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未必深得人心;時尚的,未必符合主流。當前一種叫“賤”的流行時尚,正以旋轉(zhuǎn)姿勢在人群中飛舞,一時間搞得亂花漸欲迷人眼。
“人至賤,則無敵”,是這類“賤”人群膜拜的口號,意思無非是說人混在江湖就必須臉皮厚些,要“賤”到骨頭,那樣就可左右逢源、所向披靡。
中國人講求禮貌和謙讓,卻從來不主張“賤”。人,可以謙卑,可以韜光養(yǎng)晦,可以和光同塵,但決不可將尊嚴踩在腳下。大師徐悲鴻說得好——“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而“人至賤,則無敵”,充其量只是網(wǎng)絡(luò)草根娛樂精神孵出的一個蛋。如果用這句話來調(diào)侃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觸,諷刺當今社會的某些怪現(xiàn)象,未嘗不可,但是萬萬不能作為人生的準則。
我們承認“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但不信“人至賤,則無敵”。
是勇,還是愚? 曹志楊
據(jù)5月17日《武漢晚報》報道,顧客黃某跟朋友一起到某餐廳進餐,一鍋干鍋茶樹菇快吃完時,看到鍋底有個黑東西,用筷子夾起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只死蟑螂。于是,他們喚來餐廳經(jīng)理。不料這位女經(jīng)理競說:“蟑螂高溫消毒后已經(jīng)不臟,保證對身體沒害處。”鳥呼哀哉!更讓人惡心的是,她居然抓起死蟑螂一口吃了下去!在場的一位女顧客頓時胃中翻了鍋,當場嘔吐起來。
看了這條消息,確實吃驚。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而這位餐廳經(jīng)理卻“人所不欲反施于己”,為的是什么?銷毀證據(jù),拒絕索賠。心痛錢財?shù)搅诉@個地步,豈不讓人仰天嘆息!
有知錯能改者,有知錯不改者。如若知錯能改,就應(yīng)立即向顧客誠懇道歉,照章賠償,并引以為戒,改變餐廳的衛(wèi)生狀況。遺憾,這位女經(jīng)理不但知錯不改,而且錯上加錯,其后果自然損失巨大:工商部門處罰她的賠償雖然有數(shù),可是這家餐廳的信譽損失卻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