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喜 高建魯
(1.泰山醫(yī)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6;2.泰山醫(yī)學院附屬聊城醫(yī)院眼科,山東 聊城 252000)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以視神經青光眼特征性損害伴有不可逆性視野缺損為特征的眼科疾病。青光眼的致盲率已居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其中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青光眼中較為常見類型[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POAG患者發(fā)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2]。目前認為POAG的遺傳方式有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陰性及多基因多因子參與[3]。2010~2011年,我們調查了魯西北地區(qū)一POAG家系資料并分析其遺傳方式,為進一步致病基因的鑒定研究打下基礎。
1.1研究對象 山東省聊城市一個POAG家系,可追蹤到4代共有16人,男11人,女5人。
1.2方法 該家系調查和基因連鎖分析定位、致病基因檢測研究經泰山醫(yī)學院聊城臨床學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及遺傳學研究原則,家系成員簽訂了青光眼家系早期臨床診斷、治療及致病基因篩查的知情同意書。調查分現(xiàn)場檢查和醫(yī)院門診檢查兩部分。收集、查閱既往病歷,現(xiàn)場檢查首先記錄信息,已故者信息通過詢問其他家系成員獲取。檢查包括視力、眼壓(schiotz眼壓計)、裂隙燈眼前節(jié)檢查、前房角鏡、裂隙燈前置鏡(90D)眼底檢查等,可疑青光眼者在我院門診完善眼科全面檢查,包括視力、Goldmann眼壓、24小時眼壓曲線、飲水試驗、前房角鏡、眼底照相、Humprey視野分析儀檢查、HRT-Ⅱ等。
1.3POAG診斷標準 (1)有青光眼性視盤損害和(或)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2)青光眼性視野缺損;(3)前房角開放,具有以上3項并排除繼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僅眼壓大于21 mmHg或青光眼激發(fā)試驗(如飲水試驗和暗室俯臥試驗)陽性應診為可疑[4]。分析該家系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其發(fā)病規(guī)律及治療后病情進展情況,繪制出家系圖譜,依據孟德爾遺傳定律分析其遺傳方式。
2.1臨床資料特點
2.1.1先證者 任×,家系編號為Ⅲ2,男,26歲。6年前雙眼虹視伴有視力下降,于當地醫(yī)院測量眼壓約40 mmHg,確診為雙眼POAG,給予雙眼小梁切除手術治療;術后3個月雙眼壓失控,分別于5年前、3年前2次行雙眼小梁切除術,因術后眼壓繼續(xù)升高,左眼于2年前降至無光感。2010年10月患者使用布林佐胺(商品規(guī)格5 ml:50 mg),噻嗎洛爾滴眼液(商品規(guī)格5 ml:25 mg)滴雙眼治療,雙眼眼壓仍為30 mmHg,Humprey視野分析儀檢查示:右眼管狀視野。眼科檢查:視力:右眼:0.6,左眼:無光感;眼壓:右眼:30 mmHg,左眼35 mmHg;右眼球結膜充血,濾過泡扁平,角膜清晰,前方深,虹膜可見3處周切口,瞳孔圓,直徑約為5 mm,對光反射存在,晶狀體透明,玻璃體未見明顯異常,眼底視盤邊界清,視乳頭顏色較淡,C∕D=0.9;左眼結膜無充血,濾過泡扁平,角膜清晰,前方深,虹膜可見3處周切口,瞳孔欠圓,對光發(fā)射消失,晶狀體、玻璃體未見明顯異常,眼底視盤邊界清,視網膜顏色蒼白,C∕D=1.0。房角鏡檢查示:靜態(tài)下雙眼房角為寬角,無明顯色素沉著,虹膜周切口附近有周邊前粘連,小梁切口不明顯。診斷為雙眼青少年型POAG,雙眼抗青光眼術后眼壓失控。入我院后擇期行右眼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術后眼壓正常。
2.1.2先證者之母 蔡×,家系編號為Ⅱ2,女,54歲。40年前左眼出現(xiàn)虹視伴視力下降,就診于青島某醫(yī)院,確診為雙眼POAG,行雙眼小梁切除手術,術后雙眼壓逐漸失控、視力下降,分別于20年前、10年前兩次又行雙眼小梁切除術。2010年3月來我院,診為雙眼青少年型POAG,雙眼抗青光眼術后眼壓失控。再次給予右眼小梁切除聯(lián)合MMC術,術后眼壓控制在21 mmHg以內,定期門診復查。2010年11月眼科檢查:視力:右眼0.6,左眼:無光感,眼壓:右眼23 mmHg,左眼31 mmHg,右眼球結膜無充血,球結膜濾過泡扁平,角膜透明,前方深度可,虹膜可見4處全層周切口,瞳孔不規(guī)則,對光反射遲鈍,晶狀體、玻璃體未見明顯異常,眼底可見視盤邊界清晰,視網膜顏色蒼白,C∕D=0.9;左眼虹膜可見3處全層周切口,瞳孔閉鎖,對光反射消失,晶狀體中度混濁,玻璃體、眼底均無法窺入。Humprey視野分析儀檢查示右眼管狀視野。2011年2月復查:患者述眼部輕度腫脹,右眼Goldmman眼壓30 mmHg,醫(yī)師囑用兩種降眼壓滴眼液滴眼治療(5 ml:25 mg噻嗎洛爾,5 ml:50 mg布林佐胺),眼壓仍未控制正常范圍內,半月后門診行右眼選擇性小梁激光成形術(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SLT),術后仍用(5 ml:25 mg)噻嗎洛爾滴眼液,術后眼壓控制尚可,4個月后再次出現(xiàn)眼壓升高伴視力下降,于2011年6月9日在我院行右眼睫狀體光凝術。
