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未來手機,指的是手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結合所導致的技術革命和接近無限可能的功能應用。在未來,手機作為人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具和彼此之間交流的工具,將帶給人們哪些震撼?手機在未來,會變成什么樣?
清華大學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王浩稱自己是個“手機人”。手機對于他就等于是一部電話+一捆報紙+一摞雜志+一臺電視+一部游戲機+大半個互聯(lián)網(wǎng)。
“未來,我希望我的手機會對我的狀況了如指掌,懂得我的心思,像智能機器人一樣,煩心的時候它能陪我說話,播放適合我心情的音樂?!蓖鹾埔贿呎f著,一邊徜徉于自己遐想中的多年后的手機新世界。以下記錄的,就是王浩設想中作為“未來手機人”的一天。
2020年9月26日
上午7:00~12:00
清晨7點,吃過早餐后,王浩打開手機,進入手機智能更衣間,挑選一下今天參加商務會議應該穿什么衣服。
王浩先用手機給自己拍了張照片,手機屏幕上出現(xiàn)了王浩身穿不同款式商務裝的樣子?!霸嚧绷藥准螅鹾铺暨x了一套咖啡色西服和一件米色的襯衣。
此時,電視中正在重播昨晚王浩沒來得及看的CBA比賽,比賽尚未結束,必須出門上班了,王浩用電視遙控器將電視畫面定格,并在定格的地方設定了相應的標簽記號。
出門前,王浩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自己口袋,“嗯,還好,帶手機了?!睂τ谕鹾苼碚f,一天不帶手機,意味著這一天的工作生活都會“亂了套”。
王浩并不是怕手機會丟,因為他的手機有很完善的身份識別功能,可以透過王浩的語音、心跳,來辨識主人,如果手機遺失或是被竊,不會被盜用。同時他的手機還可以封鎖部分功能,如果其他人多次認證無效時,該款“忠誠”的手機還會自動刪除相關信息。
出門之前,王浩不忘先給家中的家電設定為“離家模式”。
步行十分鐘后,王浩來到地鐵站,走到通道處,手機劃卡兩塊錢。他的手機不僅是公交卡,同時還是社區(qū)門禁、停車場、會所服務、商場消費會員卡,也是他的公司的門禁卡和考勤卡。
坐在地鐵的椅子上,王浩打開手機,瀏覽完定制的媒體推送新聞后,他用手機找到了暫停標志,繼續(xù)播放未完的籃球比賽??赐瓯荣?,王浩登錄了一個類似微博的即時信息傳遞平臺,給在線的球友們發(fā)布了他對比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評價,和對下一場比賽的預測。短信幾秒鐘內傳播到幾百人,再傳播到幾萬人,甚至更多的人。一個球友很快邀請他參加一個虛擬社區(qū)的籃球助威團,在那里,王浩變成了一個亢奮的兔女郎。
9點整,王浩準時踏進辦公室,他的手機頭部亮了紅色的小燈。王浩的公司剛剛裝修過,他手機上的“電子鼻”識別出了氣味。“電子鼻”其實是一個感應器,可以對食物、周圍環(huán)境進行氣味、溫度或粉塵的檢測,從而可以辨別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并作出提醒。
9點半,王浩與德國老板召開了一次手機視頻會議。德國老板雖然講的是地道的德語,但是王浩聽到的卻是中文。而王浩報告的中文,通過手機立即轉換成了德文,傳到德國老板耳里。
會議結束,王浩打開手機里的“智能家居”,實時觀看家中的視頻圖像,用手機可以控制家電、電燈和窗簾等設備,了解房間里的溫度、濕度、門鎖等狀態(tài)。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手機能發(fā)出警報聲。
下午12:00~18:00
