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皮,泛指生牛皮、生豬皮、生羊皮和生馬皮等。其初加工和儲藏方法比較簡單,現(xiàn)簡介于下:
一、生皮的初步加工
生皮在開剝之后至投入制革加工前的這一段時間里,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侵染,以免皮質(zhì)腐敗而降低其使用價值,同時也便于儲藏和運輸。初步加工包括清理和防腐兩個過程,主要防腐方法有:
1. 干燥法。少量干燥一般采用自然晾干,但大批干燥應(yīng)采用干燥室。自然干燥時,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的地方,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采用干燥室干燥,溫度必須控制,溫度過高會損壞皮板品質(zhì)。切忌用火烘和水洗,因為火烘會使皮板焦脆,水洗會失掉光澤,降低質(zhì)量。通常生皮經(jīng)過干燥后,面積約減少15%左右,厚度減少30%~40%,水分含量為15%左右(干燥前含水量約達60%)。此法簡便易行,便于儲藏和運輸。
2. 干腌法。將清理并經(jīng)瀝水后的生皮,毛面向下,平鋪于中心較高的墊板上,并在整個肉面上均勻地撒布食鹽,再在該皮上鋪上另一張生皮,作同樣處理,然后疊成高達1~1.3米的皮堆。當鋪開生皮時,必須把所有皺折和彎曲部分拉平,食鹽應(yīng)均勻地撒在皮上,厚的地方多撒。干腌約經(jīng)1星期后即可外運、加工。這種方法適于短期內(nèi)運輸保存。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
3. 濕腌法。將洗凈的生皮浸于食鹽濃度不低于25%鹽液的水泥池里1晝夜即可取出,瀝水2小時后再如上法加鹽堆積,撒上占皮重25%的干鹽。浸鹽水時,溫度應(yīng)保持在15℃左右。為了防止鹽斑,可在食鹽中加入鹽重4%的碳酸鈉。
4. 鹽干法。將經(jīng)過鹽腌后的生皮,再進行干燥。此法適于南方天氣較熱地區(qū)。處理后的生皮重量減輕50%左右,防腐力強,儲藏時間可以延長,而且可以避免生皮在干燥時發(fā)生硬化斷裂。
5. 酸鹽法。將所含比例為85%食鹽,7.5%氯化銨和7.5%鋁明礬的混合物,均勻地撒在毛皮的肉面并稍加搓揉,然后將毛面向外折疊成方形,堆積7天左右。此法最適于綿羊皮等原料毛皮的防腐。
此外,還有浸酸法、冷凍法等多種方法。以上防腐方法,效果略同,但各有利弊。鹽腌法的堆置占地大且鹽污染重;干燥法的厚皮易腐敗,保藏易受蟲害;浸酸法的操作控制要求嚴格,較難掌握;冷凍法的皮張纖維易受損傷,儲運、解凍均較困難,且受氣候條件限制;而鹽干法雖也有輕微的鹽污染,但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利于保藏、便于加工的優(yōu)點,因此,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防腐方法。
二、生皮的儲藏
生皮經(jīng)過初步加工后,即應(yīng)送入倉庫儲藏。儲藏時,倉庫應(yīng)通風良好,室內(nèi)溫度不得超過25℃,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能隔熱、防潮,光線充足,便于檢查和翻垛,且能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皮張。
生皮在倉庫內(nèi)的堆放形式,有鋪疊式(上層生皮毛面與下層生皮肉面緊貼)、魚形式(毛面對毛面)和小包式(毛面向外折成小包袱)3種,其中以鋪疊式最好。在庫中堆皮時,堆與堆之間應(yīng)有10厘米寬的距離,中間還應(yīng)留有翻堆用的空地。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福建省南平農(nóng)校 郵編:3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