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川東地區(qū)紅色人物概述

        2011-01-01 00:00:00徐曉宗
        經(jīng)濟師 2011年5期


          摘要:在川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一批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和英杰。他們的生平和事跡已成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
          關鍵詞:川東地區(qū)紅色人物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024-03
          
          在川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shù)共和國赫赫有名的將軍和革命前輩。川東游擊軍和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被毛澤東親筆書贈為“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吧駝④姟?、曾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的張愛萍,以文武雙全揚名軍中。巴山儒將魏傳統(tǒng)以及唐在剛、徐彥剛、陳伯鈞、李中權、蔡長元、孫繼爭、向守志、任恩忠、嚴政、瞿道文等大批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赫赫有名。開國元帥徐向前、大將許世友、曾擔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都曾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這些革命先輩和英杰,已成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永遠值得巴渠兒女驕傲和自豪。
          
          1、“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王維舟。王維舟(1887—1970),四川宣漢縣人。1920年,他在上海加入朝鮮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思想向共產(chǎn)主義者的轉變。1920年冬,他赴蘇學習,參加革命活動。1923年,他回到故鄉(xiāng)清溪場,建立了四川第一個共產(chǎn)主義小組,為革命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干部。1927年春,他在武漢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武裝斗爭。1928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回到宣漢縣組建了川東游擊軍,發(fā)動武裝起義,與全國各地的武裝起義相呼應、配合,推動中國革命走向高潮。1933年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三軍,王維舟同志任軍長,并率領三十三軍投入了反“六路圍攻”,保衛(wèi)蘇區(qū)的堅苦卓絕的斗爭。在極端困難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王維舟堅信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忍辱負重,始終不渝地維護黨的團結。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谷諔?zhàn)爭時期,王維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為保衛(wèi)邊區(qū),保衛(wèi)延安,鞏固八路軍的總后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維舟率領部隊英勇殺敵,保衛(wèi)黨中央,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胡宗南部的猖狂進攻。解放初期,他為建設大西南,為大西南的繁榮昌盛,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為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忘我工作。他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廉潔奉公,實事求是,赤膽忠心,即使在假話、大話彌漫的日子里,他也從不隨聲附和,人云亦云,而是堅持我黨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2、“軍中才子、神劍將軍”的張愛萍。張愛萍(1900—2003),達州市通川區(qū)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共青團中央局秘書長,少先隊中央總隊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紅三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團政治委員,軍委騎兵團政治委員、代團長。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豫皖蘇省委書記,八路軍蘇皖縱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qū)副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華中軍區(qū)副司令員,第三野戰(zhàn)軍前敵委員會委員,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七兵團司令員兼浙江軍區(qū)司令員,華東軍區(qū)兼第三野戰(zhàn)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務院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副主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張愛萍上將是我軍著名將領,開國上將,曾參與組織領導原子彈、導彈、衛(wèi)星等研制試驗工作,1964年10月,成功地組織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為發(fā)展我國國防科研事業(yè)和國防工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有“軍中才子”之譽,通曉詩詞、書法、攝影藝術。
          
          3、“暴動領袖、凜然就義”的李家俊。李家俊(1903~1931),四川萬源市人。中共黨員,川東游擊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1922年,李家俊考入上海周濟醫(yī)學院。接觸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于是毅然棄學,先后到上海、北京、山東等地進行社會調查,參加革命實踐活動。因患肺病,于1924年夏返鄉(xiāng)接辦厚坪小學,實施新文化教育,提倡男女平等。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萬源黨小組,與王維舟、唐伯壯商議在川東舉行武裝起義,并擔任起義領導小組組長兼總指揮。5月12日,起義軍首戰(zhàn)告捷,殲滅軍閥劉存厚部一個連,在川東地區(qū)升起了第一面農(nóng)民武裝斗爭的革命紅旗,起義隊伍先后打敗了萬余敵軍的三次圍剿,堅持了一年零四個月。起義失敗后,李家俊被調到四川省委工作。1931年春,省委西遷成都后。李家俊擔任川東特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各地軍事武裝斗爭。他在重慶開展斗爭中,英勇機智。神出鬼沒,善于化裝,巧于應變,與敵周旋,堅持斗爭達五個月之久。1931年10月26日,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嚴詞拒絕了劉湘的利誘勸降,嚴刑拷打,他誓死不屈。敵人知其意志不可動搖。遂于10月29日將其殺害于重慶羅家灣。就義時昂首挺胸,大義凜然,高呼:“打倒軍閥!”時年29歲。
          
          4、“秋收勇士,開國上將”的陳伯鈞。陳伯鈞(1910—1974)。四川達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三團排長、連長;贛西第三游擊縱隊參謀長,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軍二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三分校學生總隊政治委員,紅三軍第七師師長,紅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軍團參謀長,第十三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四軍參謀長,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軍團長。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旅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第二分校校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陜甘寧邊區(qū)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副旅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副參謀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執(zhí)行小組代表,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合江軍區(qū)司令員兼東北軍政大學上干大隊大隊長,東北軍區(qū)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zhàn)軍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南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5、“紅軍司令、魂留浙贛”的唐在剛。唐在剛(1903—1935),四川開江縣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8月,因組織北工大學潮和聯(lián)絡社會進步人士進行社會變革的斗爭,被北京反動軍閥逮捕。后積極組織越獄,帶領一批難友逃出牢籠。1928年,黨派唐在剛到江西省委工作,積極領導工人運動,并致力于創(chuàng)造、鞏固和發(fā)展贛東北蘇區(qū)的工作。1930年,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唐在剛任書記,方志敏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7月,中央代表到贛東北推行王明“左”傾冒除主義,將唐在剛貶為省委后補委員。唐在剛不計得失,積極開展余江縣的各項工作。1933一年初,唐在剛在紅十軍被調往中央蘇區(qū)作戰(zhàn)后,同省委書記方志敏領導蘇區(qū)軍民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閩浙贛蘇區(qū)的第四次“圍剿”,創(chuàng)建了新紅十軍。1935年1月,紅十軍團在懷玉山戰(zhàn)斗失利。蘇區(qū)也因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的錯誤作戰(zhàn)方針,大部喪失。唐在剛重任在肩,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以懷玉山突圍部隊為基礎,撥出閩浙贛軍區(qū)紅三十師1個團,組成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進軍浙江,開辟新的游擊根據(jù)地,并領導紅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英勇的斗爭。由于叛徒告密,唐在剛等10余人被國民黨軍重兵圍困。唐在剛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紅軍萬歲”的口號,用最后一顆子彈對準自己的胸膛,從容自盡。這位被敵懸賞3萬元而未得手的優(yōu)秀紅軍指揮員,為了革命事業(yè),獻出寶貴的生命。時年32歲。
          6、“井岡英雄、紅軍名將”的徐彥剛。徐彥剛(1907—1935),四川開江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中,徐彥剛受毛澤東委派,參加了對袁文才農(nóng)軍的改造工作。該部后編人工農(nóng)革命軍第1師第2團,他任團參謀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歷次反“進剿”、“會剿”作戰(zhàn)。1932年3月,徐彥剛升任紅三軍軍長,他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同敵人拼死沖殺,重創(chuàng)守敵,連克兩座城池。1933年1月,徐彥剛升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在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的作戰(zhàn)中,他先是與紅一軍保衛(wèi)局長羅瑞卿指揮兩個師以迅猛的動作殲敵第五十二師師部及2個旅,接著,又指揮部隊將敵第五十九師殘部殲滅于登仙橋,活捉敵師長陳時驥。繼而在草臺崗戰(zhàn)斗中,率紅九師采用中間突破戰(zhàn)法,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敵第十一師大部和九師一部,斃敵第十一師長。6月,在紅一方面軍進行的整編中,調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10月,徐彥剛調任湘鄂贛軍區(qū)司令員。1935年6月,國民黨軍調集60多個團的兵力對湘鄂贛黨政軍機關及紅十六師實施大規(guī)模的“清剿”,徐彥剛立即與省委書記傅秋濤組織黨政機關及部隊分3路突圍。徐彥剛率紅十六師第四十六團于7月中旬突過麥市河,擬到靖安、奉新一帶開辟新的游擊區(qū)。途中,他不幸身負重傷,他帶著警衛(wèi)員和衛(wèi)生員到永修縣云居山養(yǎng)傷。9月,不幸被向國民黨邀功請賞的叛徒黃盛彬三兄弟殺害。
          
