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智和人文培養(yǎng)放在首位
蔣莊德認為,把一所“好大學”辦成“一流大學”,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精神相得益彰、互相融合發(fā)展的過程。
“自然科學給社會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持,而人文社會科學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思想支持。學校辦得好不好,除了一些量化指標,還有這所大學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校園文化。”
他說,“首先,結合人文學科特點所營造的良好學術氛圍,將影響到整個學校的學術氛圍。不同學科之間并非毫無關聯(lián),許多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研究的原創(chuàng)思想都可以追溯到來自哲學層面的思考。哲學的思辨方法論,是從事理工科研究與教學的學者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梢哉f,沒有人文精神的科學探索盡管也會帶來一些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但在重大基礎科學理論方面很難有重大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其次,在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方面,大學要把學生的心智和人文精神的成長放在首位。真正一流大學培養(yǎng)的學生都帶有這所大學的印記?!?/p>
那么,作為一個科研學者,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呢?蔣莊德表示,首先,做科學研究時,應有顆“執(zhí)著的心”,認準方向之后鍥而不舍。他回憶自己早期做研究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實驗設備是二手的,科研經(jīng)費短缺,研究人員極度匱乏,但是,仍然堅持了下來。因為認定這個方向的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其次,面對外界誘惑時,要有顆“平常的心”,不要被功利驅使,不要浮躁。針對現(xiàn)在科研領域存在如造假等諸多問題,蔣莊德說,“我們非常有必要把老一代科研人員的精神與風范好好總結并學習,這對今天的科技人員和科技創(chuàng)新來說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