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看到朋友稱贊某一篇文章養(yǎng)眼。單從字面分析,養(yǎng)可能有養(yǎng)護、保養(yǎng)的含義,如果說看了文章就對眼睛有益似乎講不通,心里揣摩是受看、順眼的意思。
這養(yǎng)眼是不是方言呢?
說咱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文化悠久、語言豐富并不過分,如果說起方言,可能天底下沒有哪一部語匯、字典、詞典、成語之類的書能夠概括。
因為有了方言,語言更有了地方特色,生活更增添了幾分幽默、詼諧和活潑。
在我的老家,盡管若干年來一直在推廣普通話,但人們?nèi)粘I钪姓諛舆€在大量使用千古不變的土話。
我們這里的人習慣把“的”說做“你”,譬如白的、黑的,說出來就白你、黑你,以此類推。一次有個外地人路過這兒,看到路邊有賣豬肉的,就問道:“你的肉新鮮嗎?”如果從所有權來說這樣問沒什么毛病,但明明是豬肉,說成“你的肉”,豈不是賣肉人也是豬嗎?憨厚的賣肉人聽不出什么不對,只是很謙恭地笑笑,非常自然地回答說:“剛才殺你啊!”言下之意是新殺的豬肉很新鮮,但在旁觀的人聽起來似乎買肉的也就被列入豬一族了,真是無形之中做了一個巧妙的回答。
講方言的絕不僅僅是普通農(nóng)村百姓。幾年前參加一個培訓班,晚上大伙打撲克,人多凳子少,有位老鄉(xiāng)學員蹲在床上,時間一長受不住了,感嘆說:“打個牌挺好,就是太費腰了!”費有浪費、消耗的意思,費腰難道是把腰浪費了?顯然他說的費腰是腰累腰疼,從字面分析就差之千里了。
聽說國內(nèi)一家知名電視臺,曾經(jīng)播出這樣一個方言故事,有個地方把吃叫做“弄”,水餃稱作“跟頭”,說的是大年初一有年輕人給二奶奶拜年,二奶奶很親切地招呼說:“快來弄你二奶奶兩個跟頭!”在當?shù)睾芰晳T的話我們聽起來卻感到有點兒好笑。
方言不但可以制造笑料,有時候也能誤會出“猛料”。記得在部隊時,通訊參謀電話打到總機室,接電話的是小湯?!拔梗钦l?”“劉參謀,是我,小湯?!薄罢乙幌录脊ぁ!蔽覀兺ㄐ胚B只有一個技工,負責通訊技術的?!皻⒘??!毙卮稹!笆裁磿r候殺的?”“剛殺的。”“誰殺的?”“炊事班的人殺的?!薄澳惆央娫捊舆B部。”這不出命案了嗎?通訊參謀處于狐疑與驚愕之中。接電話的是連長,聽了參謀詢問他笑了:“小湯是湖北人,湖北人把公雞叫雞公,他說殺了雞公就是殺了公雞,可不是技工?!痹瓉砣绱耍擉@一場。
回頭再說養(yǎng)眼,也許本來就不是什么方言?,F(xiàn)在很多的詞不但智能ABC拼不出,就是查遍詞典也無蹤影,但我們也要說、也要用——因為任何人不能游離于現(xiàn)實之外。
(本文選自鎮(zhèn)江網(wǎng)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