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濃情、色彩、堅毅,這些詞是在聽完李嘉齡的音樂會之后一一躍入腦海的。2009年12月27日,我有幸于香港名家樂友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上,第一次現(xiàn)場感受了李嘉齡的音樂。作為音樂會的開場,李嘉齡獨奏巴赫·布索尼的d小調夏康舞曲,那浸潤了濃情與色彩的天籟之音,除卻帶給我意外驚喜之余,我對琴聲中流露的大氣和堅毅亦有強烈感知,于是便有了2010年2月2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內與李嘉齡音樂的再次邂逅。這場音樂會挑選了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同樣以巴赫·布索尼的夏康舞曲開場,輕巧的D.史格拉蒂之奏鳴曲,帶有西班牙熱情的阿爾班尼斯的特里亞納,以及葛拉納多斯的愛的告白充實了整場音樂會,作為音樂會的壓軸曲目——大型作品蕭邦敘事曲,李嘉齡用超過三十分鐘的動情演繹帶領我走完這次耳目一新的音樂旅程!
音樂會上李嘉齡展現(xiàn)出對鋼琴完全駕馭的能力和對音樂獨到的理解能力,她是如此年輕,何以取得如此成就,我不由得搜集關于她的信息,力圖從中窺探出一些端倪。香港出生的李嘉齡七歲師從香港演藝學院的黃懿倫老師,2003年獲得獎學金,前往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深造,師從瓦里·瓦德。2003年夏天獲頒的多羅菲·麥康西藝術家成就獎,同年在德國奪得【第三屆Seiler國際鋼琴比賽】冠軍。2005年,李嘉齡在波蘭華沙第十五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中贏得第六名,是香港地區(qū)首位在此比賽獲獎的鋼琴家……
黑白鍵上的李嘉齡是如此的出色,黑白鍵之外呢?在《晴心》一書中,李嘉齡提到她曾經(jīng)向往成為一名畫家,于是我明白當我聽到夏康舞曲時眼前的那攏溫暖綠色,原來是來自于嘉齡那個曾經(jīng)色彩斑斕的夢。嘉齡說,我會將音樂與顏色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每段音樂的轉變而調節(jié)不同色彩,有時候一種顏色有深有淺,在腦海里便呈現(xiàn)不同層次。
嘉齡雖癡迷于她的鋼琴事業(yè),但并不是與世隔絕,也許嘉齡認為不同的經(jīng)歷會帶給她對這個世界更多的認知,這樣演奏樂曲時便更易于表達出各種作品的不同風格。因此她樂于參加不同的活動,到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演出、成為柏斯琴行卡瓦依(KAWAI)鋼琴在中國的形象代言人,想起音樂會上,嘉齡與KAWAI九尺鋼琴人琴合一的情景,還有嘉齡“kawai”這個可愛的別名,使我淡化了這一商業(yè)活動的功利性,嘉齡曾講述,第一次接觸KAWAI鋼琴是在歐洲的演奏廳,短短十分鐘的試琴時間里,KAWAI鋼琴給她的感覺是很舒服和自然的,能夠提供給她所要求的鋼琴聲音,她更認為一臺好的鋼琴除了令演奏者在表演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外,在練習時亦能帶給演奏者音樂的靈感和啟發(fā)。音樂界中如周廣仁等鋼琴界泰斗、李云迪等當代青年鋼琴家對KAWAI鋼琴也有偏愛,一架好的鋼琴之于鋼琴家的意義非凡,鋼琴家在演奏時是對鋼琴傾注了靈氣的,使得鋼琴有了“靈魂”,于是便與音樂家有了更加默契的配合。
音樂在延續(xù),屬于李嘉齡的音樂夢想也在延續(xù),期待著這個靈動的kawai女孩在她以后的音樂生涯中,為我們帶來更多色彩斑斕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