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然而,由于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與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不盡相同,就難免在評價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等問題上與老師產生分歧,出現(xiàn)不配合的現(xiàn)象。作為班主任,您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假如遇到過,您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釣翁”之意不在“魚”
安陽縣水冶鎮(zhèn)第五中學/宋瑞祥
接這個班半個多月的時間,因為徐永正同學天天不寫作業(yè),我就給家長打了個電話。誰知沒等我說完,家長就說:“老師,你也別操心了,上學也沒啥用,又不分配工作。等永正混個初中畢業(yè),我讓他回來幫我做生意算了?!蔽抑烙龅綀怨痰摹八枷氡尽绷恕?br/> 要攻心先從外圍入手。我多方了解到,徐永正的爸爸是一個高考落榜生,上世紀90年代高考的失敗粉碎了他的大學夢。他曾一蹶不振,但并沒有向命運屈服。靠自己的拼搏,他由擺地攤做起,到現(xiàn)在成為擁有幾家五金門市店的老板。生意上的成功使他“大徹大悟”:早知這樣也能改變命運,何必向“回報率”極低的讀書投資呢?這樣一個有“思想”的“成功人士”,要改變他,我感覺很困難。
我從徐永正口中得知他爸爸喜歡釣魚,每周都要去幾次魚塘,不禁心中暗喜:這下我的釣魚“特長”有用場了!在對他爸爸的年齡、個頭、外貌、衣著、裝備等有了全面了解后,我開始實施“以釣促教”計劃。一個星期天,我來到魚塘。瞄準目標后,我若無其事地坐到離他不遠處,靠著良好的技術,五六寸長的鯽魚不時上鉤,惹得他終于向我靠攏了。在從側面核實了他的身份后,我講起了“壓箱底”的本領,他聽得連連點頭。隨后的幾周,他會主動跟我坐到一起,我們也逐漸從釣魚聊到了社會、人生。我有意向他介紹了自己的工作,并特意談了對那些問題學生的幫助與挽救。當聽到我為了找曠課的學生而一家家網(wǎng)吧地跑時,他不由得感慨:“老師真比家長還操心!”我說:“有的家長一忙,就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上學不光是學知識,關鍵是學做人。電視上常報道,鋃鐺入獄的少年犯多半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不好或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彼犃巳粲兴嫉卣f:“是啊,不管孩子會害了他們的,太可怕了?!?br/> 感覺我和他之間的交往到一定火候后,我開始實施下一步的計劃:約上幾個喜歡釣魚的同學星期天去釣魚,并暗中告訴一個同學,一定要叫上徐永正。到了水庫,我們一起朝老地方、“新朋友”走去。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xiàn)了:徐永正叫“爸爸”,他爸爸指著我說:“你是永正的老師?”我指著他說:“你是永正的爸爸?”我們兩人哈哈大笑。他握住我的手,動情地說:“你教會了我釣魚,還教會了我教育孩子。謝謝!”
用事實說服家長
湖北省安陸市紫金路小學/王荔宏
一天,體育老師告訴我,我班上一個孩子上體育課時,躲在教室里玩,沒有出來上課。我找到這個孩子問明情況后,罰他繞操場跑了兩圈,大概有600米。這一“罰”卻“罰”出了麻煩,“罰”得我“吃不了兜著走”。原來孩子回家后對家長說了此事,家長便寫信給校長,說我體罰他的孩子,要孩子頂著烈日在操場上跑圈,要求學校妥善處理此事。并說如果處理不好,就向教育局反映此事。
校領導接到家長的投訴信后找我談話,要求我向家長解釋清楚,讓家長滿意。千萬不能讓“小事”擴大化,使這一“體罰事件”被反映到市教育局。我暈了!罰這個孩子跑兩圈并不過分,根本談不上體罰或變相體罰。因為上體育課時,每個學生都繞操場跑了三圈。
我對這位家長很了解,他特別相信自己的孩子,我現(xiàn)在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講不清”,找他理論,是揚湯止沸,得不償失。為了息事寧人,我打算打落牙齒往肚里咽。但轉念一想,一味遷就家長會“寵”壞家長,最終受害的是孩子。
正當我左右為難時,學校通知近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有辦法了!用事實說話,用事實說服家長,讓這位家長和他的孩子一起上體育課,看看孩子上體育課時在操場上跑幾圈。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體育老師,體育老師也同意家長們在“家長開放日”時聽他的課。于是,我邀請所有家長來學校參加“家長開放日”活動。其他家長的邀請書都是學生帶回家的,這位家長的邀請書是我親自送到他家的。到他家后,我只字不提所謂體罰孩子的事,只是很誠摯地邀請他一定要來校參加活動。
