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小白兔》,把我們帶進兔年。
童謠《小白兔》,也把我們帶進童年!
蹦蹦跳跳反映了小兔子的行動常態(tài),也是發(fā)展中的孩子們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
孩子們蹦蹦跳跳時,父母通常不會為他們的健康擔心,有時甚至被孩子們的歡樂感染,情不自禁地和他們一起躍動起來。有了父母的參與,孩子們就跳得更歡了。本期的《聰明手冊》中,游戲《我像小兔蹦、蹦、跳》給出的僅僅是一些提示。你家的寶寶多大了?相信你們一定能玩出新花樣!希望這個躍動的新春家庭游戲給這個團聚的節(jié)日帶來歡樂、健康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智慧之光。
說到新春的家庭聚會,我們繞不開壓歲錢。曉曉關于壓歲錢的變化,也是忽高忽低,讓媽媽難以預料:
2歲半的那個春節(jié),曉曉第一次直接從客人那里接過真正錢幣的壓歲錢。對錢剛剛有了一點點概念的他,樂得舉著紅包滿屋子轉著喊:“我有錢嘍——”媽媽想拉他過來對客人說聲謝謝,卻根本抓不住他。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曉曉平日里記住的規(guī)則是陌生人的東西不能要!于是,在3歲半那個春節(jié),面對一位陌生阿姨的紅包,曉曉堅決不要,僵持到最后,竟然“哇哇”大哭起來,弄得阿姨好為難。
畢竟壓歲錢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孩子的有些變化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還沒來得及和孩子演練呢,事情就發(fā)生了。有些事情不演練,成長中的孩子還真不見得能處理好。
如果我們能提前有所準備,遇到此類突發(fā)事件能幽默地應對,兔年的春節(jié)就會有更多的歡笑。而且我們還要相信,這次經歷本身,也會讓孩子成長。
“蹦蹦跳跳”其實反映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昨天他自己吃飯挺好的,今天可能又會要你喂;昨天他都能自己走好遠的路了,今天他卻賴在你身上不下來,任你說一千道一萬,他的回答只有“媽媽抱”;昨天你覺得他畫中的創(chuàng)意好神奇,今天你又覺得他似乎是在那里毫不動腦地涂著已經畫過好幾百遍的毛線團……
起起伏伏,反反復復,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有時,這種起伏會給父母帶來焦慮。但過一段時間,細心的父母還是會發(fā)現(xiàn),在下一次跳躍時,孩子有了更高的起點。
當我們把這種成長中的起起伏伏視為孩子發(fā)展的常態(tài)時,我們便會以更寬厚的心對孩子說:“蹦蹦跳跳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