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好大
寶寶雖然只有1歲10個月,但他的脾氣相當大。如果他想做的事不讓他做,或他想要的東西家長不給,他就會生氣、大哭。嚴重的時候還會拿手打自己的臉,用頭撞墻。我很困惑,寶寶是從哪學來的?為什么會這樣?我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改掉他的壞脾氣?
孩子開始有脾氣,是心理發(fā)展的必然階段。當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和情緒之后,就不會像以前那樣乖巧順從,像一個任人隨意擺布的布娃娃了,而是越來越張顯自己的獨特性,行為上也越來越具有獨立意識。家長對寶寶的心理發(fā)展應(yīng)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才不至于產(chǎn)生被挫敗的感受。
孩子脾氣大可能有兩個原因:
1.氣質(zhì)特點氣質(zhì)不同的孩子,發(fā)脾氣的狀態(tài)也不一樣。年齡越小,先天氣質(zhì)特點越明顯,長大之后,學會了許多掩飾自己真實感受的方法,我們就不太容易看到其氣質(zhì)的本來面目了。
2.漸漸具有獨立意識有了“我”想怎樣的要求,但是他們的表達能力尚未發(fā)展起來,他們沒有能力表達清楚的時候,就只剩下任性耍脾氣了。心理學角度理解發(fā)脾氣,表示孩子需要被傾聽,意思是“你們聽我說”。也可能是孩子要把內(nèi)心壓抑不住的情緒宣泄掉,哭鬧是年幼者最本能、最天然、最不加掩飾的反應(yīng)。當一個孩子感覺安全時,或者面對能為他提供安全的人時,他才能暢快地發(fā)泄。孩子發(fā)脾氣讓家長最為不安的是好像自己做錯了什么,才惹得孩子哭鬧不止。其實,是家長錯誤地解讀了孩子的哭鬧,與其說是家長被孩子的糟糕情緒搞得心煩意亂,還不如說是被自己錯誤的解釋給攪亂了。
試試這樣做:
1.再耐心一點有脾氣不一定等于有“壞脾氣”,只是寶寶還小,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表現(xiàn)得沒有“分寸”,不懂得等待,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此時,需要父母有更多的愛心和耐心,要做的是:用行為安撫小寶寶的情緒,再大一些就要用言語提示給孩子,教給他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耐心不是無原則的遷就,而是接納其情緒表達方式,對寶寶合理的要求積極回應(yīng),不合理的可根據(jù)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yīng)。
2.安靜地陪伴不要詢問,也不要安慰和解釋,更不要指責批評,只是安靜地陪伴。陪在身邊,一方面是保護孩子,避免孩子一時沖動被什么物體傷著,更重要的意義是表達你愛他,愿意陪伴他,接受他的行為,不會棄之不管。這樣做表面形式是冷靜,內(nèi)心傳遞的卻是溫暖。
3.做個好榜樣孩子小,很多時候其要求并不一定合理,甚至有點胡鬧的意味,但是一個人有要求本身并沒有錯。不管您是不是耐心,都將成為孩子行為的楷模,孩子日后就會像您一樣行事,表現(xiàn)出和您一樣的情緒。因此,每一位父母都應(yīng)該為寶寶提供一個好榜樣,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好寶寶的首任家庭教師。(李建茹)
可以教小寶寶識字嗎?
我的寶寶現(xiàn)在8個半月了,現(xiàn)在想教他識字,給他買的是動物卡片,上面有動物的名字,還帶拼音,不知道現(xiàn)在教他識字會不會影響他的興趣?
