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紅
(1.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3; 2.菏澤學院保健科,山東 菏澤 274015 )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以腹痛、腹脹、大便習慣改變等非特異性癥狀為主,缺乏特異性病理學和生化學可解釋的癥狀,好發(fā)年齡在20~50歲之間,女性多見。由于目前IBS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是很明確,臨床上治療效果不理想,造成IBS的反復發(fā)作和病情遷延。眾所周知,精神因素在IBS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擬對菏澤學院校醫(yī)院門診部在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間收治的大學生IBS患者,觀察心理行為治療的療效,并與常規(guī)治療對比。
選擇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間,在菏澤學院校醫(yī)院門診部確診的90例大學生IBS患者。診斷標準為羅馬標準Ⅲ,排除既往患消化性潰瘍、慢性細菌性痢疾、甲狀腺疾病、腸道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疾病。其中男性39人,女性51人,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1.85±2.14)歲。隨機分為3組,即常規(guī)治療組、心理治療組、常規(guī)治療+心理治療組,每組30人。
對于常規(guī)治療組,采取對癥治療,根據類型不同,分別采取抗腹瀉藥物或胃腸蠕動劑、抗痙攣藥物等。對于心理治療組,避免藥物應用,對患者講解IBS疾病的醫(yī)學知識和治療方案,特別側重精神方面對IBS的發(fā)生和預后的影響,讓患者認識該病的反復性、遷延性,以緩解對IBS的恐懼和擔心,減輕患者的壓力。針對不同大學生患者的不同心理情況給予心理疏導,必要時僅給予支持療法,建議患者調節(jié)飲食結構,高纖維飲食,避免敏感食物和產氣食物,同時和患者保持隨時聯系,傾聽患者心聲,針對患者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隨時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對于常規(guī)治療+心理治療組,采取以上兩種方式聯合治療。觀察期為28天。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無明顯腹痛、腹脹,大便1天1次或者2天1次,無粘液便、血便。有效:癥狀明顯改善,偶有腹痛、腹脹,大便次數或便秘天數減少50%以上,成形,偶伴粘液,或成球形,質地略硬。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癥狀無改善。有效率計算公式為: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各數據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三組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方面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提示治療前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資料均衡,具有可比性(表1)。
常規(guī)治療組有效率為60.0%,心理治療組有效率為46.7%,常規(guī)治療+心理治療組有效率為93.3%(表2)。常規(guī)治療+心理治療組有效率與常規(guī)治療組和心理治療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治療組與心理治療組療效相比,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基本情況比較
表2 各組療效比較
注: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χ2值為1.071,P值為0.301;#χ2值為9.317,P值為0.002。
IBS是一種常見消化內科疾病,據調查北京患病率為7.26%,廣州患病率為5.6%[1]。IBS逐漸成為門診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重要疾病。普通內科門診及消化??崎T診中IBS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1%、34.3%。伴隨IBS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受到廣大醫(yī)務人員的關注。IBS呈良性過程,癥狀可反復或間歇發(fā)作,雖然一般不會嚴重影響全身情況,但可明顯影響生活質量。由于IBS的病因不明確,治療有一定的難度,一般是對癥處理,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癥狀。目前臨床上常規(guī)的治療多為對癥治療,包括纖維素制劑、胃腸解痙藥、止瀉藥、瀉藥等。
國內外研究均提示精神心理因素參與了IBS的發(fā)生。潘國宗[1]發(fā)現IBS心理異常傾向較高,國銘[2]調查也發(fā)現,40%~50%IBS患者有心理障礙或精神異常的表現。國外資料[3-4]顯示IBS癥狀出現或加重常與精神因素或遭遇應激狀態(tài)有關,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抑郁、焦慮、緊張、多疑、敵意等。
在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趨向于成人,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更加暴露于社會,社會心理行為因素對大學生IBS患者更具有影響。周煥發(fā)等[5]調查顯示大學生IBS具有較多的焦慮、抑郁、敵意、恐怖等癥狀,個性內向傾向和神經質。因此本研究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采用心理行為治療,對患者耐心解釋,消除疑慮,對不同患者分析其精神壓力,采取個體化心理治療,對比其與常規(guī)治療的療效。結果發(fā)現,單純心理治療的療效與常規(guī)治療效果相當,統(tǒng)計學無明顯差異,而心理治療+常規(guī)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和心理治療組,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IBS精神因素方面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應用較多的是藥物治療,對存在明顯抑郁癥狀的IBS患者應試用抗抑郁藥,常用的是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對于臨床上伴有嚴重焦慮的IBS患者,可聯合應用抗焦慮藥如安定[6]。