          7、“黃埔學子、堅貞不屈”的唐伯壯。唐伯壯(1899~1929),四川達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七?一五”汪精衛(wèi)公開叛變革命后,他同學校革命師生奉中央軍委命令,離開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船到九江太古碼頭被軍閥張發(fā)奎部攔截,錯過起義時間,后轉到上海。同年秋,他受黨派遣回到達縣組織武裝斗爭。他在梁山虎城,達縣南岳,大樹建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工會和婦女會。同時將上級黨組織發(fā)的文件轉發(fā)地方黨組織,使其了解形勢,明確任務,進行武裝起義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不久。他遇到在萬源、宣漢、開江、梁平等地領導武裝斗爭的王維舟。王派他協(xié)助李家俊在萬源、宣漢一帶組織武裝起義。1928年冬,受任參加川東黨的領導工作。此間,他聯(lián)絡了一批黃埔軍校同學和軍閥部隊的下級軍官,準備了武裝起義的骨干力量。翌年春,任萬源固軍壩武裝起義部隊的黨代表。5月,與總指揮李家俊等在萬源白羊廟打響了第一槍。殲敵一個連,繳槍57支,俘虜30多人,旋即建立川東游擊軍第一路軍,唐伯壯任政委。1929年9月,唐伯壯不幸在家被捕。在獄中,敵人對其以厚祿引誘失敗,便酷刑加身。唐伯壯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在《獄中月夜感懷》一詩中寫道:“拼將壯志誓犧牲,踏破血路追先烈。壯志未酬系圇圄,此生遺恨終難滅……”。9月20日,軍閥劉存厚下令在達縣監(jiān)獄將唐伯壯秘密處死,劊子手用石灰袋子將其嘴鼻捂住,窒息身亡。
          
          8、“軍委書記、血灑蓉城”的覃文。覃文(1908—1933年),四川開江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受省委派遣,到梁山、達縣、開江三縣邊境的虎(城)、南(岳)一帶,發(fā)動農(nóng)民運動,組織武裝起義。7月在忠縣黃欽壩成立四川工農(nóng)紅軍第三路游擊隊,任政治部主任。30日,奉命率部向武漢方向進軍,在石柱遭敵圍攻,因寡不敵眾。傷亡過大而失敗。1931年春,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到南部縣指導工作,深入升鐘寺、保城城區(qū),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開展抗租抗捐斗爭。1932年2月,主持召開“南部會議”,傳達省委指示,作出反帝、反封建、反“立三路線”,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決議。11月,領導了震撼全川的升鐘暴動。成立川北工農(nóng)紅軍總指揮部,任政委。193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長。同年6月。改任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指導全省開裝斗爭,組織各地武裝暴動,牽制敵人兵力,聲援紅四方面軍。1933年9月15日,在前去與同志接頭途中,突遇敵人戒嚴,被叛徒認出逮捕。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引誘,毫不動搖,以“要殺要剮由你們,要我叛變革命辦不到”作回答。10月10日,被敵人秘密殺害在成都忠烈祠附近。
          
          9、“縣委書記、喋血洪口”的龔堪顏。龔堪顏(1912—933),四川達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了黨領導的奪取蒲家鄉(xiāng)政權的斗爭,從事農(nóng)民運動。1929年,擔負達縣與固軍壩起義總指揮部的聯(lián)絡,傳遞情報,輸送游擊隊員和武器彈藥,受到總指揮李家俊和川東軍委書記王維舟的高度贊揚。1929年冬,敵人在達縣瘋狂清共,便轉移到宣漢、開江,直接在王維舟的領導下工作。1931年春,轉移到成都,在國民黨第24軍兵工廠擔任黨的支部書記,從事工人運動。組織工人參加了成都各界“市民討日大會”,游行示威。1932年2月4日,組織工人支持“國民救國會議四川各界民眾促進會”的成立。3月7日,帶領工人參加了成都市8萬余人的示威大游行,強烈要求川軍出川抗戰(zhàn)。1933年春,積極擴大農(nóng)會、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發(fā)展游擊武裝。不久,擔任川東游擊軍第二隊政委,與支隊長王波一起率游擊隊緊靠紅四方面軍外沿作戰(zhàn),不斷襲擊敵人兵站和交通要點。宣達戰(zhàn)役中,配合主力紅軍作戰(zhàn),將敵擊潰。宣達戰(zhàn)役后,擔任中共宣漢縣委書記,領導宣漢人民進行建黨建政和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紅三十三軍成立后,擔任第九十八師政委,與師長蔣瓊林一起在達縣蒲家、宣漢雙河一帶擴充隊伍,準備粉碎敵人的“六路圍攻”。11月13日,在雙河場召開的綏定道委黨團活動積極分子大會上,被張國燾“左”傾錯誤路線以“知識分子不可靠,能上中學念書就是土豪劣坤”的罪名將其逮捕,后借口“調到通江學習”,秘密殺害于洪口。
          