首先,我個人不反對上學前識字。因為我覺得生活在文字世界里rboiv5CTG0IC926Bz70hLM/OinBTxldqGD4RrXoMVS4=,文字和任何一種符號、物品都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對于我們來說,文字是物質(zhì)的一種符號,可是對于特別小的孩子來說,它跟看見的一個圖案、物品沒什么不同。所以,既然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在以后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與之打交道,那么沒有必要在上學前屏蔽掉或者認為只有上學后某一個時刻才能識字。在孩子愿意識字,或者對這個東西表示有興趣的時候,讓他接觸、認識,很自然地掌握一些,對他來說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其次,用這種又有字、又有拼音、又有形象的識字卡片作為識字工具,實際上并不是特別合適。對于這個年齡的小寶寶來說,還不如讓他認識動物更好。因為卡片上太多的信息,孩子容易混淆。對孩子來說,他往往會將聲音和這個東西整合起來識別。當他聽到馬的時候,他或者看的是動物、或者看的是文字,如果這些東西都在一起,那么就會有混亂的地方。寶寶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實際上他看圖時并不知道圖形的馬,和文字的馬有什么區(qū)別,因為他沒有經(jīng)歷過。成人見過馬,知道馬怎么叫、怎么跑,給他看圖他知道是馬,圖片就有了解釋的意義。但是對于小寶寶來說,這兩個是同時出現(xiàn)在他面前的信號,互相之間沒有任何的幫助意義。如果你想很清晰地教他識字的話,還不如就只呈現(xiàn)這個字。
最后,只要是孩子開心的事,就沒有什么不合適。但是不要讓識字這件事占孩子太多的時間,因為孩子的世界是很豐富的,而且小小孩在一天當中,醒著的、能和成人互動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把這一件事作為非干不可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有可能占用寶寶太多的時間。而對于這么大的小寶寶來說,他還需要運動,需要干很多其他的事情。(徐凡)
圖畫書有危險?
我的孩子3歲,我買過一些童書,書中有一些爬樹,飛出去的情節(jié),我很擔心孩子模仿書中的情節(jié),發(fā)生危險。我該如何為3歲左右的孩子選擇圖書?
3歲兒童的心理具有形象性的特點,他們特別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鮮艷的顏色、形象逼真的畫面特別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因此,圖文并茂的圖書最適合這個年齡的兒童。但是,有的兒童圖書中圖畫形象十分夸張,變形嚴重,這其實容易給兒童造成額外的困擾,使他們不能很好地將圖畫形象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從而妨礙了他們對圖書的理解。有的兒童圖書中圖畫顏色過于喧雜,主體形象不突出,這對于觀察能力有限的幼兒來說是不利于他們對圖畫的理解的。因此,好的兒童圖書畫面色彩要鮮艷、形象要生動逼真、主題要突出。
與孩子的經(jīng)驗有共鳴3歲兒童眼中的萬事萬物都跟他們自己一樣具有愿望、思想和情感,因此,他們特別喜歡各種童話、神話故事。三只小豬修房子、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童話故事不僅能極大地引起幼兒的興趣,而且能很直觀地將一些生活道理和知識傳遞給兒童。好的兒童圖書一定是這種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并重的圖書。3歲兒童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他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好的兒童讀物往往能增長兒童的知識,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文字精致這個年齡正是兒童發(fā)展其口頭表達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好的兒童讀物能極大地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文字朗朗上口富于音樂美、詞語豐富自然生活化、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恰當使用能使兒童的語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使兒童不僅知道表達什么,而且知道如何表達得更簡潔、優(yōu)美、有力。當然,由于幼兒語言發(fā)展尚未達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兒圖書的文字應(yīng)該比較簡練,可有一定的跳躍性,避免過于邏輯化的用語,與畫面之間形成有機的整體。
材質(zhì)結(jié)實3歲左右也是培養(yǎng)兒童自主閱讀習慣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兒童雙手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還不完善,手指的精細動作尤其欠發(fā)展,所以,為這個年齡的兒童選擇圖書時應(yīng)該選擇那些結(jié)實耐磨的,紙張厚實的圖書,便于兒童自發(fā)地,在獨處的時候自由地閱讀。
此外,這個年齡的兒童模仿能力強而認識能力弱,所以,含有暴力、仇恨、色情、危險等成分的圖書應(yīng)該盡量遠離兒童的書櫥,以免兒童模仿圖書中的內(nèi)容而發(fā)生危險。只有當兒童的認識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讓他們閱讀相應(yīng)內(nèi)容的圖書,這也是兒童圖書分級的意義所在。(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