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
(云南省曲靖市婦幼醫(yī)院,云南曲靖 655000)
陰道鏡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徐惠
(云南省曲靖市婦幼醫(yī)院,云南曲靖 655000)
目的:探討電子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2009年1~12月我院婦科門診對1 860例患者進行電子陰道鏡檢查并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對照。結果:1 860例電子陰道鏡檢查中,行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900例,經病檢確診為慢性宮頸炎366例,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Ⅰ~Ⅲ級436例,宮頸癌85例,宮頸濕疣8例,診斷正確率為98.0%。結論:電子陰道鏡檢查對診斷宮頸疾病,尤其對診斷CIN和宮頸癌有重要價值,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宮頸病變;診斷;陰道鏡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它是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癥,唯一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及預防的癌癥,經過綜合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宮頸癌是有望被消滅的。陰道鏡檢查是一種診斷性檢查方法,在宮頸病變的篩查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凡宮頸癌初篩陽性的婦女,無論篩查后果如何,均應進行陰道鏡檢查,以進一步評價,通過直視下定位多點活檢,確定或排除是否有宮頸病變存在,陰道鏡檢查是提高宮頸病變篩查效果的有效方法。
我院婦科門診于2009年1~12月共對1 860例因宮頸疾病來我院就診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就診原因總結如下:①白帶異常增多,接觸性出血、血性白帶;②細胞學檢查為陽性者;③細胞學檢查為陰性,臨床可疑宮頸病變者;④有宮頸癌家族史或者要求防癌檢查者;⑤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后的隨診?;颊吣挲g19~68歲,孕次0~8次,產次0~5次。
①液基超薄細胞學(TCT)異常,如檢出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低度病變(LSIL)、高度病變(HSIL);②HPV、DNA陽性;③宮頸炎久治不愈、接觸性出血或血性白帶;④細胞學陰性、臨床可疑宮頸病變;⑤有癌家族史或患者要求防癌檢查。
患者于非月經期,陰道鏡檢查前24 h禁性生活、禁婦檢、禁陰道用藥或沖洗、宮頸涂片等檢查。檢查方法如下:囑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放置陰道窺器,先肉眼觀察宮頸的形態(tài)、大小、色澤、有無糜爛、白斑、贅生物等,然后用生理鹽水棉球拭凈宮頸表面的分泌物作初步觀察,以宮頸外口為中心,按鐘表的順時針方向劃分,仔細進行動態(tài)觀察,識別鱗柱交界的位置,確認轉化區(qū)范圍,特別是轉化區(qū)的顏色、形態(tài)、血管,繼以5%醋酸棉球濕敷宮頸30~60 s后鏡下觀察,出現(xiàn)白色上皮、鑲嵌、點狀血管、腺開口、各種異型血管、腦回狀改變后選擇最佳圖像凍結,再用碘溶液涂抹宮頸。觀察宮頸上皮的著色情況,了解不著色區(qū)域或病變范圍,并再次凍結圖像。如有異常,以活檢鉗于可疑病變部位鉗取2~5塊組織,立即用95%酒精固定后送病理科進行組織學檢查。
陰道鏡圖像分類采用1990年在羅馬召開的第七屆世界宮頸癌病理及陰道鏡會議所規(guī)范的陰道鏡術語進行圖像描述并結合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以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為標準診斷方法。
陰道鏡檢查1 860例,900例行陰道鏡下活檢。經病檢確認為宮頸CINⅠ~Ⅲ的436例,宮頸癌85例,宮頸濕疣8例,慢行宮頸炎366例,正常宮頸4例。
見表1。
見表2。
陰道鏡下活檢900例,陰道鏡對宮頸疾病診斷的敏感度為96.4%,特異度為94.5%,準確度為98.0%,陽性預測值為94.5%,陰性預測值為46.0%。
宮頸癌是由癌前病變逐漸發(fā)展而來,其發(fā)生發(fā)展要經歷較長的年月,從癌前病變進展到宮頸浸潤癌需要10~20年[1]。宮頸癌前病變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與宮頸糜爛從外觀上難以鑒別,有一部分患者宮頸光滑,幾乎所有的CIN和宮頸癌都發(fā)生在轉化區(qū)[2]。陰道鏡應用放大技術提高分辨率,觀察重點部位為宮頸鱗柱交界處的轉換區(qū),該區(qū)域是宮頸癌前病變的好發(fā)部位,在發(fā)現(xiàn)異常圖像部位進行活檢,可提高活活檢的陽性率,對診斷CIN和早期的宮頸癌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發(fā)現(xiàn)早期宮頸病變的重要手段[3]。本組病例資料顯示,陰道鏡下診斷慢性宮頸炎、CIN、宮頸癌后行定位活檢,其準確率達98.0%。因此,陰道鏡是能夠提供準確的活檢部位,提高活檢的陽性率,減少誤診、漏診率。陰道鏡檢查的臨床價值是評價異常細胞學及細胞學陰性而臨床癥狀明顯的患者的一個重要手段,對發(fā)現(xiàn)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有重要的價值。癌前病變多以白色上皮為主,是陰道鏡檢查最早的陽性體征,早期宮頸癌多以腦回狀、鑲嵌、點狀異形血管、乳突狀突起居多,而以上幾種異常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幾種異常圖像可同時出現(xiàn)[4]。因此,陰道鏡檢查結合鏡下組織活檢能大大降低陰道鏡的假陽性率。陰道鏡作為一種非損傷性及可重復性的檢查宮頸癌的方法,可用于已婚或未婚而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它能迅速識別肉眼看不見的宮頸病變,及時發(fā)現(xiàn)宮頸炎性病變及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能直視下選擇性地定位取活檢,改變以前靠主觀取活檢的盲目性,大大提高活檢的陽性率。與HPV檢測或細胞學結合,顯著提高了CIN和宮頸癌的早診率,而其操作方法簡便、無痛苦,是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變的重要手段,是一種很好的早期輔助確診宮頸病變的檢查方法,值得推廣運用。同時要注意陰道鏡對子宮頸管內病變較難觀察,有假陰性,操作一定要專門規(guī)范訓練人員,同時對細胞學陽性者均應行頸管搔刮術。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5]。因此,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篩查與處理是防治宮頸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陰道鏡的主要臨床價值在于發(fā)現(xiàn)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宮頸癌。筆者認為,陰道鏡聯(lián)合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篩查、診斷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可靠方法,值得應用。
表1 陰道鏡圖像與病理檢查的關系[n(%)]
表2 病理診斷與陰道鏡診斷比較[n(%)]
[1]章文華.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陰道鏡檢查和治療:初學者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
[2]連麗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4.
[3]徐華林,卞美路.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預后[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7,21(3):169-171.
[4]廖紅文,周琦.陰道鏡診斷宮頸濕疣和宮頸上皮內瘤樣變的應用價值探討[J].重慶醫(yī)學,2005,34(6):916-918.
[5]童華,申艷,王祝鳴.電子陰道鏡在診斷宮頸病變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2003,389(1):37.
R711.32
B
1673-7210(2011)02(b)-151-02
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