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免耕雙層(草、膜)覆蓋栽培技術,是湖北省竹山縣農(nóng)技人員針對當前山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綜合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種植效益低、冬季田地撂荒多等問題,引進馬鈴薯免耕草覆蓋技術,并對其進行因地制宜地改進與創(chuàng)新,通過3年反復的試驗,摸索出一套適于山區(qū)推廣的馬鈴薯輕簡高效栽培新技術。該技術與傳統(tǒng)的蓋膜技術相比增產(chǎn)20%以上,與露地栽培相比增產(chǎn)50%以上。
一、馬鈴薯免耕雙層覆蓋的突出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的馬鈴薯栽培技術相比,免耕雙層覆蓋具有3大優(yōu)勢:一是改翻耕土壤為免耕直播,節(jié)省了用工,降低了成本與減輕了勞動強度;二是改打窩點播、土內(nèi)種植為地面擺播、土表種植,進一步降低了種植成本,同時因馬鈴薯播種淺而出苗早、生長快,結(jié)薯后大部分薯塊集中在土壤表層,個大、均勻、產(chǎn)量高,開挖收獲非常方便;三是改土面不覆蓋或者只蓋地膜為稻草(或其他秸稈)、地膜雙層覆蓋,馬鈴薯生長期廂面基本無雜草,節(jié)省了中耕除草用工,同時,秸稈在田間腐爛后可增進地力、改良土壤,減少了秸稈焚燒對環(huán)境的污染。
與目前各地推廣的馬鈴薯免耕草覆蓋技術相比,加蓋地膜后保溫、保墑能力顯著增強,可有效抗御山區(qū)冬季低溫、春季干旱、入夏陰雨等多種自然災害,馬鈴薯產(chǎn)量不僅更高,而且更加穩(wěn)定。
由于該項技術簡單、實用、省工、高效,農(nóng)民只需簡單地勞作即可獲得穩(wěn)定、可觀的收入,因此非常適合在勞動力少、機械化程度低的山區(qū)推廣。
二、馬鈴薯免耕雙層覆蓋栽培技術要點
1. 種植季節(jié)。
晚秋茬:8月底至9月上旬播種,11月份收獲。在低山水稻收獲前15天左右,將馬鈴薯提前置于陰涼處,用濕潤河沙或泥土覆蓋催芽。水稻收獲后立即施肥播種,覆蓋稻草與地膜,在冬前馬鈴薯地上部分凋萎后收獲。山區(qū)在此季節(jié)種植馬鈴薯,由于前期溫度較高,加之季節(jié)緊張、年內(nèi)積溫有限,必須選擇抗性強、生長快、結(jié)薯早、前期產(chǎn)量高的品種,進行早催芽、早播種、早管理,才能提高產(chǎn)量。晚秋茬缺點是若秋季遇低溫陰雨,霜凍來臨較早,風險較大。
越冬茬:12月中下旬播種,5月底至6月上旬收獲。山區(qū)此季節(jié)種植馬鈴薯,可免遭冬季低溫凍害,馬鈴薯生長時間較長,產(chǎn)量高,且成功把握較大。
2. 整地施肥。馬鈴薯免耕栽培,在水稻收獲后不必翻耕,但要起好“三溝”(廂溝、邊溝和圍溝)。如果用寬1.7米地膜覆蓋,每2米寬需起1條廂溝,廂面寬1.7米,廂溝寬0.3米、深20~25厘米,同時起好邊溝、圍溝,確保溝溝相連、排灌通暢。起溝時挖出的土要分散堆放在廂面上,使廂面略呈龜背形,以防止?jié)n水。馬鈴薯播種時,如果田間雜草較少,只將大草拔除即可;如果雜草多,可在播種前7~10天噴施草甘膦。馬鈴薯播種時需施足底肥,一般畝施土雜肥2000千克、三元復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其中化肥需在距離廂邊35厘米遠處呈線條狀撒施,每廂撒施兩行;土雜肥做蓋種使用。