2.2POAG家系中患者的表型 該家系16人確診POAG患者7人,其中男5人,女2人。發(fā)病年齡8~21歲(平均為14.57歲),7例POAG患者臨床資料略。Ⅱ5右眼壓為22 mmHg,建議應用5 ml:50 mg布林佐胺滴眼液點右眼;Ⅲ1、Ⅲ2眼壓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Ⅲ6雙眼應用用前列素類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由2011年1月1日10:00am雙眼眼壓右眼31 mmHg,左眼26 mmHg下降為2011年10月4日10:00am雙眼眼壓右眼12.3 mmHg,左眼12 mmHg,眼壓降低幅度達50%以上。
2.3遺傳學特征 該家系的遺傳特點:①3代中均有患此病者,無隔代遺傳現(xiàn)象;②此病與性別無關,男女均有發(fā)病者;③均與正常人結婚,無近親婚配現(xiàn)象;④無患病子女與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未見患有此病者(圖1)。
圖1 魯西北地區(qū)一青少年型POAG家系圖譜
該POAG家系發(fā)病者具有家族聚集性,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性?;颊叽_診年齡8~21歲(平均為14.57歲),應診斷為青少年型POAG[5]。確診時患者視野多為中晚期青光眼性改變,并且術后眼壓控制不佳,部分患者需多次手術治療,最終導致單眼或雙眼眼盲。我們調查該家系成員Ⅲ6結果示:眼壓:右眼31 mmHg,左眼26 mmHg;Humprey視野:右眼生理性盲點擴大,左眼閥值增高;HRT-Ⅱ示:右眼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為0.129 mm,左眼為0.173 mm,均小于正常值(0.18~0.31 mm),故診斷為青少年型POAG,目前應用前列素類滴眼液藥物,降壓幅度達到50%以上,達到目標眼壓要求。目前已確定了MYOC/TIGR、OPTN、WDR36為POAG的致病基因,并提示基因變異及遺傳在家族聚集青光眼中發(fā)揮著極其關鍵作用[3],但POAG致病基因具有明顯的區(qū)域及種族差異?;谖覈丝诒姸唷⒚褡宥鄻踊斐蒔OAG患者地域分布廣泛,定位該家系POAG患者突變的致病基因,對進一步完善POAG的致病基因理論及闡明發(fā)病機制有重要意義。我們課題組下一步將明確該家系致病基因的突變點及是否存在其他環(huán)境致病因素等,并對攜帶致病基因的后代進行緊密追蹤,早期診斷,早期藥物治療,產前診斷是該家系疾病預防的工作重點。
[1] Quigley HA,Broman AT.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J]. Br J Ophthalmology,2006,90(3):262-267.
[2] Weih LM,Nanian M,McCarty CA,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open angle glaucoma:results from the visual impairment project[J].Br J Ophthalmology,2001,108(11):1966-1972.
[3] Allingham RR,Liu Y,Rhee DJ. The genetics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A review[J].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09,88(4):837-844.
[4] 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青光眼學組.原發(fā)性青光眼早期診斷的初步建議[J].中華眼科雜志,1987,23(6):127.
[5] Wiggs JL,Damji KF,Haines JL,et al.The distinction between juvenile and adult-onset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 Am J Hum Genet,1996,58(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