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xué)魏胖子的母親是飯店的大廚,印象里,他家常年都是撲鼻的飯菜香氣。只是我生性靦腆,從不好意思在別人家吃飯,所以很多次在飯點兒去他家,在他母親盛邀我一起吃飯時,我都是流著口水咬著牙堅稱“真的不吃了”,“剛在家吃完”,“很飽,一點也吃不下了”。
四表哥從外地過來,在我家住了一陣。他第一次上班賺錢,知道我喜歡吃飯館里的菜,就請我吃飯。
我們?nèi)ノ耗刚粕椎哪羌也宛^,吃了兩盤堪稱人間至善的鍋包肉和熘肉段,令我終生難忘?;丶液?,我們被母親罵了一頓。她認為我還小,腸胃的抵抗力弱,餐館衛(wèi)生又差,不該去吃。我小時候人品方面有嚴重的缺陷,一看到母親發(fā)作,我就趕緊把可憐的表哥賣了,謊稱我本不想去,是表哥非要我一起去的。他為此有將近一個月都不怎么理我,我今天想來,還是覺得很對不起他。年齡不應(yīng)該成為行事如此糟糕的借口,在同齡小朋友里,我也見過很多人不像我那時候那么不堪。
魏胖子的鄰居家里,也有我們學(xué)校的兩個孩子,弟弟跟我同班,哥哥大我三歲。本來,大家的關(guān)系都很好,天天放學(xué)都會一起走。一天,在路上,我和那個弟弟打鬧,鬧著鬧著不知怎么兩人就急了眼。明明是那個弟弟先惹的我,那個哥哥居然不勸阻,沖過來不由分說地跟弟弟一起毆打我。旁邊的好朋友們好歹拉住他們兩個。事后,在我表示不解時,朋友們卻紛紛批評我的“糊涂”:“他們是親哥倆,哥哥當(dāng)然要揍你。換了咱們是他哥,也會這樣啊。”我本來想說,換了我是他哥,我就不會這樣,但是看了看他們的表情,沒有說出口。這時,魏胖子說:“誰說的?換了我,我就不會這么做?!边@是我對“知己難求”和“吾道不孤”的最初體驗。
上初中之后,我不得不面對更多這類涉及暴力問題的是非判斷。
回想起來,好像無限漫長的青春期里,除了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迷茫的性問題之外,暴力問題也常常讓我非常困惑。在我校某個同學(xué)被“敵?!钡耐瑢W(xué)打傷后的報復(fù)行動計劃會上,我以我認為很正常的方式詢問受傷同學(xué)挨打的原因,結(jié)果換來的是一堆白眼。他們紛紛譴責(zé)我:“這個節(jié)骨眼上,你還問這個,有意義嗎?”為了不被伙伴們孤立,我在心里不是很理解的情況下,以超出實際需要的積極性參與群毆,換來大家的諒解和尊重。后來,我們得知,我校同學(xué)挨打受傷的直接原因,是他之前調(diào)戲了“敵校”打人同學(xué)的女朋友。接下來,讓我更加困惑的是,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了人的同學(xué)中的大部分人,這時仍然紛紛表示“這不重要”。
那時,在我的同學(xué)朋友里,好像連一個魏胖子這樣的都沒有了。
(摘自《我的奮斗》云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