“家長開放日”這天,這位家長和其他家長一起,聽了一節(jié)體育課。在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時間,我找到他對他說:“教育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責任,老師如果有什么事情沒有做好,請及時指出。我們會努力做好,讓家長滿意。”他連連說:“沒什么意見,你們老師做得很好。”
我和他都心知肚明,但都沒有捅破那張窗戶紙。分別時,我主動向他伸出手,我們握手言和了。
對不講理的家長,費盡口舌去解釋說明,可能越解釋越麻煩,不如用事實說話,讓他在事實面前自己弄清楚一切。
用心找回合作伙伴
洛陽市澗西區(qū)英語學校/步青幫
明浩是一位典型的“課上一條蟲,課下一條龍”的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常常趴在桌上睡覺。下了課,他倒是立馬變得生龍活虎,撒著歡兒地和同學追逐打鬧。他學習不認真,成績自然很差。
我知道他是個聰明孩子,未免有點恨鐵不成鋼,于是,急于求成的我請來了他爸爸,把他的缺點一五一十地講給他爸爸聽,希望他配合我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把聰明勁兒早日用到學習上。聽我說明浩的缺點時,他爸爸好幾次都欲言又止,最后漲紅著臉說:“你說明浩挺聰明,說明他腦子沒問題;你說他下課是條龍,說明他身體沒問題。這么正常的孩子,到你這兒弄不成,你說問題在哪兒?”這話嗆得我沒法接。
這次請家長,不但沒有達到家校配合的目的,反而讓家長對我產生了誤會,這讓我很是苦惱。但我相信,只要我真心愛學生,家長一定會消除誤解,配合好我的工作的。因為孩子是他的,他肯定比我更希望孩子變好。
從此,我在課堂上加倍關注明浩,盡量抽時間給他查漏補缺,下課經常和他談心,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在同學們面前大張旗鼓地表揚,并利用短信及時告訴他爸爸。雖然明浩偶爾也“舊病復發(fā)”,雖然我給他爸爸的短信都是有去無回,但我堅持下來了。
在期中測試中,明浩的數(shù)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我第一時間發(fā)信息給家長:“明浩這次數(shù)學考得很好,我也很高興。希望他在期末時考得更好!”這次家長終于回了信息:“謝謝您!不好意思,給您道個歉!其實每次收到您的信息,我都很高興,但也很內疚。以后我會努力配合您的工作?!?br/> 看著這條信息,我知道,我終于用“心”消除了誤會。
家長是老師的合作伙伴,是極其重要的教育力量。只要我們付出真心,曾經離去的合作伙伴一定能找回來,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信任是一座美麗的彩虹橋
山東省壽光市臺頭鎮(zhèn)第一中學/劉炳明
小新是我們班上一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從七年級開始,他與一些壞孩子混在一起,學會了抽煙、喝酒、打架,并染上了網(wǎng)癮。學校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責令他回家反省過幾次。升入九年級后不到一個月,他又跟人打架了。我知道他自制力差、自尊心強,為了給他留面子,這次我沒有翻他的老賬,并答應他不將此事告訴他的父母。我總是找機會跟他多聊天、談心,盡量在生活上給予他較多的關心和幫助。他收斂了許多,我對此甚感欣慰。
但是,他自制力太差了,不久后,又一次翻墻出校通宵上網(wǎng),并于第二天讓同桌捎假,說是腰疼回家了。我想,他通宵上網(wǎng)是真的,腰疼也確有其事(他曾經為此做過電療,現(xiàn)在癥狀比較輕微),以腰疼為由逃學更是真的。
我撥通了他家的電話。他父親一聽我是他的班主任,還沒有等我說完第一句話,便不耐煩地嚷道:“怎么了?又要他回家反省?怎么動不動就把學生趕回家,學校是干什么的?”他一通抱怨之后,就直接把電話掛了。
我心里異常委屈。我原本出于對孩子的負責,想向家長了解一下小新是不是在家,并同家長商討一下如何攜起手來更加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沒想到家長竟如此無禮。看來這位家長對學校教育持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和相當大的成見,至少對我、對孩子了解還很不夠。
