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時我命令兒子:“雞蛋必須吃掉。”
兒子說:“不吃?!?br/> “不吃不行!”我嚴(yán)厲呵斥。
“就不吃!”兒子厲聲反對。
我火了,繼續(xù)逼兒子吃雞蛋;兒子也火了,不但不吃雞蛋,連其他食物也拒絕吃——我們誰也不讓誰,餐桌上的氣氛相當(dāng)緊張……
為了讓兒子的早餐更有營養(yǎng),我規(guī)定早飯時,兒子必須要吃掉一個雞蛋,可兒子卻說雞蛋太噎人,拒吃。我們常常因?yàn)橐粋€雞蛋鬧得不可開交,我很頭痛,感覺自己的家教行動舉步維艱,難有“出路”。
起初,我實(shí)在找不到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兒子“順心”地吃掉雞蛋。但有一次逛地?cái)傄故?,我意外地找到了讓家教有“出路”的好智慧?br/> 我逛地?cái)傄故惺窍胩孕┍阋素?。我發(fā)現(xiàn)一只杯子不錯,就問攤主:“這杯子多少錢一個?”
對方回答:“10元一個!”
我攔腰砍價:“5元一個,賣不?”
對方堅(jiān)持一口價,“不賣,就10元。”
我堅(jiān)持5元一個,攤主堅(jiān)持10元一個,雙方誰也nl7aXsK+qTCSEG8xZSJ1D0SOIwa0CttdUiEXDop47cw=不讓誰,越爭越惱火。我放下狠話:“你還想不想賣東西!”對方更狠:“賣給誰也不賣給你!”然后我們相互怒視,交易不成,反成仇家!
我跟這位“一口價”的攤主鬧成“仇家”,是因?yàn)閿傊鳑]有給我的殺價行為設(shè)置“退路”,他的“一口價”讓我感覺特別憋屈,所以心生怒火。
我走向另一個攤位,發(fā)現(xiàn)這個攤位也賣杯子,同款的杯子卻有3種標(biāo)價:低檔次的4元一個,中檔次的10元一個,高檔次的11元一個。
攤主向我介紹:“有4元的,有10元的,還有11元的,你要哪種?”
這樣的攤主才是真正的“精明”——我感覺4元一個和10元一個的杯子就是我“殺”價的“退路”,不想買貴的,人家有便宜的嘛。
攤主已經(jīng)自動將價格“殺”到最低了,咱就別再狠命地跟人家“殺”了,攤主給我設(shè)置的“退路”,讓我失去了“殺”價的心理動機(jī),滿足了我“殺”價的心理需求。我當(dāng)然不要4元一個的,也不要10元一個的,我覺得高檔的比中檔的只貴一元,所以毫不猶豫地買下了11元一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進(jìn)行得相當(dāng)順利!
買回了杯子,我忽然感覺上當(dāng)了。其實(shí),攤主想賣掉的正是我手里的這種11元一個的杯子,另外兩種杯子是個反殺價的陷阱,或者說是求購者的殺價退路。好聰明的攤主,他在給我預(yù)備殺價“退路”的同時,自己的經(jīng)營也找到了“出路”。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可以用地?cái)傊鞯慕?jīng)營智慧讓兒子吃掉早餐的雞蛋。
再一次早餐時,我在盤子里擺了3個雞蛋:一個很大的,一個中等大的,一個小的。兒子一見我做了3個雞蛋,幾乎要哭了:“爸爸,我一個雞蛋都吃不下,你卻讓我吃3個雞蛋!”
我笑了:“不是讓你吃掉3個雞蛋的。盤子里有一個最大的雞蛋,有一個小些的雞蛋,還有一個更小些的雞蛋,你選一個吃掉就行了?!?br/> “只吃一個?我可以選擇這個嗎?”兒子一把抓起最小的雞蛋,仰頭問我。
我故做思考狀,然后告訴兒子:“可以?!?br/> “太好了?!眱鹤泳腿绲昧吮阋艘粯樱吲d得手舞足蹈,竟然自己動手剝起雞蛋來——要知道,在以前都是我剝好了,然后才逼著他吃的。
看著兒子高高興興地吃掉了“小雞蛋”,我感覺用家教的“退路”換“出路”的方法的確可行。因?yàn)橛辛丝梢赃x擇的“退路”,所以兒子與我對抗的心理機(jī)制就被化解了,他在權(quán)衡之后,選擇吃掉小雞蛋,這正中了我的“圈套”。兒子沒有選中的雞蛋是沒有煮熟的“陪蛋”呢。
以后,我再讓兒子完成某一件事時,都會用上面添加“陪蛋”的做法,不會只給出一件事逼兒子必須完成,而是給出一系列的事讓兒子選擇性地完成,我把想讓兒子完成的事情暗隱在諸多事情之中,這樣兒子執(zhí)行我的“指令”時就感覺有“退路”,心情就順暢許多,我與兒子的沖突就漸漸沒有了。
看來,家長需要讓孩子執(zhí)行“命令”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因?yàn)椤斑x擇”也是孩子的一項(xiàng)權(quán)利。正所謂給孩子多一些“退路”,家教才會有“出路”?!?br/> ?。ㄘ?zé)編 冰藍(l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