          10、“紅軍師長、冤死沙場”的蔣瓊林。蔣瓊林(1906—1934),四川開江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利用合法身份在師生中傳播革命思想。組織新戲演出隊和宣傳隊,張貼圖文并茂的標語和意境清新的圖畫,宣傳教育群眾。1931年2月,根據(jù)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在家鄉(xiāng)巧妙地開展鏟鋤惡霸的斗爭。1932年2月,奉調到中共四川省委學習,同年夏,受省委派遣,到達縣蒲家場,協(xié)助王維舟、楊克明組建梁(山)、達(縣)中心縣委,開創(chuàng)宣(漢)、達(縣)、城(口)、萬(源)特區(qū),主持農(nóng)村工作兼鋤奸部主任。1933年春,被任命為川東游擊軍第三支隊隊長,率部在宣漢王家場、芭蕉場和達縣蒲家場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牽制敵人的兵力,配合紅四方面軍作戰(zhàn)。會同第一支隊率輕騎深入虎穴,鋤奸除惡。1933年9月,奉命與紅四方面軍取得聯(lián)系,旋即率部配合紅九軍二十五師,將圍困在南壩境內的敵軍8個團一舉擊潰,與主力紅軍會師。同年10月,與王維舟、楊克明等配合紅四方面軍解放宣漢、達縣、城口、萬源,趕走軍閥劉存厚,建立川陜省綏定道委。同年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被任命為該軍九十八師師長,奉命在東線作戰(zhàn),阻擊軍閥劉湘對川陜蘇維埃根據(jù)地進行的六路“圍剿”。1934年1月。率部在馬渡關一線作戰(zhàn),擊退敵軍數(shù)十次進攻。正與敵軍鏖戰(zhàn)之時,被張國燾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從前線調往巴中,秘密逮捕殺害。1945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1、“紅軍師長、魂斷故鄉(xiāng)”的冉南軒。冉南軒(1903—1933),四川宣漢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8月,隨王維舟在宣漢、開江邊境籌集武器,發(fā)動群眾,從事秘密武裝斗爭。1929年秋,奉命到宣漢七里峽策動兵變成功。1930年夏末秋初,任川東游擊軍第三支隊鋤惡團隊長,率隊先后在開江、宣漢等地擊斃敵區(qū)長、團總、惡霸、叛徒等30余人。1932年冬,任新編川東游擊軍第一支隊隊長。為配合紅四方面軍擴展革命根據(jù)地,率隊深入虎穴,先后搗毀芭蕉、三河兩鄉(xiāng)團隊,繳獲大批彈藥。1933年10月,在宣(漢)、達(縣)戰(zhàn)役中,率隊在馬立爪堵截、殲擊南逃之敵一個連。配合紅九軍、紅四軍各一部圍攻南壩守敵;殲敵8個團,保證了川東游擊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任第九十八師師長。奉命率部至楊柳關、涼風埡一線,反擊敵人對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六路圍攻”。在前線與敵鏖戰(zhàn)之時,被調往后方軍部。因張國燾搞肅反擴大化,被秘密殺害。其英名已列入中共中央組織部1945年編印的《死難烈士英名錄》。
          
          12、“‘特務’隊長、威名遠揚”的雷玉書。雷玉書(1901~1929),四川宣漢人。1923年,參加王維舟秘密組織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積極參與革命活動,思想覺悟提高很快。1924年12月,經(jīng)王維舟推舉擔任清溪場鎮(zhèn)長,以此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1925年12月,辭去鎮(zhèn)長之職,接替王維舟,任宏文學校校長,繼續(xù)以辦農(nóng)民夜校為名,組織師生進行反對貪官污吏,打倒反動軍閥的宣傳發(fā)動工作。其革命活動引起當?shù)胤磩榆婇y的注意,1927年秋,以欠款不交為由將其逮捕。他乘守敵麻痹之機越獄,赴開江協(xié)助王維舟組織農(nóng)民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任特務隊隊長。屢次率隊伏擊敵軍,截取軍閥武器,壯大游擊隊伍。在宣漢之清溪、黃石芭蕉、峽口一帶擊斃土豪劣紳、反動團閥等十余人。威名大震。1928年秋,王維舟、李家俊等遵照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武裝起義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奉命在宣漢秘密發(fā)動農(nóng)民,組建游擊隊。1929年3月,王維舟等在開江普安召開秘密會議,將各地武裝人員組成四川第二路紅軍游擊隊,決定在宣漢、萬源、城口三縣交界的固定壩發(fā)動武裝起義。成立起義領導小組,他被任命為副組長兼起義副總指揮。4月27日,按既定部署,率清溪場農(nóng)民武裝40余人,到萬源的龍?zhí)杜c李家俊、唐伯壯等會合,商定起義具體計劃。5月12日,起義在白羊廟爆發(fā),他主動承擔攻占關帝廟制高點的重任。在占領制高點后與敵激戰(zhàn)時,被內奸開槍,彈中左胸。仍捂緊傷口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直到全殲殘敵。戰(zhàn)后,指揮部將其移往老家治療。終因傷勢太重,缺少醫(yī)藥,流血過多,于5月20日在宣漢清溪場拱橋河家中犧牲。
          
          13、“烈火上將、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向守志。向守志(1917—),四川宜漢縣人。1933年10月投身革命。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長征中任副排長,歷經(jīng)三過草地雪山到達延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副連長、連長、副團長、太行軍區(qū)第十團團長,參加了響堂鋪戰(zhàn)斗和百團大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軍區(qū)支隊副支隊長、副旅長、旅長、師長和兼政治委員,率部逐鹿中原,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
          新中國成立后,任志愿軍師長,率部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并屢立戰(zhàn)功。歸國后任解放軍第十五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西安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部隊司令員兼黨委書記,南京軍區(qū)剮司令員、司令員、黨委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4、“軍藝元老、巴山儒將”的魏傳統(tǒng)。魏傳統(tǒng)(1908—1996),達州市通川區(qū)人。1926年參加革命,曾任紅三十三軍政治部主任、秘書長。延安整風時,主編《抗大》半月刊,1946年任四川省委秘書長兼《新華日報》言論委員,1947年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1949年4月隨毛澤東、周恩來一道進入北京。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1月,解放軍藝術學院成立,始任政委兼副院長,當年冬擔任院長,一直在藝術學院工作了15個年頭,為軍藝的創(chuàng)建、恢復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魏傳統(tǒng)不僅是位老將軍,而且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在軍內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15、“哲學大家、省委書記”的楊超。楊超(1911—2007),四川達縣人。早在30年代,他在延安就從事哲學教育和研究,并擔任中共中央(延安)馬列學院哲學教研室主任,在“抗大”講解唯物辯證法。毛澤東同志為了寫好“兩論”(《矛盾論》和《實踐論》)成立了6人小組,他是這個小組的成員。楊超研究哲學,總是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1964年,正當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他從西昌工業(yè)區(qū)調任四川省委書記(當時設第一書記)。他跑遍全省進行調查研究,率先提出對攀(枝花)西(昌)的開發(fā),籌建了西昌鋼鐵公司(攀鋼的前身);他大力推廣沼氣,作為解決農(nóng)村燃料不足的一項新舉措;他寫的《渠江流域綜合開發(fā)考察》,目前正在分期分段實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楊超致力于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他寫的《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是中國第一本系統(tǒng)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著作;他寫的《毛澤東過程論思想研究》,大膽地提出r過程論是與實踐論、矛盾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是辯證認識過程和認識的辯證過程有機的統(tǒng)一,由他主編的《毛澤東思想》五卷本在歷史分期及方法論等方面很有創(chuàng)見、很有特色,榮獲國家多項大獎,在國內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初,他著手組織了“四川省鄧小平思想研究小組”,集中理論界、黨史界的一批專家們進行研究,有效地推動了學習和宣傳鄧小平理論的深入開展。楊超長期擔任省委主要領導,事情很多,但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一直堅持不懈,先后撰寫、出版了百多萬字的學術著作?!端拇ㄈ請蟆吩凇疤旄恕睓谥蟹Q他為著名的哲學家是當之無愧的。
          