埋頭工作到中午12點,“嗶”的一聲,手機的視頻來電信號閃了一下之后,王浩的太太出現(xiàn)在王浩手機屏幕上。她提醒王浩,今天該從“手機支付寶”上劃賬支付昨天網(wǎng)上購物的賬單了。
下午2點是王浩與客戶見面溝通的時間。在這之前,王浩先在手機上預覽了要去的那家會所的特色茶點,并選訂了喜歡的座位。
來到公司樓下,王浩打開手機尋找離自己最近的空出租車。附近出租車“空車”的牌子可以向王浩的手機發(fā)送信號,點擊它就可以叫到一輛空出租車。
坐上出租車,司機通過車載手機,尋找“交通信息”服務功能,查詢實時路況,選擇最佳的路線。這張根據(jù)城市地理信息特別繪制的“道路簡圖”,通過紅色(擁堵)、黃色(緩慢)、綠色(暢通)的方式,讓司機規(guī)避了很多擁堵路況。
到達目的地時,司機在手機“公共停車智能管理”功能的幫助下,迅速找到了車位。
在會所門口,王浩習慣性地用手機攝像頭對準了會所大樓。手機上立即呈現(xiàn)了這個古老建筑的簡介、營業(yè)時間、主題Party、消費價位等信息。王浩每次和家人外出旅游時,經(jīng)常會碰到很多不認識的建筑,就用手機將它拍下來,手機軟件會自動掃描該圖像,顯示它是什么建筑,它的建筑風格及歷史沿革等信息。
客戶姍姍來遲,王浩起身相迎,雙方手機一接近,就把彼此的電子名片傳送給對方。
賓主相談甚歡。選好飯菜后,服務員通過傳送帶,把飯菜送上,每個盤子下面都有一個標記飯菜價錢的RFID芯片,顯示單價、總價,王浩把手機一貼,賬單就支付了。
吃完飯,王浩順便去附近的醫(yī)院看望了住院的父親。前兩天父親獨自去登山,在半山途中身體不適,父親通過撥打預先設定好的電話號碼,家人和醫(yī)院都同時知道了情況。通過手機定位確定了老人的位置之后,救護車立即趕赴現(xiàn)場。而就在王浩父親的手機撥通醫(yī)院電話的同時,醫(yī)院中的數(shù)據(jù)庫馬上通過手機號碼索引,找到了患者的姓名、年齡、疾病史、過敏藥物等詳細信息。
醫(yī)療系統(tǒng)與手機終端的結合,是最受王浩這類繁忙商務人士歡迎的一項功能。平時如果感到身體不舒服,只需把手機貼在胸前或者其他部位,手機中的傳感器就可以采集體力活動水平、血壓、心跳、血糖水平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命指數(shù)。傳送到云計算平臺后,強大的云計算會在后端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挖掘、數(shù)據(jù)搜索等工作,快速轉換成實用方便的健康指導信息,并隨時發(fā)送到手機上,提醒自己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浩稱這個聯(lián)網(wǎng)為“軀感網(wǎng)”,專業(yè)的術語就是借助傳感器、3G無線和云計算技術,來實現(xiàn)對人體健康的監(jiān)控。
晚上18:00~22:00
下班回家之前,王浩先給家電發(fā)送了“回家模式”的短消息,在王浩回家之前,空調開啟,電飯煲開始蒸飯,家中音響則在王浩踏進家門前的10秒鐘,開始播放起舒緩的音樂。
吃完飯,看會兒電視,王浩準備睡覺了。關機前,手機提醒王浩,明天要長途出差,根據(jù)出差地的天氣預報,王浩需要帶哪些衣物,以及按時服藥等事項。
關機后,手機屏幕自動卷回到機身里。這款手機用一種特殊的液體材質制成,卷回的手機就像一個卷起來的膠卷一樣安靜。而王浩妻子的手機薄如蟬翼,可以像紙張一樣折疊。他兒子的手機,則像手表一樣戴在胳膊上。
朦朧中,王浩想起了美國著名的人類展望學家雷蒙德·庫日韋爾在《精神機器時代》中說的一句話:機器的發(fā)展將越來越生物化,而人的發(fā)展將越來越非生物化。他想,這是一件好事呢,還是一件壞事?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第37期 原標題為《“未來手機”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