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波動的世界商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時,一份公平貿易合約可以保證種植人的收入至少達到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簽組織IFairtrade labe|BngOrganisalions International)設定的最低價格。進而為小農家庭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避免遭受特殊困難時期的沖擊。
午后陽光愜意,上海南京西路馬莎百貨的頂樓,在一個不太顯眼的轉角地帶,有著馬莎專為客人設計的咖啡飲茶區(qū)城,在這里可以購買一些茶點享用,這也是這家英資老牌百貨公司的與眾不同之處。
“我最喜歡在這樣的天氣喝下午茶。同時也非常喜歡購買馬莎食品區(qū)域的伯爵茶、英式早餐茶包、烘焙咖啡等商品,口味特別醇正。”消費者李小姐說著從購物袋中取出剛剛購買的貨品。
仔細研究,可以看到馬莎出售的伯爵茶、英式早餐茶包、烘焙咖啡等產品上都貼著“Fair Trade”(公平貿易)字樣。多數普通的消費者并不知道一旦被標注上“公平貿易”的標記,則表示消費者購買這些貨品是支持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業(yè)或相關加工業(yè),并為推進全球貿易公平作出貢獻。但在現實生活中,公平貿易的宗旨很難達到,其中一個很大障礙是關于公平價格的形成。
公平價格難公平
只需吃下兩個香蕉,就有足夠能量應付半個小時的繁重工作。然而,享用這氛芳撲鼻、軟滑美味的水果,背后卻是蕉農及種植工人艱苦地強撐過活。
在農貿市場上,不乏這樣的場景:為吸引更多人光顧購買,銷售者開始降價,爭相供應更廉價的香蕉。實際情況是售價降低了,但高昂代價卻由供應者承擔。大批平價香蕉的提供者——蕉農,甚至連生產成本亦無法收回。
為幫助這些飽受降價困擾的農民,相關組織開始依照生產成本劃定最低收購價,讓生產者起碼享有一個公平的交易。于是有人提出,通過對話、參與,得出交易各方都一致同意的價格,屬于公平價格,即生產者一方面能獲得合理的報酬,脫離不穩(wěn)定收入帶來的貧困;另一方面產品也得到市場的認可。
然而,這樣的公平價格真的做到了公平嗎?
一些參與公平貿易的NGOI作人員,對這些問題也覺得頗為苦惱:當我們身處貧困地區(qū),為那些弱勢群體教授手工技術的時候,我們的人力成本是否要加入產品?當我們身處鬧市,為那些弱勢群體的發(fā)展到處奔波的時候,我們的公關成本是否也要加入產品?這些成本和弱勢群體的生產成本相比,差距真的是很大。尤其是一個草根的民間團隊在剛開始的時候,人力成本的付出比材料成本的付出更多,時間更長。那么,如何分配報酬?到底怎樣的比例才算是公平貿易的公平比例?
“我們將勞動力報酬初步定在不低于零售價的10%。這個高出目前市場的比例是不是合理,我也不知道?!敝袊谝粋€正式注冊的公平貿易NGO上海樂創(chuàng)益公平貿易發(fā)展中心總干事陳樂叢說,“至少,這個比例能維持生產者的基本生活,也留出了余錢,讓他們進一步學習勞動技能?!?br/> 樂創(chuàng)益為公平貿易產業(yè)鏈制定了一個初步的標準與比例:樂創(chuàng)益作為平臺,在消費者購買認可的價格基礎上,劃分各方收入的比例。其中銷售者收入占售價的10%至20%,設計者10%,加工者不低于10%,其余是營銷、行政、原材料、物流等成本。這一標準,需要得到產業(yè)鏈中消費者、生產者、銷售者等利益方的共同認可方可。
公益還是商業(yè)?