我能就此放棄嗎?不能。我決定親自登門拜訪這位家長。家訪前一天晚上,我給小新的父親寫了一封長達3000字的信。在信中,我充分肯定了小新的種種優(yōu)點,分析和設想了他的發(fā)展前途,也實事求是地列舉了他的一些不良表現(xiàn),陳述了我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給予關心和照顧的。同時,也表達了我對家長的理解。
第二天上午,我順便去超市買了些橘子作為禮物。當我到小新家時,鄰居說他們一家在澆地。我便一直找到他家的田里,恰巧小新也在。我對小新的父親說:“老兄,我今天來有兩件事。一是小新今天沒上課,說是腰疼,從學校走的,因為我沒見孩子,不放心;二是我來看看孩子是不是好點兒了。這是幾個橘子,我知道他喜歡吃橘子?!毙⌒碌母赣H這時看上去有些尷尬,語無倫次地說:“哎呀,劉老師,你……這孩子太讓你費心了,我做得……很對不住你。”
我還急著要返回,來不及多說什么,就把寫好的那封信交給他說:“天不早了,我回去還要帶我的孩子去打針。我知道你也很忙,這是我寫給你的一封信,抽空看一看吧。你再忙也要抽時間帶孩子看看他的腰疼病,盡量讓孩子早點返校?!?
當天午飯后,我就接到了小新父親打來的電話:
“劉老師,看了你的信,知道你為孩子操那么多心,我太對不住你了。今天中午,小新一邊哭一邊對我說,你是一個好老師,對他的教育很耐心,對他的照顧很周到。我是個大老粗,對教育孩子我真是什么都不懂。今天下午我就讓孩子去上課,他正在寫檢討。老師,你一定要原諒我。昨天的事,你千萬不要說出去讓人家笑話,遇上我這樣的人,遇上小新這樣的孩子,讓你操心了!”
我說:“孩子犯錯是難免的。為他們操心,教育他們健康成長是我們的責任。孩子將來長大了、有出息了,不會忘記我們的?!?br/> 自從那次家訪后,小新的父親與以前判若兩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主動打個電話,問問小新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在家長的配合下,對小新的教育比以前順利多了。
不管家長是什么文化層次,我們都一定要讓家長明白老師是真心對孩子好,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
信任,會在老師和家長的心靈之間架起美麗的彩虹橋。
文竹幫我冷靜下來
內蒙古扎蘭屯市林業(yè)學校/張金傳
同事送我一盆文竹,我擺到了辦公桌上。每當工作之余或者心煩之際,我總喜歡坐在桌前默默地觀賞它,常會使原本煩躁的心情變得平靜下來。
有一天,一名學生因為發(fā)泄情緒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讓人生氣的是在多人指證的情況下,這名學生竟然拒不承認玻璃是他打碎的。更加讓人生氣的是,在課外活動時間他又搬來了援兵,把他的母親領到我的辦公室。他母親坐在我的對面,替自己的孩子百般辯解。
話已經談不下去了,場面有點僵。我把目光從她冷若冰霜的面孔移到了文竹上,然后拿起剪刀,剪去了文竹的幾根枯枝。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后,我平靜地對她說:“要想養(yǎng)好花,就要及時地給花松土、澆水,還要及時拔草、剪枝。其實養(yǎng)育孩子和養(yǎng)花是一個道理。當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有不良行為時,我們必須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否則小毛病會漸漸釀成大錯誤。這次打碎玻璃,按說算不上什么大錯誤,但不管是不是孩子打碎的,我都希望他能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塊玻璃沒多少錢,我拿了,不用孩子賠了。如果我冤枉了孩子,還請您和孩子給予諒解?!?br/> 第二天,她讓孩子給我捎來了10元錢的玻璃款和孩子的認錯書。她在孩子的認錯書上加了一句話:“張老師,正如您所說,養(yǎng)育孩子好比養(yǎng)花,有了毛病要及時根治。希望張老師對孩子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從今往后我一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一盆文竹,在關鍵時刻控制住了我的情緒,幫了我的大忙。
冷靜面對家長,問題才會得到好的解決。
堅守原則與底線
山東省壽光市世紀學校/寧杰
班里有一個叫蘇蘇的孩子,學習基礎很差。一次抽測結束后,她媽媽打電話給我說:“老師啊,蘇蘇的數(shù)學太差了,能不能把她調到三班去?我聽說三班的數(shù)學老師很棒呢!”
