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人的稱呼中沒有第二人稱:“你”。日常習慣的稱呼是哥、弟、姐、妹。我們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資論輩地呼哥喚弟了,我們團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許多越南人的“小妹”。
我請教越南一位老資格的翻譯家:越南高層人物之間也像老百姓這樣稱兄道弟嗎?他說都一樣。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無論男女老幼,一律稱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給一個訪問中國的高級政府代表團當翻譯。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獻完鮮花以后,代表團要分頭活動,秘書長就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大聲宣布:跟五哥去的往這邊來,跟八哥走的到那邊去。陪同的中國領導人聽得滿頭霧水,其實五哥就是書記,八哥就是總理。
越南人的人情味兒不僅體現在稱呼上,在說話的腔調上有更淋漓盡致的體現。中國的語音分四聲,越南的語音是六聲,婉轉柔媚,因此越南作家格外喜歡朗誦中國的古詩詞,而聽他們朗誦唐詩,那真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越南最早是使用中國文字的,在被法國占領期間,一位法國傳教士幫著改革成了現在的文字。有些詞句在含義或發(fā)音上還保留著中國文字的影響,比如中國人說謝謝——越南人叫“感恩”,同志——“禿雞”,首都——“都兜”,文化——“溫嘎”。
越南的詩人非常多,我們凡在作家協會碰到的人極少有不是詩人的,特別是相當多的政府官員,在介紹給我們認識的時候都格外強調其詩人的頭銜。我以為,越南盛產詩人有兩個原因:一是越南人天生浪漫多情;二是越南語有助于寫詩。
正由于大家都寫詩,就給越南的人際關系又增加了另一種別有情趣的人情味兒——贈詩和背誦對方的詩。詩人們一般都要經常在口袋里裝著幾首自己的詩,在一定的場合,興之所至就可以把詩獻給自己喜歡或尊重的人。越南人還喜歡背誦別人的詩,特別是自己頂頭上司的詩。即使把這個看做是給上司拍馬屁,這馬屁也拍得有情調。比當著客人說一堆肉麻的吹捧話或一大套空話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