          16、“文藝先鋒、民主戰(zhàn)士”的綠蕾。綠蕾,本名黃道禮(1923—1977),四川開江縣人。綠營從1938年開始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20世紀40年代前后,他在《萬州日報》、《新華日報》、《民眾時報》、《時事新報》、《中蘇文化》和《抗戰(zhàn)文藝》等20多家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的詩歌、散文、隨筆、雜感、詩歌評論、文藝理論和譯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采、高昂的戰(zhàn)斗激情,反映出他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崇尚文明、追求民主的高尚思想、品德和人格,在國統(tǒng)區(qū)從一個愛國主義者發(fā)展成為一個自由的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士。1949年底,人民解放軍挺進西南,綠蕾為了動員全縣人民迎接解放軍解放開江,于12月5日,起草了《告全縣同胞書》,油印成幾百份傳單。于12月8日深夜進行張貼散發(fā)。第二天,軍警出動,四處捉拿傳單的印發(fā)者。幸好,解放軍的神速挺進打亂了反動軍瞥的緝捕行動。在20世紀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革命文藝戰(zhàn)線上,綠蕾是一位活躍的青年詩人,是一位從事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的先鋒。現(xiàn)在,他已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個研究對象。
          
          17、“筆墨斗士、文壇流芳”的段可情。段可情,(1899—1994)學名傳定,筆名白莼、錦蠻等。光緒二十九年(1899年)生于箭亭子街。1918年畢業(yè)于達縣縣立中學,1919年去日本留學,1922年赴德國柏林大學學習4年,曾參加過多次反對帝國主義運動,1926年初,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從蘇聯(lián)回到上海參與革命文藝團體“創(chuàng)造社”工作,同成仿吾、鄭伯奇等從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反映舊社會貧富不均,勞動大眾生活困難而奮起斗爭的小說《鐵汁》;以達縣早期中共黨員唐伯壯的革命生涯為素材的《杜鵑花》;具有反對封建勢力的愛情小說集《巴黎之秋》。同時翻譯德國進步詩人海涅等的詩歌,發(fā)表于創(chuàng)造社出版的《創(chuàng)造》雜志。段可情的進步作品,多次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查禁,繼續(xù)創(chuàng)作和出版受到嚴重阻撓。1938年,段可情任四川省立三臺高中校長,因與教育廳長辦學方針相左,憤然回到達縣就任私立通川中學國文教員,一面教學一面從事抗日和進步文化宣傳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段可情先后任川北行署委員兼川北大學副校長、川北文聯(lián)主席、省政府常委、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省文聯(lián)副主席。1994年病逝于成都。
          
          18、“傻兒軍長、抗日功勛”的范紹增。范紹增(1894--1977年),俗名范哈兒,四川大竹縣人。13歲人袍哥,1911年加入同盟會,先后參加反袁護國戰(zhàn)爭。后分別任顏德基部和熊克武部團長。民國十二年,任楊森部旅長,后就任師長,不久投靠劉湘,任劉部師長,后升任副軍長??箲?zhàn)爆發(fā)后,范請纓殺敵,于民國二十八年親手組建國民第八十八軍,任軍長,率部赴汀浙一帶抗日,立下不朽功勛,受到戰(zhàn)區(qū)長官部和軍委會嘉獎。不久升任第109集團軍副司令。民國三十八年春,范回到重慶,經(jīng)顧祝同周旋被蔣介石委為國防部川東挺進軍總指揮,當年12月14日,范率部在渠縣三匯鎮(zhèn)起義。解放后,范歷任解放軍四野五十軍副軍長、新編師師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河南省政府委員、省人大代表、省體委副主任等職。1977年3月5日在鄭州病逝,終年83歲。范紹增性格豪爽、行俠仗義,人生極富傳奇色彩。楊平章以范為生活原形,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范哈兒i部曲”,即《范哈兒傳奇》、《范哈兒抗日》、《范哈兒后傳》全國發(fā)行,多家報刊連載;劉德一以范為生活原形,攝制的電視連續(xù)劇《傻兒師長》、《傻兒軍長》、《傻兒司令》全國播放,產(chǎn)生廣泛影響。
          
          19、“宣傳戰(zhàn)士’新華社長”的熊復。熊復(1915—1995),四川鄰水縣人。筆名傅容、茹純。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抗大第三大隊政治處宣傳股股長、校政治部編輯組組長,重慶《新華日報》編輯部主任、總編輯,中共四川省委候補委員。1947年后,任晉綏解放區(qū)《晉綏日報》副總編輯,中央城工部四川干部工作隊教育長,中共中央中原局、華中局、中南局宣傳部副部長,中共鄭州、武漢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原日報》、《長江日報》社社長,新華社中原、華中、中南總分社社長,中南文聯(lián)主席,中南新聞出版局局長。1952年后,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秘書長、秘書長,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秘書長、副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新華社社長。1975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志禮總編輯。是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因病于1995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20、“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劉伯堅。劉伯堅(1895—1935),是我黨我軍早期主要領導之一。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與趙世炎、李立三在巴黎組成勞動學會;1921年與趙世炎、周恩來共同發(fā)起和組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1923年繼周恩來后選為旅歐總支第三屆書記:1926年秋受共產(chǎn)國際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國任西北軍總政治部主任,與馮玉祥共同組織了震驚中外的五原誓師;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奉命赴滬做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赴蘇學習軍事,出席了中共六大會議;1930年回國后,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執(zhí)行委員;1931年參與策劃和指揮震驚中外的國民黨二十六軍寧都起義,旋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4年紅軍長征時留任贛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仁鳳地區(qū)空囤被俘,3月21日在江西省大余縣英勇就義。劉伯堅烈士是中共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詩人,毛澤東同志稱他是“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1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川東地區(qū)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cJSIO-047)和四川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2010度一般項且《川東地區(qū)紅色資源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編號:SLQ20IOB-11)階段性研究成果]川東地區(qū)紅色人物概述
          徐曉宗
          摘要:在川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一批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和英杰。他們的生平和事跡已成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
          關鍵詞:川東地區(qū)紅色人物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024-03
          
