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陽光送走了冰雪,生機取代了寂寞。遠山直了直僵硬的腰,摘去雪白的睡帽;河流清了清干澀的嗓,唱起歡快的歌謠。小草揉開了惺忪的睡眼,探出了綠茸茸的腦袋;燕子張開了想飛的翅膀,在屋檐下尋找舊日的愛巢……
春天來了!
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里,人們沉寂了一冬的食欲也被春風喚醒,長出了蓬蓬勃勃的渴望。于是,春天里的第一席盛宴便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五辛盤”便在此時誕生了。
“五辛盤”亦稱“辛盤”、“春盤”。即在盤中盛上五種帶有辛辣味的蔬菜,作為涼菜食用,意在嘗新,自魏晉時期就已開始,唐宋之后,演變?yōu)?“春盤”。人們在踏青、訪友、宴請賓客時,總會擺出“春盤”,取其喜慶、吉利之意。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福建金門有一位名叫蔡復的人,雖身有殘疾,跛腳、駝背,卻自幼聰明過人,12歲即寫出洋洋萬余言的《范蠡傳》。后來,他接連參加科舉,中了進士,從此走上了仕途,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湖廣參政等。為官期間,由于軍政繁忙,他經常親自批閱公文,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夫人李氏看在眼里,疼在心內。她就將傳統(tǒng)的“春盤”加以改制,將魚、肉、蝦、菜、筍、豆等用微火燉熟,用面皮包卷,放在蔡復的案頭,讓他邊吃邊工作,既不誤公事,又能按時用膳,兩全其美。后來,人們就將“春盤”戲稱為“夫人薄餅”或者“春卷”;再后來,人們漸漸忘記了食物本來的名字“春盤”,而將“春卷”一詞流傳開去。李夫人絕對不會想到,她為照顧丈夫的飲食而做的小小的改變,竟然會使這種食物為更多人所接受,而她的愛與賢惠也隨著食物一起在中國大地流傳了百年。從此,這種代表著喜慶和吉利的美食,就卷入了溫暖的關心和濃濃的愛意。
其實,人們在春天吃“五辛盤(春卷)”,除取其象征的吉利意義外,還包含有深刻的科學道理。立春之后,陰消陽長,休眠了一個冬天的植物開始萌發(fā),人體也需要盡情舒展。而選用辛味食物運行氣血、發(fā)散邪氣,對于養(yǎng)陽和調動機體正氣、保證機體健康和季節(jié)性防疫,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動手,用快樂的心,靈巧的手,以及滿滿的健康與祝福,把春天卷起來,送給我們最愛的人吧!
美味春卷的做法:
材料:春卷皮12張,五香豆干200克,豬肉150克,卷心菜100克,胡蘿卜80克,淀粉適量,食用油500克,醬油1/2大匙,精鹽2小匙,大料和花椒適量。
做法:
1.五香豆干洗凈,卷心菜葉洗凈,胡蘿卜洗凈、去皮,均切絲備用。
2.豬肉洗凈、切絲,放入碗中,加入醬油、淀粉拌勻,腌制10分鐘。
3.鍋中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豬肉絲炒熟,盛出。
4.用余油把其余餡料炒熟,再加入豬肉絲及精鹽炒勻,最后澆入水淀粉勾薄芡即為春卷餡。
5.把春卷皮攤平,分別包入適量餡卷好。放入熱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即可。
火腿鮮筍湯
材料:竹筍1棵,豬大排50克,金華火腿30克。姜一小塊,蔥5克,白胡椒半茶匙,黃酒1湯匙。
做法:
1. 火腿切成厚片,姜切成薄片,鮮筍剝去外皮切片。
2. 排骨洗凈,先用沸水汆去血水,再沖洗,瀝干水分;火腿也過一下沸水,瀝干。
3. 將處理過的排骨、火腿片、姜片一起入鍋,加入適量的水,加熱。
4. 約50分鐘后,撇去湯上的浮沫,加入筍片。
5. 將湯煲成白色,調入黃酒,再加白胡椒粉和香蔥小段即可。
愛尚廚房小貼士:
1. 為保證春卷外觀完整,可在油炸之前薄蘸一層雞蛋清,這樣炸出的春卷色澤金黃,表皮爽脆,外表完整。
2. 由于春卷是煎炸食品,所含油脂量及熱量偏高,不宜多食。
3. 火腿鮮筍湯內不放鹽,咸味完全由火腿帶出,放鹽會影響湯的口味。
4. 煲湯的過程中不要揭開鍋蓋,也不能再加水,否則湯的香味會被沖淡?!?br/> ?。ㄘ熅?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