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圓能方,能短能長,隨形就勢,似乎是柔弱的,但它卻擁有難以想象的強大的力量!
鋒利的刀槍可以輕而易舉地刺進水的身體,對水卻造不成任何傷害,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嘛!石頭的堅硬度可謂水的千百萬倍,但水卻可以將它滴穿!厚厚的堤壩面對水,永遠心有余悸;瑞典的“Vasa”,英國的“Titanic”夠威風(fēng),但是在處女航的時候,便被水吞沒了。鋼鐵會被折斷,巖石會被風(fēng)化,參天大樹會被瞬間擊倒,可是水永遠不會被什么給吞沒!即使被蒸發(fā)掉,它也會瀟灑地游弋于蒼穹,一旦時機成熟,立刻會恢復(fù)原形。所以看似剛強的未必真強,貌似柔弱的未必真弱。舌柔齒剛,可是齒先舌亡,這不就是典型的例證嗎?
水能屈能伸,能止能動,卻又靜默無聲。于是,愛好思考的先哲們對水便有了一種極為復(fù)雜的情愫。“逝者如斯夫”,這是無奈,似乎因為水把寶貴的時光帶走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這是愛憐,因為水也懂得含情脈脈;“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這是激動,因為沖天巨浪和詩人的凌云壯志在涌動;“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這是悲涼,滿腹經(jīng)綸,卻宦游無成。故鄉(xiāng)是那樣遙遠,仕途是那樣渺茫,怎能不對江水黯然神傷呢?
現(xiàn)代人很現(xiàn)實,也很干脆,他們從“水往低處流”的現(xiàn)象中捕捉到了水“謙下”的思想。因為謙下,所以水能包容萬物,無論是有生命的,沒生命的,潔凈的,骯臟的,它都能接納;因為謙下,所以不管在哪里,它都能像母親一樣,用自己的乳汁滋養(yǎng)蕓蕓眾生,而且從不炫耀,從不索求回報。于是,很多高明的管理者意識到了這種品格在市場經(jīng)濟中的作用。他們不遺余力地提倡:向水學(xué)習(xí),要永遠地保持低姿態(tài),把自己的缺點找足,把別人的優(yōu)點找足。唯其如此,方能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造潛能,為自己的公司帶來巨大的效益。老師們也一個勁地強調(diào):把自己放低,才會謙虛地吸納一切知識,空瓶子才能裝滿酒。學(xué)生何嘗沒有領(lǐng)悟其中的奧妙:自己謙下了,才會顯出別人的高大來,別人也才樂意指點你。如果你驕傲得像只螃蟹,別人就只有退避的份兒了。事實上,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居于謙下之位,方無憂患之事。”千百年來,能不斷啟發(fā)人的心智,撥動人們的心弦,除了水,還有什么能具有這樣的能力呢!
更加令人贊佩的是將水性和自己的個性合二為一的無數(shù)實踐者!
韓信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了??柘轮?,即使是在現(xiàn)代,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但是他忍了,為了自己的理想,從一個地痞的襠下鉆過。這種似乎尊嚴喪盡的謙下成就了他未來的輝煌。當年的潑皮面對衣錦還鄉(xiāng)的韓信時,昔日的囂張早已蕩然無存。他想韓信即使不殺他,也要把他打上一百棍子送入牢獄之中。于是,他一邊磕頭一邊求饒。沒想到韓信親自走出轎子把他扶起,說:“兄弟,勿驚勿怕,當年若沒有鉆你的褲襠,如何使我奮發(fā)圖強,獲得王侯之位呢?”不僅如此,韓信還封給他一個官位。這種以德報怨的寬容恐怕更是一般人所無法做到的。
與之相反的是被稱為英雄的項羽。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那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魄力使他贏得了巨鹿之戰(zhàn)以及后來的一個個輝煌的勝利,但這并沒有使他打敗劉邦贏得天下。他缺少的正是水的柔和、謙下與包容。巨鹿之戰(zhàn)后秦朝大將章邯率部下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dǎo),化為己用,反而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入關(guān)后,他“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他的“所過無不殘滅”的行徑令天下人大失所望,“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的待人之道迫使韓信等英雄豪杰棄他而投奔劉邦。這一切都注定了他最后的結(jié)局是失敗。
水是柔弱的,但它具有摧枯拉朽之力,拔樹毀屋,磨鐵銷銅,穿透巖石!
水是謙下的,但任何崇山峻嶺,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它執(zhí)著前行的步伐!
水是不爭的,但它在地為水,在天為云,跨古越今,源遠流長!
【指導(dǎo)教師:汲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