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天,一紙卵巢癌診斷書,將北京市民李秀榮一家拖進了沒有旅游、購物、娛樂的緊日子。
治療腫瘤,精確診斷是前提。而越是技術(shù)先進、效果明顯的診斷項目,越需要自費。比如2004年李秀榮做的PET—CT(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檢查,需要全自費,一次約10000元。
治療腫瘤,還要多次化療。李秀榮介紹說,一次化療需要5至6個療程,每個療程注射6個單位的藥。當時,一個單位的藥從900多元至8000多元不等。而且化療需要配合注射一些配套藥物,一針又是500至600元?!皬?004年開始,看病、手術(shù)、化療、不定期復查,大概花了50多萬元。醫(yī)保報銷后,自己還是掏了20多萬元?!崩钚銟s說,“我們老兩口省吃儉用那么多年才攢了這么些錢,這才幾年就敗了一半,以后還不知道要花多少?!?/p>
41歲的老曾是內(nèi)蒙古通遼人,在北京一個洗浴中心做鍋爐工,月收入約1400元。老曾的妻子做保潔員,每月也有近1200元的收入。刨去房租、生活費用和女兒讀書的花費,夫妻倆每月只能攢下六七百元。然而,老曾患胃炎多年,妻子有糖尿病和腰椎病。為了控制血糖,每個月吃藥、打針、用試紙,花掉200至400元不等。而腰椎病和胃病,兩人都不去醫(yī)院,老曾有自己的“土方子”:腰椎病是貼3元錢4片的膏藥,胃藥一般是吃4元多24片的一種消炎片,感冒一般就吃一塊多24片的黃色感冒通片。
上個月,老曾的胃病加重了,只好去醫(yī)院看病。一連串的化驗、檢查,老曾就花了700多元。大夫為他開了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和耐信艾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一個121元一盒,一盒7粒;一個85元一盒,也是7粒。老曾最終還是沒有買藥。
高巖和丈夫在北京的外企工作,家庭月收入約15000元。2010年夏天,1歲多的女兒發(fā)燒腹瀉兩天。因為擔心是重病,高巖夫妻倆早上7點便趕到北京兒童醫(yī)院去掛號,沒想到大廳里人山人海,兩人當時就懵了。為了盡快讓女兒就診,高巖只好多花錢。為了掛上專家號,他們多花了400元找了“號販子”;為了不排10天的隊,能當天照B超,他們花了500元去醫(yī)院隔壁的“國際部”拍照。
“還沒開藥,就花了1000多元,還搭上倆人一天的假,太受刺激了?!备邘r回憶,后來給女兒打點滴時,她和丈夫只能擠在樓梯間里,自己抱著孩子蹲在地下,丈夫舉著點滴瓶站著,一站就是3個小時。這3個小時里,周圍的病友七嘴八舌地傳授“看病經(jīng)”,大大提高了高巖對未來醫(yī)療支出的預期?;丶液?,高巖便給女兒買了份商業(yè)醫(yī)療保險。與此同時,高巖也開始考慮雙方父母的醫(yī)療問題。高巖夫婦現(xiàn)在的目標是攢出50萬元看病錢,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