3. 播種蓋草。冬播馬鈴薯,可選擇生育期較長的高產(chǎn)品種,最好用約50克重的脫毒馬鈴薯做種。種薯播于化肥兩側(cè),與肥料中線保持15厘米遠距離,以防止化肥與種薯接觸導致爛種。每廂播種薯4行,靠近肥料的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35厘米,畝播3800株,大約需種薯200千克。播種時要求土壤墑情適宜,如果土壤偏干應提前灌水,待墑情適宜時再播種。播種后最好先用土雜肥將種薯蓋嚴,然后再蓋草,厚度5~6厘米,以將種薯蓋嚴、不見地面為度。如果沒有稻草,也可以用玉米稈或其他作物秸稈甚至樹葉覆蓋,但要注意鋪平蓋勻,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一致。如果沒有土雜肥,可挖淺窩點播或開淺溝條播,播后用碎土將種薯蓋嚴,使種薯與泥土緊密接觸。倘若種薯與泥土接觸不實,遇到干旱年份因沒有土壤水分供應,馬鈴薯會遲遲不能出苗。
4. 覆蓋地膜。蓋草后如果覺得墑情不足或秸稈偏干,應先用稀薄糞水潑澆,或等雨后足墑再蓋膜。蓋膜時應注意將膜面繃緊,膜邊用細土封嚴壓實,防止秸稈刺穿地膜,目的是增強保溫保墑效果。蓋膜后需清理溝中泥土,保持排水通暢,同時要防止畜禽進地踐踏。如果遇持續(xù)干旱,可往溝中灌水浸潤廂面,增加土壤濕度,以促使馬鈴薯早萌動、早齊苗。
5. 破膜接苗。馬鈴薯出苗后,要適時破膜將苗引出,隨后用泥塊封口,防止跑墑與高溫燒苗。如果出苗時恰遇春季低溫,可推遲破膜接苗時間,防止薯苗受凍。
6. 后期管理。馬鈴薯免耕雙層覆蓋栽培,因為有稻草與地膜雙重防護,所以后期管理比較簡單:一是不必除草,二是不需要中耕培土,三是不擔心馬鈴薯裸露見光后變成綠薯。但是,仍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清溝排漬。水田雨季容易漬水導致馬鈴薯中后期病害加重、早衰減產(chǎn),覆蓋稻草和地膜后雖然能夠起到一定避雨作用,但若“三溝”排水不暢,田間漬水,仍然會給馬鈴薯后期生長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在水田或易漬水的低洼坪地種植馬鈴薯,即使采取雙層覆蓋,春季也要注意清理、疏通“三溝”,確保排水流暢。如遇持續(xù)干旱,可往溝中灌水抗旱,但要注意速灌速排。
②看苗追肥。馬鈴薯免耕雙層覆蓋栽培,最好一次性施足底肥。若底肥不足,苗期可結(jié)合灌水在膜上打孔追施化肥,或直接追施稀薄糞水提苗?,F(xiàn)蕾開花期可結(jié)合防病,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或其他葉面肥料。
③防蟲治病。高溫干旱年份主要防治蚜蟲,控制病毒病發(fā)生;多雨年份要注意加強對晚疫病的防治。防治蚜蟲最好使用4%阿維·啶蟲脒乳油、5%吡蟲啉乳油、3%啶蟲脒乳油、5%啶蟲·高氯乳油等高效低毒農(nóng)藥,或在蚜蟲遷飛期使用黃板涂機油誘殺。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最好使用甲霜·錳鋅、 霜·錳鋅、唑醚·代森聯(lián)、甲霜靈等特效農(nóng)藥交替噴施,視發(fā)病情況連續(xù)噴藥2~3次,以確保防治效果。另外,撒施鮮草木灰,也可起到補鉀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④防治鼠害。如果覆蓋的稻草或作物秸稈中夾雜有稻谷、玉米粒等,容易引來鼠害,因此要根據(jù)情況在蓋草后采取田間投放敵鼠鈉鹽等措施。
7. 開挖收獲。采用馬鈴薯免耕雙層覆蓋栽培,收獲比較省工,如果種薯是擺放在廂面,薯結(jié)在地面,將地膜與稻草撥開直接拾取馬鈴薯即可;如果種薯是挖淺窩點播或開淺溝條播,結(jié)薯較淺,開挖收獲也很容易。馬鈴薯收獲后,殘留的地膜要揀凈,秸稈留在田間任其腐爛漚肥即可。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北省竹山縣農(nóng)業(yè)局 郵編: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