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話題作文:真正的強者需要挑戰(zh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馮驥才對王蒙講述了關(guān)于世界拳王阿里的一個故事:阿里每逢比賽總要事先出錢雇一些人,使其充當(dāng)自己反對者的角色,讓他們在比賽時對他起哄,罵他,羞辱他。這樣,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能被刺激起來,力量鼓滿全身,肌肉膨脹,精神上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
“他需要挑戰(zhàn)。”馮驥才說。
此時王蒙的眼睛灼灼發(fā)光,他似乎說,我也一樣。
請以“真正的強者需要挑戰(zhàn)”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標(biāo)題自擬。
思路引擎
題中已經(jīng)要求寫成議論文,所以我們必須按議論文的要求來寫。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來寫:
首先,點明中心論點,“真正的強者需要挑戰(zhàn)”。
第二步,列舉事實,正反對比論證。正面的可以舉材料中阿里的事例,事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反面的可以舉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迫害競爭對手的事例。舉例后還應(yīng)對事例進行分析,不能只敘述事例。
第三步,對“真正的強者需要挑戰(zhàn)”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罢嬲膹娬摺睘槭裁础靶枰魬?zhàn)”呢?因為“真正的強者”是永不滿足的人,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挑戰(zhàn)”能激起他的斗志,使其奮斗不止。
第四步,聯(lián)系現(xiàn)實。這里說的“現(xiàn)實”也比較廣泛,可以指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也可以指身邊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立意上,我們可以針砭時弊,也可以熱情謳歌。
第五步,總結(jié)全文,得出結(jié)論。我們也可以發(fā)出號召,提出倡議。
【劉玉真/供稿】
2.命題作文:愛心需要傳遞
請以“愛心需要傳遞”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愛心需要傳遞”是一個主謂句,意思非常明確。因此,如果寫議論文,我們完全可以把它作為論點;如果寫記敘文,可以把它作為文章的主題;如果寫散文,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文章的“神”。就內(nèi)容而言,文題明確指出“可以講述你自己的或身邊的故事,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應(yīng)該說所寫的人或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關(guān)鍵是要有選擇地提煉整合。提煉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便于抒發(fā)真情實感。
【汪茂吾/供稿】
3.材料作文:強與弱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灘上的藍甲蟹,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演變,那種爭強好勝、兇猛的那種藍甲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甚至成了瀕危動物。而較弱的、只會裝死的那種藍甲蟹,反而繁衍下來,遍布世界許多海灘。
動物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爭強好勝、兇猛的藍甲蟹因為好斗,在相互殘殺中首先滅絕了一半;其次因為爭強好勝而不知躲避,被天敵吃掉一半。而軟軟的、不善戰(zhàn)的、只會裝死的藍甲蟹則因為善于保護自己,反而擴大了自身。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biāo)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學(xué)生作文時首先要讀懂材料,掌握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本材料為我們介紹了兩類動物:一種是爭強好勝、兇猛的藍甲蟹;一種是軟軟的、不善戰(zhàn)的、只會裝死的藍甲蟹。兩種不同的個性,兩種不同的命運:一強,一弱;一少,一多。
其次,要學(xué)會從不同角度進行立意。
(1)從探究原因入手: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根據(jù)材料可以得出原因:爭強好勝的藍甲蟹是因為好斗,因為爭強好勝不知躲避而變得越來越少;軟軟的、不善戰(zhàn)的、只會裝死的藍甲蟹則因為善于保護自己,反而擴大了自身。從這一角度可擬題為“懦弱的背后”“在弱中求生”等。
(2)從材料情感傾向入手:閱讀材料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材料有明顯的情感傾向——肯定了示弱的一方,否定了逞強的一方。①從否定強的角度可擬題為“學(xué)會示弱”“善藏鋒者得天下”等。②從肯定弱的角度可擬題為“柔者”“適時的彎曲”“適時擇‘弱’”“退避也是一種藝術(shù)”等。③從否定強、肯定弱兩方面同時著手可擬題為“剛者易逝,柔者長存”等。
【高鳳梅/供稿】
4.話題作文:高貴人格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屠格涅夫在街上走,碰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摸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沒找到一個盧布,甚至連一塊手帕都沒有找到。他感到異常窘迫,握住這位乞丐的手,非常歉意地說,兄弟,請別見怪……誰知那位乞丐居然激動得老淚縱橫,聲音顫抖地說,這是你給我的最好的施舍。屠格涅夫也激動地說,我也獲得了最好的施舍。這個乞丐并不因為屠格涅夫沒給他一個盧布而沮喪和懊惱,反倒因為屠格涅夫一句真誠的話而感動得熱淚盈眶,讓他獲得了人格尊嚴(yán),而這恰恰是他期待許久卻從未得到的最珍貴的東西。尊嚴(yán)的價值是決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位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文學(xué)大師,反倒感激一位乞丐,那是因為他充滿愛心的高貴人格從乞丐那里獲得了充分肯定。
