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保利劇院上演的林兆華全新話劇《老舍五則》,讓觀眾體味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五味雜陳。5個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老北京社會的方方面面。
三道竹簾、兩桌多椅,竹簾的升降之間、燈影的流動之間,20世紀(jì)30年代北平的人事兒次第展開,至通到你我的心中。大導(dǎo)林兆華的舞美與燈光實在是精妙,簡潔寫意的舞臺、側(cè)臺對穿的光線,營造出肅殺凌厲的眼神。舞臺上雖未見得半點兒京腔京韻,但那環(huán)境、那氣氛,你便是走進(jìn)了那個大時代,成了那營營眾生里的一個、成了那座上看官中的一人。
《柳家大院》是窮人之間的拆臺與擠兌,《也是三角》是盟兄弟的內(nèi)心疏離與背叛,《斷魂槍》是對文化傳承的絕望與放棄,《上任》是黑白兩道的利用與傾軋,《兔》是梨園行的錢色交易。《老舍五則》——這是老舍先生筆下北平的平凡人生,也是老舍先生心中“不能說,說了會流淚”的北平。
京腔,老舍先生的原著是魂,改編的劇本是魄。原著中是場面氣氛的描寫,改編之后的對白保持了北平眾生相的個性,更是照應(yīng)著今天這個時代。時空不同了,但理兒都是一個樣兒。《上任》是改編得最絕妙的一則,尤老二與老褚的一段對話痛快萬分?!白蛱斓姆伺d許就是今天的官,今天的官或許就是明天的匪?!薄斑@今天的匪興許就是今天的官,這今天的官可未必不是明天的匪?!眮y世出英雄,亂世也造就了這人吃人,賊喊捉賊的鬧劇。
京韻,只賴得演員得吐字身段了,劉佩琦和雷恪生都是一人多角,各不相同又個個兒見真功夫。劉佩琦一人四角——《柳家大院》里的算命的能說會道、《也是三角》里的孫占元義氣矛盾、《斷魂槍》里的沙子龍大義凜然、《兔》里的俞先生高傲氣質(zhì)。雷恪生一人飾三角——《柳家大院》里的老王“文明人”嘴臉、《也是三角》里的李永和混世魔王相、《兔》里的楚總長色迷心竅的老鬼。兩位角兒在舞臺上一板一眼,一個走步一個身段,都精準(zhǔn)極了。
小人物的眾生相,便得有小角色的襯托。戲里京腔京韻無處不在,孫寧的岔曲、高建民的三弦、左旭的京胡,那才是北平街頭巷尾的聲響。“碎炊、拽列子、磋磨、局氣、嘎雜……”你聽著便道是大柵欄兒走出來的老北京。
戲完了,北平這一遭也就走完了。如今的北京城,到處都是拆建的塵土飛揚。北京方言,現(xiàn)在大概都只能在胡同口,聽上了年紀(jì)的大爺大媽們偶爾冒出一兩個詞來。都成了難舍的記憶,都成了珍貴的文物,究竟是活生生的生活被逼上了絕路,還是死沉沉的過去橫亙在大路上??垂賯兏髯宰聊?,心里頭亮堂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