          在川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shù)共和國赫赫有名的將軍和革命前輩。川東游擊軍和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被毛澤東親筆書贈為“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吧駝④姟薄⒃鴵螄鴦赵焊笨偫?、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的張愛萍,以文武雙全揚名軍中。巴山儒將魏傳統(tǒng)以及唐在剛、徐彥剛、陳伯鈞、李中權、蔡長元、孫繼爭、向守志、任恩忠、嚴政、瞿道文等大批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赫赫有名。開國元帥徐向前、大將許世友、曾擔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都曾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這些革命先輩和英杰,已成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永遠值得巴渠兒女驕傲和自豪。
          
          1、“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王維舟。王維舟(1887—1970),四川宣漢縣人。1920年,他在上海加入朝鮮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思想向共產(chǎn)主義者的轉變。1920年冬,他赴蘇學習,參加革命活動。1923年,他回到故鄉(xiāng)清溪場,建立了四川第一個共產(chǎn)主義小組,為革命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干部。1927年春,他在武漢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武裝斗爭。1928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回到宣漢縣組建了川東游擊軍,發(fā)動武裝起義,與全國各地的武裝起義相呼應、配合,推動中國革命走向高潮。1933年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三軍,王維舟同志任軍長,并率領三十三軍投入了反“六路圍攻”,保衛(wèi)蘇區(qū)的堅苦卓絕的斗爭。在極端困難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王維舟堅信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忍辱負重,始終不渝地維護黨的團結。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谷諔?zhàn)爭時期,王維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為保衛(wèi)邊區(qū),保衛(wèi)延安,鞏固八路軍的總后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維舟率領部隊英勇殺敵,保衛(wèi)黨中央,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胡宗南部的猖狂進攻。解放初期,他為建設大西南,為大西南的繁榮昌盛,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為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忘我工作。他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廉潔奉公,實事求是,赤膽忠心,即使在假話、大話彌漫的日子里,他也從不隨聲附和,人云亦云,而是堅持我黨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2、“軍中才子、神劍將軍”的張愛萍。張愛萍(1900—2003),達州市通川區(qū)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共青團中央局秘書長,少先隊中央總隊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紅三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團政治委員,軍委騎兵團政治委員、代團長。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豫皖蘇省委書記,八路軍蘇皖縱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qū)副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華中軍區(qū)副司令員,第三野戰(zhàn)軍前敵委員會委員,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七兵團司令員兼浙江軍區(qū)司令員,華東軍區(qū)兼第三野戰(zhàn)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務院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副主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張愛萍上將是我軍著名將領,開國上將,曾參與組織領導原子彈、導彈、衛(wèi)星等研制試驗工作,1964年10月,成功地組織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為發(fā)展我國國防科研事業(yè)和國防工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有“軍中才子”之譽,通曉詩詞、書法、攝影藝術。
          
          3、“暴動領袖、凜然就義”的李家俊。李家俊(1903~1931),四川萬源市人。中共黨員,川東游擊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1922年,李家俊考入上海周濟醫(yī)學院。接觸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于是毅然棄學,先后到上海、北京、山東等地進行社會調查,參加革命實踐活動。因患肺病,于1924年夏返鄉(xiāng)接辦厚坪小學,實施新文化教育,提倡男女平等。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萬源黨小組,與王維舟、唐伯壯商議在川東舉行武裝起義,并擔任起義領導小組組長兼總指揮。5月12日,起義軍首戰(zhàn)告捷,殲滅軍閥劉存厚部一個連,在川東地區(qū)升起了第一面農(nóng)民武裝斗爭的革命紅旗,起義隊伍先后打敗了萬余敵軍的三次圍剿,堅持了一年零四個月。起義失敗后,李家俊被調到四川省委工作。1931年春,省委西遷成都后。李家俊擔任川東特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各地軍事武裝斗爭。他在重慶開展斗爭中,英勇機智。神出鬼沒,善于化裝,巧于應變,與敵周旋,堅持斗爭達五個月之久。1931年10月26日,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嚴詞拒絕了劉湘的利誘勸降,嚴刑拷打,他誓死不屈。敵人知其意志不可動搖。遂于10月29日將其殺害于重慶羅家灣。就義時昂首挺胸,大義凜然,高呼:“打倒軍閥!”時年29歲。
          
          4、“秋收勇士,開國上將”的陳伯鈞。陳伯鈞(1910—1974)。四川達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三團排長、連長;贛西第三游擊縱隊參謀長,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軍二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三分校學生總隊政治委員,紅三軍第七師師長,紅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軍團參謀長,第十三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四軍參謀長,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軍團長。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旅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第二分校校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陜甘寧邊區(qū)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副旅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副參謀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執(zhí)行小組代表,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合江軍區(qū)司令員兼東北軍政大學上干大隊大隊長,東北軍區(qū)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zhàn)軍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南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5、“紅軍司令、魂留浙贛”的唐在剛。唐在剛(1903—1935),四川開江縣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8月,因組織北工大學潮和聯(lián)絡社會進步人士進行社會變革的斗爭,被北京反動軍閥逮捕。后積極組織越獄,帶領一批難友逃出牢籠。1928年,黨派唐在剛到江西省委工作,積極領導工人運動,并致力于創(chuàng)造、鞏固和發(fā)展贛東北蘇區(qū)的工作。1930年,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唐在剛任書記,方志敏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7月,中央代表到贛東北推行王明“左”傾冒除主義,將唐在剛貶為省委后補委員。唐在剛不計得失,積極開展余江縣的各項工作。1933一年初,唐在剛在紅十軍被調往中央蘇區(qū)作戰(zhàn)后,同省委書記方志敏領導蘇區(qū)軍民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閩浙贛蘇區(qū)的第四次“圍剿”,創(chuàng)建了新紅十軍。1935年1月,紅十軍團在懷玉山戰(zhàn)斗失利。蘇區(qū)也因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的錯誤作戰(zhàn)方針,大部喪失。唐在剛重任在肩,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以懷玉山突圍部隊為基礎,撥出閩浙贛軍區(qū)紅三十師1個團,組成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進軍浙江,開辟新的游擊根據(jù)地,并領導紅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英勇的斗爭。由于叛徒告密,唐在剛等10余人被國民黨軍重兵圍困。唐在剛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紅軍萬歲”的口號,用最后一顆子彈對準自己的胸膛,從容自盡。這位被敵懸賞3萬元而未得手的優(yōu)秀紅軍指揮員,為了革命事業(yè),獻出寶貴的生命。時年32歲。
          6、“井岡英雄、紅軍名將”的徐彥剛。徐彥剛(1907—1935),四川開江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中,徐彥剛受毛澤東委派,參加了對袁文才農(nóng)軍的改造工作。該部后編人工農(nóng)革命軍第1師第2團,他任團參謀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歷次反“進剿”、“會剿”作戰(zhàn)。1932年3月,徐彥剛升任紅三軍軍長,他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同敵人拼死沖殺,重創(chuàng)守敵,連克兩座城池。1933年1月,徐彥剛升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在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的作戰(zhàn)中,他先是與紅一軍保衛(wèi)局長羅瑞卿指揮兩個師以迅猛的動作殲敵第五十二師師部及2個旅,接著,又指揮部隊將敵第五十九師殘部殲滅于登仙橋,活捉敵師長陳時驥。繼而在草臺崗戰(zhàn)斗中,率紅九師采用中間突破戰(zhàn)法,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敵第十一師大部和九師一部,斃敵第十一師長。6月,在紅一方面軍進行的整編中,調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10月,徐彥剛調任湘鄂贛軍區(qū)司令員。1935年6月,國民黨軍調集60多個團的e119ea9c792ddc4586393fe14535d667兵力對湘鄂贛黨政軍機關及紅十六師實施大規(guī)模的“清剿”,徐彥剛立即與省委書記傅秋濤組織黨政機關及部隊分3路突圍。徐彥剛率紅十六師第四十六團于7月中旬突過麥市河,擬到靖安、奉新一帶開辟新的游擊區(qū)。途中,他不幸身負重傷,他帶著警衛(wèi)員和衛(wèi)生員到永修縣云居山養(yǎng)傷。9月,不幸被向國民黨邀功請賞的叛徒黃盛彬三兄弟殺害。
          
