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政府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并且氣勢浩蕩,許多地方的公務員都被分配招商引資的指標,完成得多少、好壞作為年終公務員考核的重要依據,許多同志“不務正業(yè)”,這引起了敏銳的政治學家的關注,就招商引資是不是政府職能展開了討論,眾說紛紜。本人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在一個層面上是政府職能,在另一個層面上不是政府職能。
關鍵詞:招商引資 政府職能 分析
0 引言
當今社會上政府正在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并且氣勢非常大,個別領導還給下屬指定招商引資的指標,完成得如何作為年終考核或提拔任用的依據。招商引資成為了當今政府的重要職能,公務員們各顯神通,上班是招商引資,下班是招商引資;電話是招商引資,聊天是招商引資。這些問題的存在引起了政治學家的廣泛關注,“招商引資是不是政府職能”、“政府在招商引資中應該充當什么角色”的問題討論隨之展開。
1 招商引資不是政府職能
這些人的理由是:招商引資是直接方式下的投資行為;而政府應當是足球場上的裁判,是維持行為不違背市場原則;社會資本的流向是市場經濟,不能是政府的行政行為,政府的過分參與造成市場均衡的打破,政府的越位同樣造成政府失靈。政府的過分參與、下指標給公務員,擾亂政府公務員的定位,使得公務員到底應該干什么含糊不清。造成尋租現象,主客方互相請客吃飯、送禮。行政經費增加,官員們紛紛以招商引資為借口,組團到國外考察,公務員可能不愿意真正去搞調研,也可能搞得不徹底,一個項目組織一批專家,成本就高。項目不配套,為了急功近利,引進的設備是二手貨,有些人謊稱有10億資金的項目,事實上是土地開發(fā),造成假資本,欺騙政府。政治上損壞了政府的形象,經濟上擾亂了市場秩序。
招商引資要不要做?肯定要做。主體是誰,應當是企業(yè)、中間機構。那么政府為什么會全力參與呢,這是由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中間機構不成熟,政府的能力差,干部的任命制對下不用負責,只要對上負責,所以下級就要拿點“政績”來討好領導,應付考核。同時有路徑依賴現象,認為政府是大的,跟著走就沒問題。
2 招商引資是政府職能
這些人的理由是:現代中國,正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政府似乎無所不能,法律法規(guī)也不完善,政府就代表規(guī)范,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土地政策不健全,地價是吸引外資的有力武器,政府可用零地價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而以上這些條件是非政府所不能實現的,所以當今條件下,招商引資是政府職能。
現在的政府既不是三百年前的政府,也不是美國政府,現在的政府行政職能有擴大的趨向,打開網站,有關“招商引資”的有20多萬條信息,并且都是政府網站。政府直接參與招商引資,是當今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這符合執(zhí)政黨“三個代表”的理論,同時可完成增加投資而擴大就業(yè)的任務,也可“挽救”企業(yè)。在大的職責范圍不清的現實情況下,官僚也追求利潤最大化,國稅是國家的、是總理的,而地方政府賣土地的收益就可充實地方財政,人們常說土管局長是第二個財政局長,而使土管局長變成第二個財政局長最好途徑是“招商引資”。由于市場的不完善,市場功能無法發(fā)揮作用的現實,必須由政府來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并且政府掌握著大量的信息,因此政府直接參與招商引資成本會更低。當然政府在操作時可考慮得周到一點,破壞環(huán)境的項目可以不要。例如,國外把大豆的深加工技術傳授給我國,其目的是為了使中國自己消費,從而達到少出口,少沖擊當地的市場,保護當地老百姓的利益。再說,中國的企業(yè)、農民企業(yè)家還沒有完全能承擔招商引資的重任,例如,杭州市建漁業(yè)生產基地,向世界銀行20年貸款,這個項目市政府化了很大的精力才做成,而農民是絕對承受不了匯率風險的。
3 辨證看問題
本人認為: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什么經濟現象都不能離開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罢猩桃Y是不是政府職能”的問題討論同樣應遵循上述原則。
招商引資不光是主客方的面對面的交談、簽協(xié)議,而應包括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招商引資的全過程我認為應是,首先由政府制定較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創(chuàng)造良好的軟環(huán)境,提供公共產品;維護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當好角色,充當一個總設計師,不能作為純經濟人。其次,企業(yè)、社會中間機構進行具體的招商引資的面對面交談、簽協(xié)議。
例如,上海、蘇州新加坡工業(yè)園區(qū),他們的地方政府就注重制定政策、提供滿意的公共產品、創(chuàng)造良好的軟環(huán)境,政府應栽好梧桐樹,就可引來金鳳凰。同時政策應切實可行、符合實際。城市化,如果變成經營城市,實際上就是經營土地,拍賣土地,勢必造成投資方成本的提高,例衢州市按理講應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區(qū)——錢江源,應該是“招游引客”,而不能是建“中國最大的化工氟都”。
那么為什么為造成政府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呢?一是因為政府沒有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從而造成越位現象;二是因為現有制度造成的,干部的任命制對下不用負責,只要對上負責,所以下級就要拿點“政績”來討好領導,更甚者把招商引資的完成指標作為考核公務員的重要依據;三是因為合法性問題,盡管有些是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但由于宣傳不夠、透明性不夠,又由于公務員的責任心不強,把法定的服務、審批當作權力使用,公民沒有認同感,政府無奈之下只有自己去做,變成政府出面了、表明態(tài)度了,大家就可做了,政策上支持了,審批不會卡了。
看來這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逾越的?!笆聦嵣吓袛嗾欠衲軌蜃龅煤玫臉藴?,第一,擁有壟斷的做得好,存在競爭的做不好;第二,只有單一目標的做得好,多重目標的做不好;第三,公眾有著共同要求的做得好,公眾的期望和要求不同的做不好。所以,政府只能做也應該做那些必須由政府壟斷、公眾也要求政府壟斷的活動,如國家安全、武器生產、社會秩序、市場規(guī)則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即將跨入一個新階段,中國經濟管理模式將開始發(fā)生深刻的變革,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法制經濟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入世意味著政府管理部門首先“入世”,也就是要落實管理體制的改革、職能要實現轉變,還權于企業(yè)、市場、協(xié)會和中介服務組織。另外,政府經濟部門從重審批、重管理轉向重監(jiān)督、重服務,留下充分的空間給市場和企業(yè),讓這只“看不見的手”發(fā)揮作用,而政府管理這只“看得見的手”要縮回。中國政府應取消對外商投資的政策壁壘,也就是說政府自破關壘。中國的龐大市場和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會吸引更多的外商前往投資。遵守國際游戲規(guī)則的承諾將極大的推動中國的制度改革。作為世貿重要原則的非歧視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意味著,在加入世貿后,政府必須徹底放棄對市場的不適當干預和對一些行業(yè)的壟斷。所以,招商引資不能簡單回答是或不是政府職能,而應加以分析,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或者說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國家,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充當的角色、起的作用應該是不同的。在極權主義和政治文明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政府應更多的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相反,政府只能部分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并逐步退出,由社會中間機構或企業(yè)負責招商引資工作,政府做好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郁建興.政治學導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德魯克.新現實:走向21世紀[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
[3]劉光溪.中國入世后經濟管理模式將變革[J].經濟導報周刊.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