讀完這則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請以“高貴人格”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biāo)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人格”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1)人的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特征的總和。(2)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3)人作為權(quán)利、義務(wù)的主體的資格。材料中說的人格側(cè)重于指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
針對這個話題,只要寫自己對“高貴人格”的認識和理解即可,一般情況下不會偏題。在文體的選擇上,各種文體均可成文。如寫成議論文,可以寫什么是人格——為什么要有人格——怎樣做到有高貴人格;或者針對生活中的某種關(guān)于人格的現(xiàn)象談自己的理解。如寫成記敘文(散文或者小說),則要選取典型事例,事例要突出人格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以此來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體現(xiàn)話題的中心。
(1)在寫作時,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來寫人格的高貴,寫具有高貴人格的人物的理想和追求。
(2)我們還可以寫高貴人格需要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平和的心態(tài)能夠鼓勵人勇敢面對現(xiàn)實,承擔(dān)責(zé)任,履行自己的義務(wù),從而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樂觀自信。
(3)我們還可以寫高貴人格需要尊嚴(yán)。針對現(xiàn)今社會,很多人只貪圖生活的高貴,喪失了高貴人格。投機鉆營者,沽名釣譽者,屈膝求榮者,搬弄是非陷害他人者……這些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沒有尊嚴(yán),不懂得人格之高貴的價值所在,把做人的目的當(dāng)成手段。
(4)我們還可以寫高貴人格需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
【龐振軍/供稿】
5.材料作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去景德鎮(zhèn)旅游,我買了一件珍貴的瓷器,瓷器本是用大紙箱裝著的,大紙箱的間隙里塞滿了廢紙屑。我考慮到大紙箱攜帶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紙箱和里面的廢紙屑,直接把瓷器放進小巧的手提箱里。
上車時,由于不小心,一個趔趄,手提箱重重地撞在鐵欄桿上。打開手提箱一看,那件珍貴的瓷器已經(jīng)破碎了。這時,我才后悔扔掉了那些看似沒用的廢紙屑。
世上沒有什么真正沒用的東西,哪怕是些廢紙屑,只要把它們放到適合的位置上,也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己再珍貴,也不要去看輕別人,看輕那些廢紙屑。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瓷器,哪怕再珍貴,也離不開廢紙屑的保護。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biāo)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文題有以下立意可供參考:
(1)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任何事物都有用武之地,哪怕是廢棄的東西,只要把它放在適合的位置上,它就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可以讓自己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使自己登上事業(yè)的巔峰。
(2)論價值。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貴賤不是價值的直接體現(xiàn)。一粒沙石與一塊碧玉相比,雖然普通,但它可以奠基鋪路,供別人行走。廢紙屑與珍貴的瓷器相比,雖然看似無用,但它卻能在關(guān)鍵的時刻保護瓷器。
(3)謙虛待人,尊重為本。學(xué)識和地位的懸殊往往可以造成人際“剪刀差”,輕視和忽略成為了其中最不公正的待遇??鬃釉?“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睂W(xué)識只是生活技能的一個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和長處。謙虛地學(xué)習(xí),和善地待人,你會收獲更多。
(4)“紅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綠葉”的襯托。如果沒有綠葉,全是紅花,再美的花也不會凸顯出來,大家眼中的花都是相似的。只有在綠葉的襯托下,才能彰顯出色彩艷麗的紅花。
【龐振軍/供稿】
6.命題作文:傷口處開出的是花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個男孩蹲在那里,專注地注視著一顆露出地面的種子,種子已經(jīng)開始發(fā)芽?!鞍职郑績菏欠N子的傷疤嗎?”孩子問站在旁邊的父親。
父親認真地想了想,說:“孩子,種子在發(fā)芽時,確實會留下傷口,但那傷口處開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孩子,你看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麗的花呢?”
請以“傷口處開出的是花”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這是一段富含寓意的父子對話,男孩看到的是自然現(xiàn)象,提出的是幼稚的問題,父親回答的卻是深邃的哲理。面對材料中的“芽兒”“傷疤”“傷口”,我們可以作諸多的思考:
(1)它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甚至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2)人生中會遭遇“芽兒”“傷疤”“傷口”,我們應(yīng)該有“向前看”的眼光,它們不只是傷害,它們也可以化作養(yǎng)料。題目可擬為“教訓(xùn)后的見識”“淚水后的汗水”“潛力、潛能的激發(fā)”“知恥后勇敢的一搏”等。
(3)我們應(yīng)該“直面”人生的“芽兒”“傷疤”“傷口”,對理想不拋棄,不放棄,化磨難為財富、意志。其實,面對著人生的挫折、坎坷,面對著自然的災(zāi)難,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都需要我們有這樣深刻的思考、積極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
【姜有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