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瀠雪 黃明雷 (臨朐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山東 臨朐 262600)
老年運動在全民運動的背景下蓬勃發(fā)展,但有關老年人鍛煉與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卻屈指可數(shù),尤其是晨練作為常見的大眾運動方式,相關研究更是缺乏。本研究基于實地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進行客觀地判斷和分析,構建堅持晨練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的結構方程模型,探討晨練與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助于老年人樹立健身鍛煉的觀點,促進其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加強老年健身的效果。
1.1 對象 本研究以濰坊市區(qū)為例,隨機在3處公園及2處居民區(qū),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235份,回收有效問卷221份,篩選每天進行晨練90 min以上、每周鍛煉4 d以上者111人為晨練組;其余為對照組。被試基本情況見表1。采取逐一面訪,當面指導、當場收回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
表1 被試者基本情況(n)
1.2 測量工具 《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A(LSIA)》〔1〕為WHO推薦的生活滿意度量表,包括20個項目,其中12個條目反映正性情感,8個條目反映負性情感,每個項目有“是”“否”“?”3個選項,每個項目的得分之和相加得到總分,LSIA得分從0(滿意度最低)~20分(滿意度最高)。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佳。該量表評分一致性系數(shù)為0.78,顯示有較高信效度?!顿M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1〕為測查主觀幸福感的工具,包括三個因子:因子1是激越,主要反映老年人對目前生活事件的自我感知和情緒體驗;因子2是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
主要反映老年人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因子3是孤獨與不滿,主要反映老年人對生活的孤獨感、意義感、滿意感和幸福感。這三個指標從不同的維度反映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得分從0
(缺乏信心)~23分(充滿信心),分值越大表示主觀幸福感越高。這一量表曾在美國使用,報告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0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SPSS16.0軟件管理和分析。
2.1 晨練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比較 在晨練組與對照組之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者之間,生活滿意度水平存在差異(P<0.05),晨練組得分高于對照組。主觀幸福感總分存在差異(P<0.01)。各個分量表中,激越存在差異(P<0.01),對年齡的態(tài)度得分存在差異(P<0.05),孤獨與不滿存在差異(P<0.01)。均為晨練組得分較高,對照組得分較低。
對晨練組和對照組的量表總分以及各個分量表得分男女之間進行比較,在晨練組中,各個維度之間均不存在差異;在對照組中,生活滿意度水平、信心、對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均存在差異(P<0.05),均為女性得分高,男性得分低。見表2。2.2 晨練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對晨練組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各分量表間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生活滿意度與激越、對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呈顯著正相關(P<0.01);主觀幸福感各分維度中,只有激越、孤獨與不滿之間存在正相關(P<0.01)。見表3。
2.3 晨練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模型 根據(jù)相關分析結果可知,生活滿意度與激越、生活滿意度和孤獨與不滿、激越和孤獨與不滿之間確實存在顯著相關性,這就具備了中介變量所應滿足的前提〔2〕。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綜合考慮生活滿意度、激越、孤獨與不滿之間的關系,驗證激越在生活滿意度與孤獨與不滿間的中介作用?;诶碚摷僭O,列舉多個模型進行比較,最終建立結構方程模型,該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理想(2=3.042,df=2,2/df=1.521,RMR=0.023,GFI=0.996,AGFI=0.970),見圖1。對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進行檢驗,孤獨與不滿對生活滿意度的回歸顯著(P<0.01);回歸模型加入激越變量后,孤獨與不滿對生活滿意度的回歸不再顯著,說明激越在孤獨與不滿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1)P<0.01
表2 晨練組與對照組性別的差異比較(±s)
表2 晨練組與對照組性別的差異比較(±s)
1)P <0.05,2)P <0.01
生活滿意度 晨練組 14.71±3.331 男 14.06±3.259 3.143 3.9881)女 15.18±3.328對照組 13.95±2.182 男 13.44±2.052 4.6301)女 14.32±2.189信心 晨練組 17.57±2.928 男 17.23±2.980 1.058 17.9292)女 17.81±2.889對照組 16.21±1.665 男 15.75±1.588 6.9261)女 16.57±1.648激越 晨練組 5.73±1.601 男 5.68±1.721 0.075 6.9922)女 5.76±1.519對照組 5.25±.999 男 5.18±.972 0.442女 5.31±1.025對年齡的態(tài)度 晨練組 5.41±1.099 男 5.19±1.227 0.067 5.9971)女 5.58±0.973對照組 5.08±.910 男 4.86±.842 5.6141)女 5.26±0.929孤獨與不滿 晨練組 6.46±1.470 男 6.42±1.471 0.043 11.4252)女 6.48±1.479對照組 5.90±.928 男 5.65±.991 6.5741)女6.10±.831
