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杰是個優(yōu)秀的女孩子,家境優(yōu)越,學習努力,成績優(yōu)越,有很強的社交和領(lǐng)導能力。這樣一個表面強勢的女孩,其實內(nèi)心脆弱無比。得知自己未能入選一個由美國知名企業(yè)贊助的國際中學生交流項目,她崩潰了……
我必須成為NO.1
劉英杰并不是我的患者,認識她,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年夏天,我去上海一所重點高中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diào)研,學校為我安排了幾名學生做助手,劉英杰便是其中的一位。
劉英杰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會主席,一頭短發(fā),臉上掛著標準的微笑,一見面就是一個標準的日式鞠躬。也許是職業(yè)敏感,我從這個謙和恭敬的孩子身上,沒有看到真實與真誠,她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刻意和流于表面。
學生會出面安排了一個座談會,劉英杰非常強勢,總是先聲奪人亮明觀點,她的滔滔不絕很快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其間,除了個別同學偶爾和她對視一下,絕大部分同學都表情木然,被動地聽她的長篇大論。劉英杰感覺沉悶時,會探詢地問:“某某,你的觀點是什么,說出來大家討論吧!”她的語氣使人難以放松,座談會的氣氛讓我感到壓抑,我改為一對一交流。
遲帥是這所學校最大學生社團的主席,學習成績非常好,幾乎年年都是年級第一名。他思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是個極為有條理的孩子。我問遲帥對劉英杰有什么看法。他遲疑了一下,說:“劉英杰對工作很認真,很投入,進取心很強,有很強的成功欲望。”我能感覺到,遲帥不欣賞劉英杰,甚至不把她當成女生看。和另外幾位學生會成員談話,情況也是如此,我對劉英杰這個人,以及她與同學間的關(guān)系更加關(guān)注。
一個清晨,我在操場散步,遠遠看到劉英杰一個人坐在看臺上,頭埋在兩腿間,肩膀不停地聳動。很明顯,她在哭泣。我沒有走向她,我在思索,她微笑的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
一個小時不到,劉英杰像一陣風一樣刮進我的房間。她滿臉笑容,打開筆記本電腦,朗聲說:“老師,我做了個PPT,我的成長經(jīng)歷都在上面?!蔽疫M一步了解到,這確實是個優(yōu)秀的孩子,十佳中學生、市級三好生、優(yōu)秀團員……
“從小媽媽就告訴我,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是弱肉強食,只有成為NO.1才能處處領(lǐng)先,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每當我懈怠時,媽媽就用這些來鞭策我。盡管我會覺得壓力很大,但也鍛煉了我的意志力。媽媽說我就是她整個人生的價值所在……”
劉英杰詳細介紹了學生會的各項工作??傮w來講,她的工作思路就是重視有彩頭的“面子”工作,比如經(jīng)常搞一些大型活動,而“費力不討好”的日常工作幾乎沒有任何體現(xiàn)。
當我說出這些感覺時,劉英杰沉默了良久,然后以低沉的語氣說:“學生會主席一屆只有一年,光做些日?,嵤聝?,怎么能顯示出我的能力呢?”一個高二學生怎么會有如此虛浮油滑的工作價值觀?這與她母親的“NO.1”教育觀點有直接關(guān)系嗎?