          7、“黃埔學子、堅貞不屈”的唐伯壯。唐伯壯(1899~1929),四川達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捌?一五”汪精衛(wèi)公開叛變革命后,他同學校革命師生奉中央軍委命令,離開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船到九江太古碼頭被軍閥張發(fā)奎部攔截,錯過起義時間,后轉到上海。同年秋,他受黨派遣回到達縣組織武裝斗爭。他在梁山虎城,達縣南岳,大樹建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工會和婦女會。同時將上級黨組織發(fā)的文件轉發(fā)地方黨組織,使其了解形勢,明確任務,進行武裝起義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不久。他遇到在萬源、宣漢、開江、梁平等地領導武裝斗爭的王維舟。王派他協(xié)助李家俊在萬源、宣漢一帶組織武裝起義。1928年冬,受任參加川東黨的領導工作。此間,他聯(lián)絡了一批黃埔軍校同學和軍閥部隊的下級軍官,準備了武裝起義的骨干力量。翌年春,任萬源固軍壩武裝起義部隊的黨代表。5月,與總指揮李家俊等在萬源白羊廟打響了第一槍。殲敵一個連,繳槍57支,俘虜30多人,旋即建立川東游擊軍第一路軍,唐伯壯任政委。1929年9月,唐伯壯不幸在家被捕。在獄中,敵人對其以厚祿引誘失敗,便酷刑加身。唐伯壯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在《獄中月夜感懷》一詩中寫道:“拼將壯志誓犧牲,踏破血路追先烈。壯志未酬系圇圄,此生遺恨終難滅……”。9月20日,軍閥劉存厚下令在達縣監(jiān)獄將唐伯壯秘密處死,劊子手用石灰袋子將其嘴鼻捂住,窒息身亡。
          
          8、“軍委書記、血灑蓉城”的覃文。覃文(1908—1933年),四川開江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受省委派遣,到梁山、達縣、開江三縣邊境的虎(城)、南(岳)一帶,發(fā)動農(nóng)民運動,組織武裝起義。7月在忠縣黃欽壩成立四川工農(nóng)紅軍第三路游擊隊,任政治部主任。30日,奉命率部向武漢方向進軍,在石柱遭敵圍攻,因寡不敵眾。傷亡過大而失敗。1931年春,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到南部縣指導工作,深入升鐘寺、保城城區(qū),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開展抗租抗捐斗爭。1932年2月,主持召開“南部會議”,傳達省委指示,作出反帝、反封建、反“立三路線”,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決議。11月,領導了震撼全川的升鐘暴動。成立川北工農(nóng)紅軍總指揮部,任政委。193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長。同年6月。改任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指導全省開裝斗爭,組織各地武裝暴動,牽制敵人兵力,聲援紅四方面軍。1933年9月15日,在前去與同志接頭途中,突遇敵人戒嚴,被叛徒認出逮捕。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引誘,毫不動搖,以“要殺要剮由你們,要我叛變革命辦不到”作回答。10月10日,被敵人秘密殺害在成都忠烈祠附近。
          
          9、“縣委書記、喋血洪口”的龔堪顏。龔堪顏(1912—933),四川達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了黨領導的奪取蒲家鄉(xiāng)政權的斗爭,從事農(nóng)民運動。1929年,擔負達縣與固軍壩起義總指揮部的聯(lián)絡,傳遞情報,輸送游擊隊員和武器彈藥,受到總指揮李家俊和川東軍委書記王維舟的高度贊揚。1929年冬,敵人在達縣瘋狂清共,便轉移到宣漢、開江,直接在王維舟的領導下工作。1931年春,轉移到成都,在國民黨第24軍兵工廠擔任黨的支部書記,從事工人運動。組織工人參加了成都各界“市民討日大會”,游行示威。1932年2月4日,組織工人支持“國民救國會議四川各界民眾促進會”的成立。3月7日,帶領工人參加了成都市8萬余人的示威大游行,強烈要求川軍出川抗戰(zhàn)。1933年春,積極擴大農(nóng)會、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發(fā)展游擊武裝。不久,擔任川東游擊軍第二隊政委,與支隊長王波一起率游擊隊緊靠紅四方面軍外沿作戰(zhàn),不斷襲擊敵人兵站和交通要點。宣達戰(zhàn)役中,配合主力紅軍作戰(zhàn),將敵擊潰。宣達戰(zhàn)役后,擔任中共宣漢縣委書記,領導宣漢人民進行建黨建政和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紅三十三軍成立后,擔任第九十八師政委,與師長蔣瓊林一起在達縣蒲家、宣漢雙河一帶擴充隊伍,準備粉碎敵人的“六路圍攻”。11月13日,在雙河場召開的綏定道委黨團活動積極分子大會上,被張國燾“左”傾錯誤路線以“知識分子不可靠,能上中學念書就是土豪劣坤”的罪名將其逮捕,后借口“調到通江學習”,秘密殺害于洪口。
          
