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最近看了一部電影《2012》,電影里講了瑪雅人關于世界末日的神秘預言,出現(xiàn)不少山崩海嘯的鏡頭??赐觌娪?,她總是失眠,整夜顛來倒去回憶電影里的情節(jié)。
張大媽試著說服自己,那些震撼的場面都是電腦制作而成的,不是真實的。但是她鎮(zhèn)靜了一段時間后,又看到現(xiàn)實世界里地震、火山噴發(fā)、世界各地氣候反常等報道,讓她更加擔心害怕,出門旅游也有點草木皆兵了。
張大媽這種焦慮心理一方面是由于看了過分刺激的災難片勾起自己潛藏內心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是由于社會普遍的焦慮心理與天災發(fā)生的群體性呼應。
同樣的電影、同樣的新聞,有的人看了以后一笑而過;而有的人則渾身起雞皮疙瘩,常常做夢夢見災難場景,還要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甚至偶爾身體莫名其妙地不舒服,頭暈,戰(zhàn)戰(zhàn)兢兢,躁狂。
這歸根結底緣于自身的不安全感。有的人成長過程中某些經(jīng)歷讓他們總有不安全感。比如,童年時期父母離異,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被大人威脅過、擔心職場地位不保、公司狀況不穩(wěn)定、沒有社會保障……這種潛意識里的“怕”的思想,需要尋求一種發(fā)泄、一種平衡感。當內心的這種不安全感與自然災害呼應,于是有了“末日恐懼癥”。
我國自古就有天人感應學說。每逢災年人們就會將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對大自然的畏懼感是人類在無知的狀態(tài)下調用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人們在看到了災難的場景之后,往往也會情緒低落。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這種焦慮恐懼的情緒,敏感人群更容易受影響。影視作品的渲染,更加速這種畏懼感在人群中蔓延。
何況世界金融危機沖擊到社會各個階層,這些外界影響多少反映在個人身上,就表現(xiàn)為一種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暗示。上個世紀末世界末日說盛行的時候也正是東南亞金融風暴席卷亞洲的時候。
“末日恐懼癥”帶來的恐懼往往對人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包括情緒低落、自殺和傷害傾向。在國內外都有“末日恐懼癥”給個人帶來心理健康傷害的案例。成語“杞人憂天”就起源于古人對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認識。
雖然這個情緒本身是消極的,但是要積極對待。個人對于天災要有積極心理,正視問題,了解真相,認識到自然現(xiàn)象的原理和結果,而不是聽信一些無稽的說法和理論。
在面對天災的時候出現(xiàn)焦慮、徹夜難眠、心悸等軀體反應。可以“10秒呼氣開釋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不舒適的地方,之后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盡量讓不舒暢感被“呼出去”。還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huán)繞、綠樹成陰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F(xiàn)在開始放松,從頭部、頸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腳部依次想象變松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jīng)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助于克服緊張的反應。
和其他心理疾患一樣,克服“末日恐懼癥”并非一朝一夕可實現(xiàn)。對于一些癥狀嚴重的人來說,自我調節(jié)可能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此時則需要求助心理醫(yī)生,必要時配合適當?shù)乃幬镏委煛?/p>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