表3 晨練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圖1 激越對孤獨與不滿、生活滿意度的中介作用
晨練是在老年人中較為廣泛的體育鍛煉方式,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而且促進了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WHO的健康定義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具有身體、心理和社會生活的完好狀態(tài)。人是身心統(tǒng)一體,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覺源于健康的身體,而身體健康也同樣依賴于心理的健康。在晨練的過程中,老年人不僅提高了身體素質,而且處于一個運動集體中,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彼此之間的友誼,使其重新找到歸屬感,彌補了老年人和社會接觸逐漸減少的缺陷,較少會感覺到孤獨或者不滿。堅持晨練的老年人參與到運動活動的組織中來,可以使他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作用,增加他們積極的心態(tài)。晨練使老年人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達到雙贏的效果。
老年人對日常生活滿意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綜合反映〔4,5〕。本研究所用《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A》量表為WHO推薦的生活滿意度量表,生活滿意度是測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生活質量是指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的良好狀態(tài)。生活滿意度高低受多方面影響。本研究結果表示,晨練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堅持晨練的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狀態(tài)更佳。
本研究用于測量主觀幸福感的PGC信心量表簡便易行,可從多方面進行評定,結果較全面、重復性高。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很多〔6,7〕。本研究結果顯示,晨練組主觀幸福感高于對照組,堅持晨練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且?guī)椭麄儤淞ι罡臃e極的態(tài)度,形成對自己年齡更加樂觀的看法,且較少的感覺到孤獨與不滿。
在晨練組中,不同性別之間,在信心總分以及各個分量表上都沒有差異。而在對照組中,不同性別之間,信心量表總分,以及對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都存在差異,且都為女性優(yōu)于男性。比較而言,對于老年男性來說,堅持晨練對他們心理的積極作用更大。
對堅持晨練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之間進行相關分析。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的各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說明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作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具有一致性。在主觀幸福感的各維度中,激越和孤獨與不滿間存在正相關,且同時與生活滿意度存在正相關,滿足探討中介變量的調節(jié)。
運用結構方差模型的方法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結果顯示,激越對孤獨與不滿、生活滿意度有完全中介作用。說明孤獨與不滿通過激越對生活滿意度產(chǎn)生影響。具體來說,堅持鍛煉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較少感到孤獨,認為生活有意義感,充滿滿意感和幸福感,促使老年人對當前的生活擁有積極的自我感知和情緒體驗,進而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梢哉f,激越在孤獨與不滿、生活滿意度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
總之,晨練組與對照組之間生活滿意度存在差異,且具有顯著性,晨練組得分好于對照組。堅持晨練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更高。對照組中男女性別之間生活滿意度、信心、對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存在差異,且具有顯著性,均為女性優(yōu)于男性,女性的主觀幸福感高于男性,對生活態(tài)度更積極,對自己的年齡評價更樂觀。晨練組中男女性別之間量表總分以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不存在差異。堅持晨練的老年人不論男女均擁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的各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作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具有一致性。激越對孤獨與不滿、生活滿意度有完全中介作用。激越在孤獨與不滿、生活滿意度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
1 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75-7,80-1.
2 辛自強,郭素然,池麗萍.青少年自尊與攻擊的關系:中介變量和調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07;39(5):845-51.
3 胡 青.情緒工作對工作滿意感的影響:探索上級支持的緩沖作用和情感承諾〔D〕.浙江大學,2006:36-7.
4 李德明,陳天勇,吳振云.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7):543-6,549.
5 劉 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質量研究-以上海為例〔J〕.西北人口,2007;1:67-70,75.
6 高 晶.老年人主觀幸福感(SWB)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05;(2):19-21,37.
7 陳 彤.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調查分析〔D〕.西南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