          10、“紅軍師長、冤死沙場”的蔣瓊林。蔣瓊林(1906—1934),四川開江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利用合法身份在師生中傳播革命思想。組織新戲演出隊和宣傳隊,張貼圖文并茂的標語和意境清新的圖畫,宣傳教育群眾。1931年2月,根據(jù)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在家鄉(xiāng)巧妙地開展鏟鋤惡霸的斗爭。1932年2月,奉調到中共四川省委學習,同年夏,受省委派遣,到達縣蒲家場,協(xié)助王維舟、楊克明組建梁(山)、達(縣)中心縣委,開創(chuàng)宣(漢)、達(縣)、城(口)、萬(源)特區(qū),主持農(nóng)村工作兼鋤奸部主任。1933年春,被任命為川東游擊軍第三支隊隊長,率部在宣漢王家場、芭蕉場和達縣蒲家場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牽制敵人的兵力,配合紅四方面軍作戰(zhàn)。會同第一支隊率輕騎深入虎穴,鋤奸除惡。1933年9月,奉命與紅四方面軍取得聯(lián)系,旋即率部配合紅九軍二十五師,將圍困在南壩境內的敵軍8個團一舉擊潰,與主力紅軍會師。同年10月,與王維舟、楊克明等配合紅四方面軍解放宣漢、達縣、城口、萬源,趕走軍閥劉存厚,建立川陜省綏定道委。同年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被任命為該軍九十八師師長,奉命在東線作戰(zhàn),阻擊軍閥劉湘對川陜蘇維埃根據(jù)地進行的六路“圍剿”。1934年1月。率部在馬渡關一線作戰(zhàn),擊退敵軍數(shù)十次進攻。正與敵軍鏖戰(zhàn)之時,被張國燾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從前線調往巴中,秘密逮捕殺害。1945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1、“紅軍師長、魂斷故鄉(xiāng)”的冉南軒。冉南軒(1903—1933),四川宣漢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8月,隨王維舟在宣漢、開江邊境籌集武器,發(fā)動群眾,從事秘密武裝斗爭。1929年秋,奉命到宣漢七里峽策動兵變成功。1930年夏末秋初,任川東游擊軍第三支隊鋤惡團隊長,率隊先后在開江、宣漢等地擊斃敵區(qū)長、團總、惡霸、叛徒等30余人。1932年冬,任新編川東游擊軍第一支隊隊長。為配合紅四方面軍擴展革命根據(jù)地,率隊深入虎穴,先后搗毀芭蕉、三河兩鄉(xiāng)團隊,繳獲大批彈藥。1933年10月,在宣(漢)、達(縣)戰(zhàn)役中,率隊在馬立爪堵截、殲擊南逃之敵一個連。配合紅九軍、紅四軍各一部圍攻南壩守敵;殲敵8個團,保證了川東游擊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1月,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任第九十八師師長。奉命率部至楊柳關、涼風埡一線,反擊敵人對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六路圍攻”。在前線與敵鏖戰(zhàn)之時,被調往后方軍部。因張國燾搞肅反擴大化,被秘密殺害。其英名已列入中共中央組織部1945年編印的《死難烈士英名錄》。
          
          12、“‘特務’隊長、威名遠揚”的雷玉書。雷玉書(1901~1929),四川宣漢人。1923年,參加王維舟秘密組織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積極參與革命活動,思想覺悟提高很快。1924年12月,經(jīng)王維舟推舉擔任清溪場鎮(zhèn)長,以此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1925年12月,辭去鎮(zhèn)長之職,接替王維舟,任宏文學校校長,繼續(xù)以辦農(nóng)民夜校為名,組織師生進行反對貪官污吏,打倒反動軍閥的宣傳發(fā)動工作。其革命活動引起當?shù)胤磩榆婇y的注意,1927年秋,以欠款不交為由將其逮捕。他乘守敵麻痹之機越獄,赴開江協(xié)助王維舟組織農(nóng)民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任特務隊隊長。屢次率隊伏擊敵軍,截取軍閥武器,壯大游擊隊伍。在宣漢之清溪、黃石芭蕉、峽口一帶擊斃土豪劣紳、反動團閥等十余人。威名大震。1928年秋,王維舟、李家俊等遵照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武裝起義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奉命在宣漢秘密發(fā)動農(nóng)民,組建游擊隊。1929年3月,王維舟等在開江普安召開秘密會議,將各地武裝人員組成四川第二路紅軍游擊隊,決定在宣漢、萬源、城口三縣交界的固定壩發(fā)動武裝起義。成立起義領導小組,他被任命為副組長兼起義副總指揮。4月27日,按既定部署,率清溪場農(nóng)民武裝40余人,到萬源的龍?zhí)杜c李家俊、唐伯壯等會合,商定起義具體計劃。5月12日,起義在白羊廟爆發(fā),他主動承擔攻占關帝廟制高點的重任。在占領制高點后與敵激戰(zhàn)時,被內奸開槍,彈中左胸。仍捂緊傷口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直到全殲殘敵。戰(zhàn)后,指揮部將其移往老家治療。終因傷勢太重,缺少醫(yī)藥,流血過多,于5月20日在宣漢清溪場拱橋河家中犧牲。
          
          13、“烈火上將、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向守志。向守志(1917—),四川宜漢縣人。1933年10月投身革命。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長征中任副排長,歷經(jīng)三過草地雪山到達延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副連長、連長、副團長、太行軍區(qū)第十團團長,參加了響堂鋪戰(zhàn)斗和百團大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軍區(qū)支隊副支隊長、副旅長、旅長、師長和兼政治委員,率部逐鹿中原,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
          新中國成立后,任志愿軍師長,率部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并屢立戰(zhàn)功。歸國后任解放軍第十五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西安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部隊司令員兼黨委書記,南京軍區(qū)剮司令員、司令員、黨委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4、“軍藝元老、巴山儒將”的魏傳統(tǒng)。魏傳統(tǒng)(1908—1996),達州市通川區(qū)人。1926年參加革命,曾任紅三十三軍政治部主任、秘書長。延安整風時,主編《抗大》半月刊,1946年任四川省委秘書長兼《新華日報》言論委員,1947年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1949年4月隨毛澤東、周恩來一道進入北京。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1月,解放軍藝術學院成立,始任政委兼副院長,當年冬擔任院長,一直在藝術學院工作了15個年頭,為軍藝的創(chuàng)建、恢復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魏傳統(tǒng)不僅是位老將軍,而且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在軍內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15、“哲學大家、省委書記”的楊超。楊超(1911—2007),四川達縣人。早在30年代,他在延安就從事哲學教育和研究,并擔任中共中央(延安)馬列學院哲學教研室主任,在“抗大”講解唯物辯證法。毛澤東同志為了寫好“兩論”(《矛盾論》和《實踐論》)成立了6人小組,他是這個小組的成員。楊超研究哲學,總是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1964年,正當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他從西昌工業(yè)區(qū)調任四川省委書記(當時設第一書記)。他跑遍全省進行調查研究,率先提出對攀(枝花)西(昌)的開發(fā),籌建了西昌鋼鐵公司(攀鋼的前身);他大力推廣沼氣,作為解決農(nóng)村燃料不足的一項新舉措;他寫的《渠江流域綜合開發(fā)考察》,目前正在分期分段實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楊超致力于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他寫的《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是中國第一本系統(tǒng)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著作;他寫的《毛澤東過程論思想研究》,大膽地提出r過程論是與實踐論、矛盾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是辯證認識過程和認識的辯證過程有機的統(tǒng)一,由他主編的《毛澤東思想》五卷本在歷史分期及方法論等方面很有創(chuàng)見、很有特色,榮獲國家多項大獎,在國內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初,他著手組織了“四川省鄧小平思想研究小組”,集中理論界、黨史界的一批專家們進行研究,有效地推動了學習和宣傳鄧小平理論的深入開展。楊超長期擔任省委主要領導,事情很多,但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一直堅持不懈,先后撰寫、出版了百多萬字的學術著作?!端拇ㄈ請蟆吩凇疤旄恕睓谥蟹Q他為著名的哲學家是當之無愧的。
          