“她的數(shù)學底子有點薄,需要慢慢地趕上來?!蔽蚁蛩忉?,“我們班的數(shù)學老師也非常優(yōu)秀,是市級的教學能手。”
“我覺得你最好還是給她調一調吧?!睙o論我怎么解釋,她總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無奈,我只好向她表明,我沒有給學生調班的權力,我們學校也沒有半路給學生調班的先例。聽了我的話,她一下子變了腔調:“既然如此,我就不麻煩你了,我找你們校長來解決這事兒吧!”
她這樣一說,我的心里有點不高興,同時想到,這樣的事情就是找校長也不能解決,于是我理直氣壯地說:“好吧,那你就找我們校長吧。”
“要不,我們就轉學,去找一個數(shù)學教得好的老師?!甭犃宋业脑?,她又改變了主意。
“可以,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前途,我同意你的決定。”聽了她帶有威脅意味的話,我說,“如果孩子覺得在其他學校不習慣的話,我們還歡迎她回來?!蔽也荒茏尲议L覺得我們是巴不得學生走。
過了一會兒,她又給我打過來電話說:“我合計了一下,還是讓孩子繼續(xù)在你的班里上吧?!?br/> “她的數(shù)學成績一時半會兒上不去怎么辦?”我問。
“其實,也不能全怪老師,孩子的基礎確實不好……”她終于開始從孩子自身找原因了。
在與胡攪蠻纏的家長交往中,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無損于學校和教師的聲譽;始終堅守一個底線,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當我們理直氣壯地堅持原則、堅守底線時,無論怎樣難纏的家長,也會低下高傲的頭顱,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主持人語:
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本應該是同盟軍,是合作者,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卻不肯和教師配合,為什么?
認真思索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和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長期目標(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致,近期目標卻有很大區(qū)別。比如,班主任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想的往往是“解決問題”;而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想的首先是“保護自尊”——很多時候,家長感覺老師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似乎有損自己和孩子的尊嚴。家長常常誤認為教師在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否定的不是孩子的某一行動,而是孩子本人,甚至是自己的家庭教育。這讓家長從內心深處產生了抗拒心理。
產生抗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成長必然帶來某種痛苦(家長要承認自己教育失誤也是一種痛苦),第二是行為的失調是機能性的,第三是家長可能帶有某種反抗教師的動機。比如,我曾聽一位班主任說自己班里一個孩子有偷盜行為,班主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成功破案,孩子也承認了。但當班主任將此事告訴家長后,家長矢口否認,第二天孩子也不承認了。班主任感覺家長不配合教育,很生氣。如前所說,教師和家長的分歧在于:教師想的是破案,是解決問題,是給全班學生一個公道、一次警告;而家長想的是孩子今后漫長的人生路怎么走,家長要保護孩子的面子乃至心靈。這時候,家長的不配合就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寧肯自己關起門來教訓孩子,也不肯讓孩子在班里承認過錯——這就是反抗教師的動機。而教育的智慧,就在于班主任如何能在保護個體的同時,讓這一事件成為教育全班同學的契機,并讓家長成為自己的同盟軍。
那么,如何才能讓家長和教師有效配合?關鍵在于我們教師的舉措是在“幫”學生,而不是在“管”學生。只要我們能讓家長明白教師確實是在“幫”學生,一切誤會都可以消除。認真分析以上作者的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班主任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之所以成功,就是運用了“尊重家長,肯定孩子,注重語言表達,先疏后導”的方針,他們或者成功解除了家長的戒備心理,或者認真傾聽、充分尊重家長,并在家長冷靜下來后進行正確的分析。
班主任遇到不配合的家長時,時刻不要忘記:我們的目的是要陪伴學生成長,而不是逞一時口舌之能,宣泄自己的情緒。不過,我同樣贊成寧杰老師有禮有節(jié)、守住底線和原則的做法,因為我們要的是柔中有剛,而不是拋棄原則地向家長示弱。
?。ㄗ髡撸亨嵵菔锌萍脊I(yè)學校李 迪)
(本欄責編 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