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市場情況及藏友反映,目前近代金銀幣假貨泛濫,充斥市場,特別是電腦高仿,用金銀真材實料,加上機制幣歷史短,氧化程度低,包漿輕微,實物上手極難辨認,高手多望而卻步,何況彩照更是紙上談兵,據(jù)此,本刊選登此類照片,極為慎重,以免造成誤導。本期所發(fā)蘇維埃銀幣、云南唐戌銅樣幣等,均屬探討及資料性短文,僅為提供有關(guān)信息,并不表示鑒定性意見。
“齊之化”彩照拍攝較好,為稀見版,特別值得一談。
“開元通寶”大錢,屬少見品,品相佳。作者認為是雕母,是錢已歷千余年歷史,又系生坑品,銹色覆蓋,難以看出刀痕,但其錢文筆劃,周廓加工,均很清晰細膩,品相上乘。
“興朝通寶”體大超出常品,文字清晰,筆劃無粘連,作者認為是頭爐錢或樣錢,今觀其照,除背文稍淺外,是錢已具備母錢之條件。
“忠義勇烈”錢,作者以為是大刀會首領(lǐng)的信物,引用了許多資料,言之鑿鑿,并稱資料無記載。
此錢據(jù)編者看,與會黨有著明顯的關(guān)系,此點該文作者判斷無錯,但是否屬于大刀會,則值得商榷,作者提出的理由是“忠義勇烈”是自古以來對關(guān)公的評價,豈不知舊中國所有會黨組織均以“忠義”為號召,以“勇烈”為信條,義和團、小刀會、金錢會、清洪幫無不如此,義和團的“義”字即可說明問題。另外敬仰關(guān)公、灑血結(jié)盟,效法桃園三結(jié)義的儀式,也是眾多會黨共有的幫規(guī),以此來判斷推定大刀會的信物論據(jù)不足。
其次,此錢是否首領(lǐng)所獨有,也值得研究,“虎”字涵義廣泛,軍事上使用頗多,“虎賁”、“白虎堂”(議事廳)、“虎威”等,有的講氣勢,有的圖吉祥并非單指首領(lǐng)。
此錢究竟屬于何種會黨,尚可爭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錢幣庫》修訂版,有此錢資料,將其列為我國錢幣,不知何據(jù)。
“中華民國·共和光復”錢,是最近為讀者鑒定所見。此錢體積甚小,諸譜未載,前十多年我曾有一枚同樣體積的小錢,錢文正面“中華民國”,背文“永樂通寶”,為銀質(zhì),面文書法與此錢如出一轍,唯背文不一,可能是同一鑄局,甚少見,可惜現(xiàn)已不在手中,無法對比。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