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山》雜志的副主編王紅蕊結(jié)識多年,也在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以及國內(nèi)的許多會上多次見到她。但每次見面幾乎很少交談,因為她很靦腆,從不多說話,故對她的了解甚少,只感到她很敬業(yè),對辦好雜志,對每年舉行的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很投入。
這次拜讀了她的散文集《心弦起舞》,覺得對她有了深層的了解。她沉默少語,內(nèi)心的世界卻無比豐富:她不長言表,卻對世間萬事萬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表面上看很柔弱,卻極有個性??傊x了這本書,你就打開了她的心靈之窗,你就能看到一個既有理智又激情澎湃的鮮活的女性。
讀這本小書,我有以下的感想:
第一,是作者可貴的真誠。她在書的前半部所敘的過去年代青年人真心的交往,沒有一點矯飾、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夸張、沒有一點遮掩。一切都是這樣的自然、這樣的樸素、這樣的恬靜。這份真情,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那么遙遠,甚至是不合時宜、不被人所理解,但我卻被這封存的記憶所感動,它像開啟了深埋了幾百年的陳釀,那芬芳、那甜美,讓人喜不自禁。在如今這紛鬧浮躁的社會里,在充滿為私利無休止地爭斗甚至自相殘殺的年代,這份純真分外可愛、分外珍貴、分外動人。我仿佛在車水馬龍、人聲嘈雜、烏煙瘴氣的路上行走,突然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青翠的綠地、一泓清澈的溪水,聽到悅耳的鳥鳴,這是何等讓人欣喜的情景!我們的散文創(chuàng)作,像這樣抒真情、有真意,才能為廣大的讀者所喜愛,才能走進大眾的內(nèi)心深處。白居易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提出“根情”的主張,把情感喻作根,放在很高的地位。我以為。對散文的創(chuàng)作,也應(yīng)作如是觀。
第二,她的散文,充滿著哲理。不僅是以情感人,而且能以事理啟發(fā)人、折服人。這樣的散文就不是膚淺的,而是有深度、有精神的釋放與提升,讀后值得咀嚼,有回味。其中,又有兩點值得思考。首先,作家對生活獨特的理解,是通過她自己的感悟來談,由所述的身邊小事,逐漸引伸過來,而不是站在一個高坡上,對讀者指手畫腳地教訓(xùn):不是自以為是個哲人,救世主般為蕓蕓眾生指點迷津,不居高臨下,不強人所難,不生硬灌輸,而是采取與讀者面對面推心置腹地談心的方式,讓人感到親切,心悅誠服地接受,愿意細細地品味。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對某些事情過分追求:企盼很久的事情我們沒有得到因而悵惘:多年的戀人分手我們因此無比憂傷,甚至耿耿于懷采取傷害報復(fù)的方式宣泄情緒:對于愛,全身心投入到不允許對方有一點自己的空間的地步……往往是我們在不必要地苛求自己的同時,也在給別人戴上了枷鎖,所以活得那么苦那么累。讀她的文章,我感到紅蕊對一切都能放松、放得開,這是因為她對問題實質(zhì)有透徹的理解,對生活的矛盾有大度的寬懷,對一切都抱有樂觀的情緒。她說“心態(tài)乎和,處變不驚。多棘手的事都能臨陣不亂,怎樣的挫折都可以直面,淡定地面對生命中的繁花似錦,從容地對待身邊的起起落落?!边@里,有老莊哲學(xué)的真諦,對人生及萬事萬物已大徹大悟。其次,你讀她的散文,有時會感到她的許多想法似乎與常人的思維相悖:人們贊美執(zhí)著,她卻說“一切就像指間沙,不過分用力,不試圖把握。因為太努力,反而無法輕松,所有的把握只會加速一種失去?!蹦腥硕颊J(rèn)為,女性對男性的專制實在是太普遍,都習(xí)以為常了,她卻說:“永遠不要在別人的生活里尋找自己?!碑?dāng)某些女性在拼命地追求愛情生活,有人為“剩女”發(fā)愁時,她卻說單身女人經(jīng)濟、人格上獨立,在生活中進退自如:大家都在渴望浪漫與激情,她卻覺得“生活中缺少由愛激起的熱情,也沒有什么不好。幸福是一種選擇,只要找到平衡,并且這種狀態(tài)讓自己相對滿意?!薄枪逝?是有意的標(biāo)新立異?都不是,一方面,在她的散文中,我們看到的是她經(jīng)過生活的風(fēng)雨,有著多年的磨練而得出的不同凡響的體會。正是這些特殊的見解,彰顯了她鮮明的個性、獨立的人格。另一方面,對常見的事物,她善于變換看問題的角度,這種思維方式給人以啟迪,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對許多事物的判斷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作家為我們提供著同一事物的不同參照,對開拓我們的思路、豐富我們的想象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們由此看到了她散文的豐富。看到了其中的深刻。
第三,她在寫青年男女相戀時,不是去寫刻骨銘心、驚天動地的事件。也沒有電閃雷鳴的激動,沒有狂風(fēng)驟雨的震撼,而是寫充滿依戀又十分惆悵的思緒,讓人體味悵惘中的美麗、溫馨中的苦澀、愛戀中的憂愁。這種情感,是甜是苦,是喜是憂,一切都是那么朦朧,讓你心馳神往,又充滿著遺憾。這很像“在水一方”這首詩,深沉與迷茫,都藏在這不明說之中?!稖厍橄鄬Α肥呛苡写硇缘囊黄蓚€曾經(jīng)相戀的人多年后相聚,應(yīng)該是有很多可寫的。聚在心中多年的悸動、想念、淚水、感慨……此時卻一概不寫,只寫默默凝視對方的眼睛,想著當(dāng)年一起唱的歌以及雨中送傘的情景。此處無聲勝有聲,心中巨大的苦痛,由讀者自己去咀嚼、去體會,用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去填充。
《心弦起舞》像一朵小花,在路邊默默地開放。但。它自有自己的鮮艷與芬芳,留在這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