          16、“文藝先鋒、民主戰(zhàn)士”的綠蕾。綠蕾,本名黃道禮(1923—1977),四川開江縣人。綠營從1938年開始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20世紀40年代前后,他在《萬州日報》、《新華日報》、《民眾時報》、《時事新報》、《中蘇文化》和《抗戰(zhàn)文藝》等20多家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的詩歌、散文、隨筆、雜感、詩歌評論、文藝理論和譯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采、高昂的戰(zhàn)斗激情,反映出他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崇尚文明、追求民主的高尚思想、品德和人格,在國統(tǒng)區(qū)從一個愛國主義者發(fā)展成為一個自由的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士。1949年底,人民解放軍挺進西南,綠蕾為了動員全縣人民迎接解放軍解放開江,于12月5日,起草了《告全縣同胞書》,油印成幾百份傳單。于12月8日深夜進行張貼散發(fā)。第二天,軍警出動,四處捉拿傳單的印發(fā)者。幸好,解放軍的神速挺進打亂了反動軍瞥的緝捕行動。在20世紀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革命文藝戰(zhàn)線上,綠蕾是一位活躍的青年詩人,是一位從事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的先鋒。現(xiàn)在,他已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個研究對象。
          
          17、“筆墨斗士、文壇流芳”的段可情。段可情,(1899—1994)學名傳定,筆名白莼、錦蠻等。光緒二十九年(1899年)生于箭亭子街。1918年畢業(yè)于達縣縣立中學,1919年去日本留學,1922年赴德國柏林大學學習4年,曾參加過多次反對帝國主義運動,1926年初,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從蘇聯(lián)回到上海參與革命文藝團體“創(chuàng)造社”工作,同成仿吾、鄭伯奇等從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反映舊社會貧富不均,勞動大眾生活困難而奮起斗爭的小說《鐵汁》;以達縣早期中共黨員唐伯壯的革命生涯為素材的《杜鵑花》;具有反對封建勢力的愛情小說集《巴黎之秋》。同時翻譯德國進步詩人海涅等的詩歌,發(fā)表于創(chuàng)造社出版的《創(chuàng)造》雜志。段可情的進步作品,多次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查禁,繼續(xù)創(chuàng)作和出版受到嚴重阻撓。1938年,段可情任四川省立三臺高中校長,因與教育廳長辦學方針相左,憤然回到達縣就任私立通川中學國文教員,一面教學一面從事抗日和進步文化宣傳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段可情先后任川北行署委員兼川北大學副校長、川北文聯(lián)主席、省政府常委、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省文聯(lián)副主席。1994年病逝于成都。
          
          18、“傻兒軍長、抗日功勛”的范紹增。范紹增(1894--1977年),俗名范哈兒,四川大竹縣人。13歲人袍哥,1911年加入同盟會,先后參加反袁護國戰(zhàn)爭。后分別任顏德基部和熊克武部團長。民國十二年,任楊森部旅長,后就任師長,不久投靠劉湘,任劉部師長,后升任副軍長??箲?zhàn)爆發(fā)后,范請纓殺敵,于民國二十八年親手組建國民第八十八軍,任軍長,率部赴汀浙一帶抗日,立下不朽功勛,受到戰(zhàn)區(qū)長官部和軍委會嘉獎。不久升任第109集團軍副司令。民國三十八年春,范回到重慶,經(jīng)顧祝同周旋被蔣介石委為國防部川東挺進軍總指揮,當年12月14日,范率部在渠縣三匯鎮(zhèn)起義。解放后,范歷任解放軍四野五十軍副軍長、新編師師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河南省政府委員、省人大代表、省體委副主任等職。1977年3月5日在鄭州病逝,終年83歲。范紹增性格豪爽、行俠仗義,人生極富傳奇色彩。楊平章以范為生活原形,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范哈兒i部曲”,即《范哈兒傳奇》、《范哈兒抗日》、《范哈兒后傳》全國發(fā)行,多家報刊連載;劉德一以范為生活原形,攝制的電視連續(xù)劇《傻兒師長》、《傻兒軍長》、《傻兒司令》全國播放,產(chǎn)生廣泛影響。
          
          19、“宣傳戰(zhàn)士’新華社長”的熊復。熊復(1915—1995),四川鄰水縣人。筆名傅容、茹純。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抗大第三大隊政治處宣傳股股長、校政治部編輯組組長,重慶《新華日報》編輯部主任、總編輯,中共四川省委候補委員。1947年后,任晉綏解放區(qū)《晉綏日報》副總編輯,中央城工部四川干部工作隊教育長,中共中央中原局、華中局、中南局宣傳部副部長,中共鄭州、武漢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原日報》、《長江日報》社社長,新華社中原、華中、中南總分社社長,中南文聯(lián)主席,中南新聞出版局局長。1952年后,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秘書長、秘書長,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秘書長、副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新華社社長。1975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志禮總編輯。是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因病于1995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20、“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劉伯堅。劉伯堅(1895—1935),是我黨我軍早期主要領導之一。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與趙世炎、李立三在巴黎組成勞動學會;1921年與趙世炎、周恩來共同發(fā)起和組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1923年繼周恩來后選為旅歐總支第三屆書記:1926年秋受共產(chǎn)國際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國任西北軍總政治部主任,與馮玉祥共同組織了震驚中外的五原誓師;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奉命赴滬做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赴蘇學習軍事,出席了中共六大會議;1930年回國后,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執(zhí)行委員;1931年參與策劃和指揮震驚中外的國民黨二十六軍寧都起義,旋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4年紅軍長征時留任贛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仁鳳地區(qū)空囤被俘,3月21日在江西省大余縣英勇就義。劉伯堅烈士是中共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詩人,毛澤東同志稱他是“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1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川東地區(qū)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cJSIO-047)和四川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2010度一般項且《川東地區(qū)紅色資源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編號:SLQ20IOB-11)階段性研究成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加勒比av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超清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杨幂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午夜麻豆视频在线观看| 顶级高清嫩模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厂亚洲字幕中文| 国产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国产|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在线看|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国产91在线免费| 中出高潮了中文字幕| 五月天亚洲av优女天堂| 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人成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性欧美老人牲交xxxxx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4545www国产精品| 精品视频专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va| 国产亚洲av看码精品永久|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久久AV中文综合一区二区|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沈先生| 粉嫩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国产短视频精品区第一页| 亚洲熟女av一区少妇|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日本午夜国产精彩|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