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欄:
雷雨天打手機會被雷劈嗎?
在加油站使用手機會引起爆炸嗎?
為什么飲料瓶瓶底設計成像蹄子一樣?
(您若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請將答案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期登出)
高原的植物為何長得快?
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發(fā)現,高原上的植物長得比較高大、生長速度快,這是因為高原地區(qū)有著促進植物加速生長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高原的空氣清新,降雨量大,土壤中礦物質豐富,都有利于植物生長??茖W家們還發(fā)現,高原地區(qū)紫外線的輻射要比平原強得多。高劑量的紫外線,有可能使控制植物生長的細胞染色體產生變異,從而改變植物的生長速度。(北京 林泉提供)
中東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的石油寶庫?
原來,在幾千萬年前,西亞地區(qū)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從高加索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到波斯灣西岸一帶,在漫長的地質年代,海水最深,海浸時間最長。這一片海洋所處的緯度較低,氣候溫暖,海水中繁殖著大量海洋生物,它們死亡后的遺體隨著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長年累月地一層層堆積著,跟外界空氣隔絕了。經過細菌的分解,在地層內的高溫高壓作用下,生物遺體逐漸分解成石油和天然氣。而且,中東地區(qū)在長期的地質發(fā)展過程中,形成分布很廣的石灰?guī)r和砂巖。石灰?guī)r多縫隙,砂巖多孔洞,在地下水的流動或壓力的作用下,分散的石油容易集中,形成廣泛的儲油層。在儲油層的上部,還覆蓋有巖鹽、石膏和頁巖等不透水層,起了保護原油的作用。后來,地殼發(fā)生構造運動,那里的海底上升隆起,逐漸變成陸地,由于油帶內的基底巖層大多是古老的片麻巖,褶皺作用的強度和緩,巖層位移不大,形成許多不適水的良好儲油構造,保存著豐富的石油。(北京 徐帆提供)
人為何會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是初到異鄉(xiāng)的人常遇到的情況,比如食欲減退、惡心、腹瀉、失眠、乏力等。人們常常用“換水土”來加以解釋。
實際上,這些不適感的產生的確與水土不同有一定的關系。微生態(tài)的失調可能要為其中的很多癥狀負責。在人體腸道中,生活著種類繁多、數目驚人的腸道茵群。它們在維持人體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及相對比例是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
例如,有研究顯示,習慣低纖維飲食的人的腸道茵群中,厭氧細菌多,需氧細菌少;嗜好高纖維飲食的人情況則恰好相反。最近發(fā)現,在一些日本人的腸道中含有一些能分泌特定酶類的細菌,這些酶能夠消化海藻中特有的含硫碳水化合物,而在受試的美國人體內沒有發(fā)現這種酶。這意味著前者能夠消化吸收這些碳水化合物,后者卻不具備這種能力。研究者認為,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每天要攝入14克的海藻,這給腸道細菌造成更大的選擇壓力,使其保留了消化海藻的基因。
離開故土來到新地方的人膳食結構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變化,這樣的變化會體現在腸道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便會產生水土不服。
(北京朱俊明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