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起源于包子。最早的史料記載是在14世紀(jì)高麗(今朝鮮)出版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 “素酸餡稍麥”的記載。燒賣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未發(fā)酵面制皮,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該書關(guān)于“稍麥”注釋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胞湣币嘧觥百u”。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dāng)頂撮細(xì)似線稍系,故曰稍麥?!薄耙悦孀髌?,以肉為餡,當(dāng)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比绻堰@里“稍麥”的制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xùn)|西。
另關(guān)于“燒賣”還有這樣一個典故,相傳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里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贊不絕口,回宮后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糯米燒賣
制作原料:精白面粉、糯米各500 g,豬去皮肋條肉、熟豬油各150 g,醬油100 g,綿白糖25 g,蝦子15 g,蔥姜汁50 g。
制作過程:(1)制餡心。將糯米淘凈,加清水浸泡12小時,用清水將米沖凈,放入籠中,用旺火蒸至米粒呈半透明、入口已熟時取出。將肋條肉切成0.6 cm的方丁,放入留有少許底油的鍋中煸炒至斷生,加入醬油、蝦子、蔥姜汁、綿白糖煮至入味后,倒入清水500 ml燒沸,然后倒入蒸熟的糯米炒拌,待湯汁被米飯吸收后,淋入熟豬油拌勻,盛起晾涼備用。(2)調(diào)制面團。取面粉425 g(75 g留作搟皮時用),加入沸水調(diào)成雪花狀,攤開在面板上,散盡熱氣,再灑入冷水揉勻成面團,然后用濕布蓋上待用。(3)成形。將沸水面團搓成長條,摘成20只坯子,逐只拍扁,搟成直徑約11 cm、邊緣呈荷葉狀的圓形面皮。把搟好的面皮攤在左手心,右手用竹刮子將餡心放在皮子中央,將面皮四周同時朝掌心收攏,使其成為下部鼓圓、上端細(xì)圓的花瓶狀,用手在頸部處捏一下,把它捏細(xì),捏時用竹刮子護住上部,不使糯米餡心擠出。最后在開口處將餡心刮平即可。(4)成熟。包好的燒賣放入沸水籠中,用旺火蒸約10分鐘,待外皮油亮、不粘手時即可出籠。
制作關(guān)鍵:(1)制餡時,要將糯米提前浸泡,否則難以蒸透,影響口味。(2)面團必須用沸水調(diào)制,使淀粉部分糊化,增強成品的可塑性,防止餡心漏出來。
成品特點:形態(tài)飽滿,不倒不塌,皮薄餡多,肥糯鮮香。
★翡翠燒賣
制作原料: 精白面粉、熟豬油、綿白糖各500 g,小青菜2 000 g,熟火腿末100 g。
制作過程:(1)制餡。青菜摘除黃葉、粗莖、根,洗凈后晾干水分,放入沸水中焯后投入冷水涼透,取出擠盡水分,斬成菜泥,包入布袋中擠去水分,放入容器中,加綿白糖、熟豬油充分拌勻拌透即成餡心。(2)調(diào)制面團。取面粉425 g(75 g留作搟皮時用),加入溫水調(diào)成雪花狀,待散去熱氣、完全冷卻后揉勻成面團,然后蓋上濕布,稍餳片刻待用。(3)成形。將溫水面團搓成長條,摘成40只坯子,逐個拍扁,用紡錘形小搟杖搟成直徑約8 cm、邊緣呈荷葉狀的圓形皮面。把搟好的皮面攤在左手心,右手用竹刮子將餡心放到面皮正中,將四周同時朝掌心收攏,使其成為下部鼓圓、上端細(xì)圓的花瓶狀,用手在頸部處捏細(xì)。捏時用竹刮子護住上部,不使餡心擠出。最后在開口處將餡心刮平,撒上少許熟火腿末便成。(4)成熟。生坯放入沸水籠中,用旺火蒸3~4分鐘即可出籠。
制作關(guān)鍵:(1)調(diào)制面團宜用溫水,保證成品不倒不塌。(2)蒸制時間不宜太長,防止餡心發(fā)黃。
成品特點:外形美觀,色澤碧綠,制作精細(xì),口感獨特。
★蝦肉燒賣
制作原料:精白面粉500 g,蝦仁300 g,豬去皮夾心肉700 g,熟豬油、醬油各50 g,精鹽10 g,綿白糖、蔥花、姜末各30 g,紹酒15 g,麻油25 g。
制作過程:(1)制餡。將豬肉、蝦仁分別洗凈,瀝干水分,各斬成細(xì)茸。將豬肉茸放入容器中,加入蔥花、姜末、紹酒、醬油、精鹽、綿白糖調(diào)均勻使其入味,而后分3次倒入清水300 ml,順一個方向攪拌上勁,最后倒入蝦茸、麻油,繼續(xù)拌勻即成。(2)調(diào)制面團。將面粉加溫水調(diào)制成雪花狀,待熱氣散盡、完全冷卻后揉勻成面團,然后蓋上濕布,稍餳片刻待用。(3)成形。同糯米燒賣成形一樣,最后再在封口處點綴上蝦仁。(4)成熟。生坯放入沸水籠中,用旺火蒸5~6分鐘即可出籠。
制作關(guān)鍵:應(yīng)分次加水,餡心攪拌一定要上勁。
成品特點:形態(tài)美觀,肉嫩鹵多,味道鮮美,口感獨特。
★五丁燒賣
制作原料:精白面粉500 g,蝦仁、熟冬筍、熟火腿、水發(fā)海參、水發(fā)香菇各250 g,熟豬油50 g,精鹽30 g,味精10 g,蔥花、姜末各5 g,紹酒20 g,雞湯100 g,蝦子2 g,濕淀粉15 g。
制作過程:(1)制餡。將熟冬筍、熟火腿、水發(fā)海參、水發(fā)香菇分別切成0.3 cm見方的丁,蝦仁略斬成粗丁。炒鍋上火,放入熟豬油、蔥花、姜末炸出香味,倒入五丁煸炒后,再加入雞湯、蝦仁、精鹽、紹酒,用旺火燒沸,改小火略燜后,放入味精,用濕淀粉勾芡待用。(2)調(diào)制面團。同蝦肉燒賣。(3)成形。將面團搓成長條,摘成40只坯子,逐只拍扁,再搟成直徑約8.5 cm、邊緣呈荷葉狀的面皮。包制方法同糯米燒賣。(4)成熟。生坯放入沸水籠中,用旺火蒸約3分鐘即可出籠。
制作關(guān)鍵:制餡時,湯汁不要加入太多,否則影響外形美觀。
成品特點:選料考究,口感極美,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