IBS的心理行為治療主要包括催眠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放松療法等[7-8]。催眠治療可改善IBS患者的心理健康。心理治療尤其是認知行為治療是通過認知教育和行為,改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心理意象、觀點信念和思維方式,進而解決其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一般認為心理行為治療可改善IBS患者的癥狀。國外的研究認為,認知行為治療聯合常規(guī)治療可改善IBS癥狀,提升患者的幸福感及生活質量,尤其是在短期內效果明顯(6個月內)[9-10]。國內董文珠等[11]采用認知治療聯合匹維溴胺、益生菌治療腹瀉型IBS,治療8周后發(fā)現,患者的生活質量、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等均有明顯改善。孫冰等[12]應用心理行為治療配合逍遙丸治療IBS,治療2月后,逍遙丸聯合心理行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硝苯吡啶加谷維素組。本研究首先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給患者講解IBS的相關知識,解除患者的顧慮,緩解其抑郁或者焦慮等情緒,最終達到對IBS的正確認知。我們在治療更短時間(4周)后即觀察到心理行為治療的療效,原因可能為研究針對的群體不同,本研究對象為大學生,大學生在軀體化、強迫、憂郁、焦慮等方面均明顯高于全國常模[13],而且大學生相對來說對于心理行為治療提供的應對策略更容易理解和接納。
總之,心理行為治療是IBS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浪費,同時避免藥物的副作用,也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研究結果也是有益的,而且心理行為治療簡單易行,經濟成本小,而心理治療+常規(guī)治療可提高療效,值得在大學生IBS群體中推薦。
[1] 潘國宗,魯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區(qū)腸易激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一個整群、分層、隨機的調查 [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0,21(1):26-29.
[2] 許國銘.現代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860-869.
[3] Talley NJ ,Boyce P, Owen BK.Psychologlcal distress and seasonal Symptom chang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Am J Gastroenterology,1995,90 (12):2115-2119.
[4] Osterberg E,Blomquist L ,Krakau I ,et al .A population study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mental health [J].Scanel Gastroenterol,2000,35(3):264-268.
[5] 周煥發(fā),黃建樂,鄧采沙. 大學生腸易激惹綜合征患者心理社會因素調查[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4,10(3):35-36.
[6] 許斌,袁耀宗. 腸易激綜合征藥物治療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4):261-263.
[7] 蔡亦蘊,施慎遜,徐三榮. 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精神醫(yī)學方面的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10):793-795.
[8] van der Veek PP, van Rood YR, Masclee AA. Clinical trial: short- and long-term benefit of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6):943-952.
[9] Kennedy T, Jones R, Darnley S, et al.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in addition to antispasmodic treatment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rimary ca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2005,331(7514):435.
[10] Heymann-Mnnikes L, Arnold R, Florin L,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plus multicomponent behavioral therapy is superior to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in the therap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m J Gastroenterol, 2000,95(4):981-994.
[11] 董文珠, 姚萍, 董東方,等.認知治療聯合匹維溴胺、益生菌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2):175-177.
[12] 孫冰,劉國惠,賀軍.逍遙丸配合心理行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對照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18(8):494-495.
[13] 徐娟.250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校醫(yī),2010,24(3):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