉樹[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
[2] 羅建中.耐寒桉樹良種——鄧恩桉[J].桉樹科技,2002(2):1-7.
[3] 桉村紙漿材優(yōu)化栽培模式研究協(xié)作組.桉樹紙漿材優(yōu)化栽培模式研究[J].桉樹科技,1998,53(2):1-23.
[4] 楊額國.桉樹短周期人工林施用基肥試驗[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6):13-16.
[5] 周海平,李曉鐵,秦建春,等.鄧恩桉速生豐產(chǎn)示范林營建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