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琦
(泰山醫(yī)學院附屬泰山醫(yī)院兒童外科,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越來越明顯,髖骨骨折患者不斷增多,其已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病。由于老年人行走時容易摔倒,骨質疏松脆弱,輕微外力即可導致老年人髖部骨折[1]。本研究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采用持續(xù)性護理模式,觀察護理效果,指導患者的康復功能鍛煉,取得了良好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66例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80例,男42例,女38例,骨折部位:股骨轉子間骨折42例,股骨頸骨折38例;手術方式:全髖置換46例,內固定34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壓8例。觀察組86例,男46例,女40例,骨折部位:股骨轉子間骨折42例,股骨頸骨折44例;手術方式:全髖置換52例,內固定36例;合并有糖尿病8例,合并有高血壓12例。
1.2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實施持續(xù)性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內容有:(1)住院期間高齡患者每1~2天接受個體指導,出院后的1個月內,接受家庭訪視3次,第二個月接受家庭訪視2次。在訪視中指導高齡患者后期功能鍛煉,并及時了解高齡患者鍛煉的依從性,耐心解答患者在康復功能鍛煉期間遇到的實際問題。(2)根據(jù)高齡患者的具體臨床情況,采取患者積極主動參與、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指導。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紹進行功能鍛煉的方法與目的,在功能鍛煉的方式上可以與患者達成一致。并告訴高齡患者術后如何保護髖關節(jié)。
1.3觀察指標 在出院時、出院后1、3月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標準[2]分別對觀察組與對照組高齡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3.0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比較分)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評分相比,P<0.05。
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骨折疏松,骨折術后愈合比較慢,如果術后患者長期制動、臥床,會導致心肺功能低下、肌肉萎縮、體位性低血壓等癥狀,因此術后開展康復功能鍛煉就顯得很必要,在功能鍛煉過程中需要進行持續(xù)性護理指導[3]。
本研究中,持續(xù)性護理能促進高齡髖部骨折患者早日康復,遠期效果良好,出院后1、3個月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較出院時有不斷的大幅提高,并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需要在實施家庭訪視的持續(xù)性護理中得到護理人員的解決[4],同時護理人員要根據(jù)高齡患者的情況,評價患者的康復情況,對功能鍛煉進行個體指導進行正確的鍛煉恢復等持續(xù)性護理,使患者了解康復鍛煉的全過程,保證患者能進行正確的、良好的功能鍛煉,促進早日康復。
[1] 陳秋芳,劉沛珍.成效管理在老年髖部骨折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5,18(10):54-55.
[2] 唐佩福.骨質疏松癥與老年髖部骨折[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6,5(4):248-252.
[3] 韋閣.主動鍛煉康復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關節(jié)活動度[J].華夏醫(yī)學,2005,18(6):24-25.
[4] 高凱霞,韓艷君,朱清華.老年髖骨骨折的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13(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