短期的相處,我發(fā)現(xiàn)劉英杰在同齡人面前,習慣于用強勢掌控局面;遠離人群時,一個人暗自抽泣;工作中,理直氣壯地急功近利……我對劉英杰的心理健康有了擔憂。
父母將自己的價值觀反復說給孩子,往往出現(xiàn)兩個比較極端的結(jié)果,一是內(nèi)化為孩子自身的目標,一旦難以達成,孩子就會處于焦慮、自卑狀態(tài)之中,甚至有的孩子為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二是造成孩子反叛,對父母所有的觀念統(tǒng)統(tǒng)排斥,哪怕自己的選擇暗合了父母的安排,也會毫不猶豫地放棄。父母的過度干預剝奪了孩子積極向上的選擇權(quán)利。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yīng)該給孩子多種選擇的機會,順勢而為,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價值判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節(jié)儉到苛刻的“富二代”
我在餐廳碰到過劉英杰幾次,每次她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里,悄無聲息地低頭吃飯,和她在眾人面前慷慨陳詞的表現(xiàn)判若兩人。陪同的生活老師告訴我,劉英杰的父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CEO,身家不菲。她的父親在香港工作,母親全職陪在父親身邊,劉英杰從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雖然來自如此富裕的家庭,但劉英杰是個特別樸素的孩子,不吃零食,不買名牌衣服和鞋,連在學校餐廳吃飯,都是要最便宜的套餐。
看著劉英杰已經(jīng)洗得褪色,起了毛邊的衣服,讓人不能相信她是個“富二代”。我的疑惑更深了──難道她僅僅是為了節(jié)儉嗎?
兩天后的一個下午,生活老師驚恐地敲開我的門,說劉英杰把自己反鎖在寢室里號啕大哭,讓我趕緊去看看。原來,半年前,劉英杰參加了由美國知名企業(yè)贊助的一個國際中學生交流項目的選拔,入選者可以去美國學習一年,并可申請美國大學,還有可能得到高額獎學金。和劉英杰一起參加這個項目的另外兩個學生都通過了最終審核,她卻被淘汰了。
在我和生活老師的勸說下,劉英杰終于打開了房門。我?guī)齺淼轿业姆块g,她在我的懷里瑟瑟發(fā)抖,泣不成聲。
“我就是想一切靠自己,永遠離開家庭,機會為什么總是誘惑我,然后又與我擦肩而過……”慢慢地,她平靜下來,開始講述她的家庭。
劉英杰的母親出身貧寒,“成為有錢人”是她的畢生追求,為此她不擇手段。老公事業(yè)成功之后,“拴住老公”成了她生活的唯一目標。她沒有事業(yè),沒有社交圈,她將老公的社交圈復制成自己的社交圈,時刻監(jiān)控老公的行蹤,一時得不到回應(yīng),她就會給老公的朋友群發(fā)消息,請他們轉(zhuǎn)告自己的老公,抓緊和家里聯(lián)系。
小學六年級時,劉英杰親眼看到父母激烈地爭吵,母親揚言如果父親不按她的要求去做,她就把他一切不可告人的內(nèi)幕公開,讓他身敗名裂。
劉英杰無法忘記當時父親的猙獰,他兇猛地撲打著母親,大聲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你在背后授意的,你是個惡毒無恥的女人……”驚魂未定的劉英杰很快就看到父親抱著手腕冒血的母親從房間里沖出來,這是母親第一次割腕……
這件事情,讓劉英杰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她所崇拜的父親原來是個卑鄙、絕情、骯臟的人,她所信賴的母親難道也是個卑鄙骯臟的小人?
父母間的爭執(zhí)吵鬧再也沒有平息過。這么多年來,母親一次次用自殺捍衛(wèi)著自己的婚姻,割腕、服毒、上吊……
“剛才,我握著水果刀,看著自己的手腕,我忽然明白了,母親從來沒有真的想死,因為一旦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劉英杰每次從母親手里接零花錢時,都會打冷戰(zhàn),這個錢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了減少這種刺激,她節(jié)省每一分錢……為了內(nèi)心的安寧,她決定一切靠自己,不用父親的錢。劉英杰了解到,在那項國際中學生交流項目中,如果表現(xiàn)突出,美國出資方會繼續(xù)資助其在美國完成大學學業(yè)。劉英杰覺得這是天賜良機,她費盡心思準備各種材料,卻因為最后面試時過分緊張而慘遭淘汰。
用強勢包裹自卑
我曾為一些“富二代”孩子做過心理疏導?!案欢钡男睦頎顟B(tài)大致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超我”強大的孩子。他們遵循道德原則,因為了解到父母在獲得財富的過程中,采取了不符合主流道德標準的手段,他們認定錢是骯臟的,于是在全面否決父母人品的同時,拒絕父母的一切安排,堅持獨立自主。這些孩子如果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好,人際交往順暢,會有不俗的表現(xiàn);如果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不好,則會出現(xiàn)嚴重的自虐性行為。劉英杰就屬于后者。
