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言:“生命在于運動!”也有相反的:“生命在于靜止!”到底哪個對?其實都對。這兩條是對不同的人說的。對于缺少運動的人,要強調(diào)“生命在于運動!”對于“多動癥”的人要強調(diào)“生命在于靜止!”其實,抽象地說,生命在于動靜平衡。
這里的動靜都包括兩方面:即身的動與靜和心的動與靜。更嚴(yán)密的說法是生命在于身心的動靜平衡。人的生命可以身心都動,如邊跑步邊思考“人到底要跑向哪里”這形而上的問題??梢陨硇亩检o,如無夢的深眠。可以身動心靜,如散步時唱wu,因為唱wu的曲式成了套路,可以不走腦子,隨散步的節(jié)律口帶全身發(fā)wu??梢陨盱o心動,如躺在床上幻想。就像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轉(zhuǎn)換,人的這四種動靜也是交替運行,如果哪一方過了,人就失衡,輕則生病,重則要命。
我特別喜歡的作曲家施光南,49歲時腦溢血成了植物人,不到一個月去世。這就是因為他缺少體育鍛煉的體動,而又長時間創(chuàng)作歌曲,幾乎日日熬夜心動過度,終于生命失衡徹底崩潰而早逝。
我研究音樂養(yǎng)生其中一個課題就是為什么有些音樂家非正常死亡?因為經(jīng)常有學(xué)員問我音樂有助健康長壽,那為什么施光南、王酩早死?為什么貓王、列儂、邁克·杰克遜只活四五十歲?這里有的是音樂的原因,有的是生活方式的原因,但結(jié)果都造成生命平衡的打破。
還一個作曲家,石夫,《娃哈哈》的曲作者,三年前,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了《石夫作品音樂會》,音樂會結(jié)束的當(dāng)天,石夫就因心血管突發(fā)來不及搶救在家里去世。其死因就是動靜失衡。幾十年了,石夫創(chuàng)作、采風(fēng)、研究,過著平靜而有節(jié)律的生活。而搞作品音樂會,突然身體要超強勞作,音樂會的成功,親朋弟子的鮮花、祝賀,又使石夫格外地激動,這身心動都過了度,要了他的命。我以為,如果他不開這場音樂會,或者自己不操心身,他再活十年不成問題。
又一個作曲家,生茂,《長征組歌》主要作曲者,四年前,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了《生茂作品音樂會》,我還是策劃者之一,音樂會非常成功,但不到一年,生茂也去世了,也是心血管病。死因也是動靜失衡。這場音樂會雖說他沒有體力上的操勞,但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他的個人專場音樂會,這打破了他以前幾十年心的寧靜。過多的激動,再加上趕上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各地電視臺、晚會請他出席,體動也多了,最后身心不堪重負。
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還主辦過作曲家黎英海的作品音樂會,音樂會大獲成功,但黎英海沒多久去世了。音樂會之前我去過他家拜訪,雖說有癌癥,但精神頭還行,知道來日不多了,音樂會是屬于搶辦,算是給黎英海生時送的厚禮。其實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并不是能掐會算,知道哪個作曲家將不久于人世,趕緊搶辦他的作品音樂會。而是這些作曲家,自己常年在幕后,雖唱他的歌紅了幾代歌唱家,但自己的心幾乎處在平靜狀態(tài),(創(chuàng)作音樂的心動是另一回事)而一旦音樂會成功,他們處于聚光燈下,到了臺前,成了名星,他們的心一時還適應(yīng)不了,心動特別容易過。我眼見著《生茂作品音樂會》成功之后,生茂和年輕人拼酒,這里就有金兆鈞,金爺是何等酒量?但生茂高興、激動呀!
兩年前,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又要主辦《杜鳴心作品音樂會》,舞劇《紅色娘子軍》主要作曲者,杜鳴心是我鄰居,我有點擔(dān)心,勸他:“搞你的作品音樂會,除了提供曲目,你什么都別管,別勞力勞心的?!倍砒Q心笑著跟我說:“你放心,我的生活和平常一樣,別人弄,我決不操心。開我的作品音樂會,這又不是第一次?!倍砒Q心今年83歲,動靜平衡,每天按點創(chuàng)作,(心動),作八段操(體動),散步、教學(xué),看步態(tài)和臉型,像60多歲的人,還常騎自行車。這是會音樂養(yǎng)生大家。
根據(jù)我的研究,當(dāng)代人的不少“現(xiàn)代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頸椎腰椎病,多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造成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之一就是動靜失衡。一方面是體動不夠,另一方面是心動過度。
依我對人類進化史的了解,早期的人類體動多于體靜,心靜多于心動。那時男人每天要不停地奔波,或為逃避兇猛野獸的餓口,或為追捕野獸而糊口,女人要漫山遍野地采集,這才能免強滿足人的生存和繁衍需要。那時體動要超過體靜30%以上,人才能在嚴(yán)酷的生存競爭中,才能適者生存。
現(xiàn)在好了,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運用,讓人體動少了,且身體越來越懶,生理功能越來越差。所以老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退化論”。即人在進化的同時也在退化。和盧棱的進化退化論遙相呼應(yīng)。
但人終歸到底不是動物,所以不管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應(yīng)用到什么程度,能幾乎全部取代人的體力勞作,人還是要“自找麻煩”地身體運動,雖說達不到人類祖先的動靜7比3,那也不能低于3比7,如果低于這個比例,那人的動靜肯定要失衡,“現(xiàn)代病”自然要賴上你這個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