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構建的模型,采用丹尼森(E.F.Denison)和麥迪遜(AMaddison)的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測算方法,對黑龍江省1998—2008年間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測算,并通過分析比較得到: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是比較低的,對其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對經濟貢獻率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 貢獻率 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110-02
教育對經濟的增長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而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用尤其明顯。黑龍江省作為傳統(tǒng)的高教大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省內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和高等學校數(shù)量一直居全國前列。但是黑龍江省的經濟水平相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水平來說有點滯后。因此,測算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為實現(xiàn)黑龍江省經濟跨越式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在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基礎上構造教育投入的勞動增長型生產函數(shù),采用的模型、指標、方法與丹尼森(E.F.Denison)和麥迪遜(AMaddison)的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測算方法大致形同。計算1998年至2008年期間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并將計算結果與全國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并通過比較分析,為黑龍江省現(xiàn)階段教育及高等教育發(fā)展提供政策建議。
一、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估算方法、模型
衡量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估算方法有多種,西方經濟學家用來估算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方法大致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一是教育對新增國民收入(GNP)或國內收入(GDP)數(shù)額或增長速度的貢獻比例;二是教育對新增勞動生產率數(shù)值或增長速度的貢獻比例。本文在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的基礎上采用前一種方法對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進行估算。
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和數(shù)學家查理‘柯布根據(jù)歷史統(tǒng)計資料,研究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投入(K)和勞動投入(L)對產量(Y)的影響時,得出的一種生產函數(shù)。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可表達為:假設土地數(shù)量沒有變化,導致經濟增長的因素抽象為資本K、勞動L和技術進步率A、K、L可以相互替代,且能以可變的比例組合。又假設經濟發(fā)展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都以其邊際產品作為報酬,規(guī)模報酬保持不變。在時間t范圍內變化的中性技術進步的道格拉斯產出增長模型可以被構造為:
Y=ALαKβ
在上式中,Y代表年經濟增長率,L為勞動投入年增長率,K為資本投入的年增長率,α為產出的資本投入彈性,β為產出的勞動投入彈性,且α+β=1。
考慮到教育因素對勞動力質量的作用,教育使初始勞動力投入成倍地增加,因此,可以把L分解為初始勞動力(L)與教育投入(E)的乘積,這樣Cobb—Douglas生產函數(shù)就變成:
Y=A(LE)αKβ
令e為教育投入年增長率,則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值可以表示為:
R=βe/Y
其中,B系數(shù)的確定可以采用時間序列回歸法,通過構造回歸模型:InY=InA+αInK+βlnL求出β的數(shù)值;也可以通過求工資總額與國民收入之比來衡量勞動對產出的彈性。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據(jù)美國20世紀初期20多年的數(shù)據(jù)推算出,α為0.25,β為0.75。麥迪遜采用第二種方法,確定的β系數(shù)值為0.7,即認為勞動對產出的彈性為0.7,勞動投入每增加1%,產出增加量為0.7%。需要說明的是:β系數(shù)的確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β系數(shù)值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時期是不同的。為了增加計算結果的可比性,本文采用麥迪遜的β系數(shù)值為0.7,即認為勞動對產出的彈性為0.7,勞動投人每增加1%,產出增加量為O.7%。
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測算
根據(jù)構造的模型測算1998—2008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時,需要1998年、2008年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各自受教育程度,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從1999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樣本數(shù)據(jù)和2009年《中國人口與就業(yè)統(tǒng)計年鑒》整理得到:
第一步,計算1998、2008年從業(yè)人員人均教育綜合指數(shù)。首先需要分別計算出1998年、2008年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
1998年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
從業(yè)人員人均初等受教育年限為:
(29.5+44.6+16.1+5.3)x6/100=5.7
從業(yè)人員人均中等受教育年限為:
[(5.3+16.1)×6+(5.3+16.1+44.6)×3]/100=3.26
從業(yè)人員人均高等受教育年限為:
5.30×4/100=0.21
2008年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
從業(yè)人員人均初等受教育年限為:
(22.5+54.3+15.0+6.5)×6/100=5.90
從業(yè)人員人均中等受教育年限為:
[(6.5+15.0)×6+(6.5+15.0+54.3)×3]/100=3.56
從業(yè)人員人均高等受教育年限為:
6.5 x 4/100=0.26
根據(jù)1998—2008年間接受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從業(yè)人員的平均收入差別,推斷出中等教育畢業(yè)生勞動生產率是初等的1.4倍,高等教育畢業(yè)生的勞動生產率是初等的2倍。2008年中等教育畢業(yè)生勞動生產率是初等教育畢業(yè)生勞動生產率的1.57倍,高等教育畢業(yè)生的勞動生產率是初等教育畢業(yè)生勞動生產率的2.97倍。這里把1.4、2、1.57、2.97分別看作是接受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勞動力質量折算為勞動力數(shù)量的系數(shù),而把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看作是權數(shù),據(jù)此計算出勞動力人均教育綜合指數(shù)。
1998年平均教育綜合指數(shù)為:5.7+1.4×3.26+2×021=10.68