第二類是“本我”強大的孩子。他們遵循快樂原則,滿足于當下的富足生活,對自我成長和未來發(fā)展全然不去思考,學生時代不努力學習,遇到困難選擇退縮,用炫富、不良嗜好來填補心靈的空虛,是典型的“啃老族”。
第三類是“自我”強大的孩子。他們遵循現(xiàn)實原則,具有明確的自我發(fā)展方向,借助父母提供的物質(zhì)保證,虛心地向?qū)I(yè)人士請教,一方面制訂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另一方面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提高情商,懂得借勢,選擇一切對自我發(fā)展有利的事情,并會主動請父母支持配合自己的成長方案。
“年輕人渴望獨立自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具有執(zhí)行力,都是好的,但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英杰,你的成就動機過強,這不但使你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還會將周圍的氣氛弄得緊張、壓抑,你的朋友沒有跟你說過嗎?”我問她。
“事實上,我沒有朋友,我不想將自己的事情告訴任何人,沒有同樣經(jīng)歷的人是不會理解的。同學們還像孩子,他們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中,太單純了?!贝藭r劉英杰臉上的落寞使我第一次感到她變得真實了。
劉英杰告訴我,就算有人給她什么建議,她也絕對不聽,她認為那些建議只是對方要掌控自己的手段而已。母親原本是一個大型企業(yè)的財務(wù)人員,為了拴住老公,她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現(xiàn)在落得只能以死要挾老公。如果老公拋棄了她,她的世界就會全部坍塌?!疤杀耍∽鳛榕?,一定要堅決走自己的路,不能讓任何人介入自己的選擇。”
“可你怎么能保證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呢?”“凡是大家都爭著要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我努力爭取就是了?!?br/> “你想過這些東西適合你嗎?”
劉英杰沉默了。她目光中的不堅定讓我感覺到她開始用心聆聽了。我告訴她再好的東西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的。
我建議劉英杰與父親進行一次交流:“你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試著走進父親的生活,夫妻爭吵時處于高度情緒化狀態(tài),說的話并不能代表事實,許多時候是放大、夸張甚至歪曲的,你要給父親解釋的機會;同時你也要將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講給父母聽,讓他們了解你,并給予你所需要的支持?!?br/> 劉英杰點點頭,說:“是的,他們從來都不了解我!”
調(diào)研活動結(jié)束了,我要離開上海了,剛好那時劉英杰的父親回到了上海。她請父親送我去機場,路上,我們聊了很多。劉英杰的父親說:“英杰和我談過了,我以前從不知道,她倔強上進的背后竟然是那么多的壓力,也第一次知道她對我有那么深的成見。我很羞愧自己的自私粗暴,謝謝你給了我們修正自己、走近孩子的機會……”
這并不是一次正規(guī)的心理疏導與咨詢行為。表面上看,劉英杰是個優(yōu)秀的孩子,可很多時候,危機就潛伏在陽光背后。劉英杰與同學交流過程中的強勢不是自信,恰恰相反,她內(nèi)心充滿了自卑和恐懼。她為父母缺乏道德約束而自卑,為父親對母親的絕情而自卑,為母親捍衛(wèi)婚姻的要挾方式而自卑……畢竟她生活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她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母親如出一轍——團隊中,她用強勢掌控局面,避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產(chǎn)生,因為她知道一旦有不同的意見出現(xiàn),自己難以有足夠的力量抵擋;個人愿望難以達成時,她也選擇極端的方式應(yīng)對,把門反鎖,握著水果刀對準自己的手腕。她忽略了,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其實和母親一樣……
孩子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往往越是否定父母什么,在行為上越是追隨父母的這一特點,有人認為這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其實不然,孩子在成長中觀察著父母,也無意中模仿著父母。我經(jīng)常和家長朋友們說:千萬不要認為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是家長,你平時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你最不希望孩子學到的品質(zhì)恰恰是孩子生命的底色。
【編輯: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