芮品樂食是一家典型的從事公平貿易的機構,它是中國第一家關注有機冰激凌和糕點的生廠商和零售商,堅持真正的新鮮。所有產品中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色素、化學合成的香精、穩(wěn)定劑,并且堅持絕不售賣非當天制作的產品。他們每天早晨從原料開始制作,因此所有的產品都保證有機新鮮和健康。
為保證原料的安全,芮品樂食與農場的農民直接合作,由農民來種植他們的有機原材料,在推廣有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提高農民的收入。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不得不面對售價會高于市場同類商品的問題。
與普通商品比,公平貿易商品的進貨渠道不同,公平貿易商品的原材料都來自符合“公平貿易基金會”條件與原則的采購行為。這些原則包括:確保產品的最低收購價;提供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發(fā)展相關項目的資助;提供借款給生產者;增強交易雙方的合作關系;促進交易雙方長期的雙贏,制定生產和交易的最低標準,并將它逐步提高;確保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友好、交易公平。
由此,在非洲、南美洲、亞洲等地區(qū),相同產品市場定價是不一樣的。因為公平貿易產品的價格和該產品的價值是無關的,而是由每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和當地生活水平來決定。這個水平是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即根據在某個地區(qū)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費用來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價格。
此外,“現在公平貿易比一般貿易定價高,其實多出來的5%至10%并不到農民手里,而是劃入社區(qū)發(fā)展基金。讓他們參與討論這筆公共的錢該怎么用,這能讓他們重新建立起‘公’的概念。”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系教師但文紅長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控拜村開展文化傳承工作。本著透明、參與、民主的原則,社區(qū)公益金在世界公平貿易組織運作下重新進入農戶的公共生活中,開展助學、醫(yī)療、打水井等公共事業(yè)。
但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的這種“公平定價”在中國的現階段難以推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既然認定“公平貿易”是公益模式,一定要關注利潤分配的比例性問題,農戶不能得到利潤的大部分,就會被人冠以“用公益名義做商業(yè)”之名。馬莎百貨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馬莎百貨上海門店內的“公平貿易”貨品比例并不高。主要還是源于消費者的不認可。
必須面對的價格鴻溝
公平貿易是一個系統,政府或媒體可以宣傳推廣,但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只有消費者愿意買了,商人才會進公平貿易的產品去賣,這個系統才能循環(huán)?!叭绻邢M者跟商人說我需要公平貿易的產品,那商人是會自己去找貨源的,不要懷疑他們找不到,他們一定找得到?!避瞧窐肥车纳げ衤?Sarab Bergman)認為。
但如何獲得消費者,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消費者的認同?一些評論家認為,從理論上講,公平貿易的激勵機制人為地制造了一個高價格來促進產量增長,最終會導致價格的下跌。雖然,還沒有任何經驗證據來支持這種說法,但事實上,在交易中消費者必須支付一個穩(wěn)定的公平貿易最低價格以應對可持續(xù)生產的成本,必須支付公平貿易溢價,即支付的實際金額超過證券或股票的名義價值或面值。這似乎與“物有所值”的購買習慣相左。
如果剖析公平貿易價格的形成就會發(fā)現,自由貿易體制下,大部分的商品價格變動較大,有的還有長期跌價的趨勢。生產者的生產環(huán)境也就無法預測,整個鏈條當中,往往損失最嚴重的是那些農民。當波動的世界商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時,一份公平貿易合約可以保證種植人的收入至少達到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簽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sationsIntemationa,簡稱FLO)設定的最低價格。進而為小農家庭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避免遭受特殊困難時期的沖擊。雖然其無法規(guī)避小生產者所有的市場風險,但以保證價格、長期合同和獲得信貸等措施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的來源以及應對突變價格的能力。在薩爾瓦多和墨西哥,合作社成員因此能夠實現多樣化經營,包括手工業(yè)生產、社區(qū)商店、面包店以及基本糧食的生產。
同樣,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從溢價中也獲益良多。很多研究強調,生產者和賣方之間的長期合作能夠激勵農民投資來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拉丁美洲的咖啡生產中,公平貿易促進了當地小生產者轉向有機產品生產。因公平貿易能夠提供生產者穩(wěn)定的產品價格、企業(yè)支持、接觸優(yōu)質賣方市場及更好的貿易條件等,往往被視為一種嘗試解決市場失靈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