2008年平均教育綜合指數(shù)為:5.90+1.57×3.56+2.97×0.26=12.26
第二步,計算1998—2008年間人均教育綜合指數(shù)年平均增長率。采用幾何平均法,公式為:e=[(E/E)1/n-1]×100%,其中,n為終止年與起始年之間的間隔年限,1998年—2008年的間隔年限為10,即有:
e=[(12.26/10.68)1/10-1]×100%=1.4%
第三步,計算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占年均總教育指數(shù)增長率的百分比。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分別計算1998、2008年排除高教后的教育指數(shù)值:
1998年:5.7+1.4×3.26=10.26
2008年:5.90+1.57×3.56=11.49=
2、排除高教后的年均教育指數(shù)增長率為:e=[(11.6/10.9)1/10-1]ch3100%=1.1%
3、高等教育所占總教育指數(shù)增長率的百分比為:(1.4-1.1)/1.4×100%=21.43%
第四步,計算1998--2008年間GDP的年增長率。根據(jù)黑龍江省1999年和2009年的統(tǒng)計年鑒得到:1998年黑龍江省GDP為2832億元2008年為8310億元,采用幾何平均法可以算出1998—2008年黑龍江省GDP年增長率為:
y=(8310/2832)1/10-1=11.37%
第五步,計算教育對黑龍江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R)。由:R=β/Y得:R=0.7×1.4%÷11.37%×100%≈8.62%
第六步,計算高等教育對黑龍江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R)。
Rh=Eh×Re=8.62%×21.43%≈1.85%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到1998—2008年這10年間,黑龍江省GDP的年增長率為11.37%,其中教育對GDP的貢獻率為8.62%,而高等教育對GDP的貢獻率為1.85%。
三、估算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運用丹尼森和麥迪遜的算法,計算出1998—2008年黑龍江省教育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62%,而高等教育對GDP的貢獻率為1.85%。教育、高等教育對GDP的貢獻率分別低于全國1996--2003年的水平20.37%和3.35%。甚至低于一些歐美國家1973—1984年的水平,通過表2可很直觀的進行觀察比較。
從表2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1998—2008年教育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甚至低于全國1996年—2003年的水平,高等教育的貢獻率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對經濟的貢獻率還不到德國1973—1984年的1/2,更是遠遠低于當時美國、法國的水平。這與歐美一些國家重視高等教育發(fā)展、實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政策是分不開的。盡管黑龍江省近年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速度很快,但是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還是比較低。1998年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人均高等教育年限為0.21年,僅相當于美國1913年的水平、法國1950年的水平。導致黑龍江省1998—2008年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貢獻率過低的另一個原因是:經濟發(fā)展速度過快,這10年間黑龍江省GDP的增長率是11.37%,是上述西方國家的3—10倍。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的貢獻比較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的增長依靠農業(yè)以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科技知識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對經濟增長作用十分有限。
四、政策建議
1、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通過計算我們得知:黑龍江省從業(yè)人員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還是比較低的。1998年為0.21年,不及美國1973年的1/4(0.89年)。另外,西方發(fā)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高等教育對GDP的貢獻率已經超過10%。這種優(yōu)勢主要來源于其大學規(guī)模和教學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研發(fā)轉化能力。因此,黑龍江省應進一步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強高校科研能力,以提高產學研合作水平、推動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
2、高等教育應當注重質量的提高以及結構的調整。要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效率,鼓勵多種形式的辦學方式在有序的市場競爭中共同發(fā)展。通過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高高校內部效率,完善多樣化的辦學格局,提高全民科教素質,提高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另一方面黑龍江省應當根據(jù)當?shù)氐慕洕l(fā)展情況,不斷進行高等教育結構的動態(tài)調整、優(yōu)化和升級,密切高等教育發(fā)展與經濟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互動發(fā)展。
3、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對“高”“精”“尖”人才的引進力度?,F(xiàn)代社會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最寶貴的資源。黑龍江雖然高等教育比較發(fā)達,高端人才資源豐富,但是由于經濟比較落后、工資福利待遇比較低、氣候等等原因造成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因此,黑龍江應該制定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引進、留住高水平人才,全面提高本省“高、精、尖”人才的存量和水平。
4、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許多研究表明,目前黑龍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資本的大量投入來達到經濟的高速增長,還是屬于粗放型的、以資本的消耗為主的外延擴大式經濟模式。在這種經濟模式下,高等人力資源對經濟的作用很難充分的發(fā)揮。因此,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不斷推進市場化進程,盡快實現(xiàn)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這樣才能更大發(fā)揮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玉平.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J].教育與經濟,2001(1)
2.張奇勇.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
3.周天勇.勞動與經濟增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4
4.岳昌君,劉燕萍.教育對不同群體收入的影響[J].北大教育經濟研究(電子季刊),2006(2).
5.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6.劉林.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率貢獻的研究.合肥學院學報,2007(1)
7.厲以寧.教育經濟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