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結(jié)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封建主義思想?yún)s仍在人們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決心“沖決過去歷史之網(wǎng)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發(fā)起了新文化運動,為沉睡太久的國人補上反封建的一課,以完成改造社會的歷史使命。新文化運動后來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是五四運動當之無愧的領(lǐng)袖。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泱泱中華人才濟濟,為何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能夠成為一代宗師,與其個人出身、閱歷與不懈努力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不是本文能夠完成的任務。筆者只是想就他們幾人的出身闡發(fā)一些感想,他們有過一個共同的不幸,那就是早年喪父。
陳獨秀(1879~1942年),安徽安慶人,出生僅一年多就喪父,兒時隨嚴厲的白胡子祖父修習四書五經(jīng)。陳獨秀像別的孩子一樣貪玩,因不能流利背誦古文,時而被祖父用篾條抽打。陳獨秀挨了打卻狠狠地瞪著祖父。祖父罵他“將來長大了,一定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兇惡強盜,不成龍就成蛇”。1896年遵從母命考中秀才,并名列安慶市第一名。次年又遵母命與人同雇了一只民船,到南京參加江南鄉(xiāng)試,中途交白卷棄考,轉(zhuǎn)而進入杭州中西求是書院學習,開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書院開除。
陳獨秀經(jīng)過長期探索,終于接受并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1921年發(fā)起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lǐng)導人之一。
李大釗(1889~1927年),河北樂亭人。李大釗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時,曾在《我的自傳》中寫道:“當我剛剛兩歲的時候,我的父親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親又去世?!?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發(fā)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并充滿革命激情地寫道:“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名言還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br/> 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他不僅積極推動了五四運動,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lǐng)導人之一。
魯迅(1881~1936年),浙江紹興人,13歲那年,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15歲那年,父親又因長期患病而亡,家境從此敗落下來。人間的世態(tài)炎涼從此對少年魯迅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多年之后,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旗幟,逝世后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缸钪母裱?,也是他人生的寫照。
胡適(1891~1962年),安徽績溪人,4歲時父親病死于廈門。
他學貫中西,擁有36個博士頭銜,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被譽為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qū)。他于1921年所作的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至今被廣為傳唱。
90年前爆發(fā)的五四運動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chǎn)。在黑云壓城、民族危亡的年代,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為代表的優(yōu)秀青年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愛憎分明、發(fā)奮自強、百折不撓、勇敢探索祖國與民族的未來,進而書寫了壯麗的人生。
古今中外早年喪父的名人還有很多,如孔子、孟子、秦始皇、漢武帝、曹操、諸葛亮、成吉思汗、范仲淹、歐陽修、岳飛、康有為、孫中山、冼星海、茅盾、傅雷,亞里士多德、但丁、哥白尼、彼得大帝、牛頓、門捷列夫、巴赫、馬丁·路德、華盛頓、亞當·斯密、喬治·桑、拜倫、毛姆、尼采、安徒生、托爾斯泰、馬克·吐溫、列寧、斯大林、高爾基、圣雄甘地、卓別林、松下幸之助、川端康成、曼德拉、希特勒等等,我想這一定與他們那不平凡的人生有著某種聯(lián)系,而不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沒有父親的蔭庇,反而使他們更早地經(jīng)受人生的磨難,為他們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chǔ)。正如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尼采曾經(jīng)引述一位旅行家的話說,世人的共性是都有懶惰傾向。如今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生以來一直受到家人過度的關(guān)愛,懶惰傾向自然表現(xiàn)得更突出,以至出現(xiàn)了所謂的“啃老族”。我國古代官員往往把“封妻蔭子”當成人生的目標,傳統(tǒng)文化中長期盛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以至直到今天仍有些貪官為了給子女“打下基礎(chǔ)”而身陷囹圄。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導致年輕人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思想,缺乏進取精神,結(jié)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國古代許多王朝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五四運動領(lǐng)袖們不僅為后人倡導了愛國、民主與科學的理念,還啟迪一代代年輕人如何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這也是我們要向五四運動領(lǐng)袖們認真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