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市舉行一個重要的經貿洽談會開幕式。會議即將開始,諸位領導已走上主席臺準備入座。會務工作人員急忙趕過去,請示主持會議的副市長,送審的主持詞是否有改動,以便做好會務準備。副市長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我沒有見過主持詞,不知道會議由誰主持。現在就要開會了,不熟悉會議程序,我不能主持會議。會務工作人員頓時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原來,這位副市長有兩位秘書,一位秘書接到會務工作人員提前送來的主持詞后,忘記了送給領導;另一位秘書隨領導同志到會場接待室后,見領導同志與別人交談,也就沒有按照會務工作人員的要求及時請示主持會議一事,因而出現了主席臺上這一幕僵局。幸好會務組事先打印了幾份送審的主持詞,擺在幾個主要領導的座位上,并做好了會務準備。因此,領導們臨時商議,重新確定了主持人,但已造成了一些不愉快。
【分析與對策】
以上案例告訴我們:要避免會務工作出現差錯,著眼點在于準備工作要細致、周密。一是要有提前量。會議議程、程序確定后,會務組應根據會議需要,編制注有主持人、講話(傳達、報告)人、發(fā)言人或宣讀文件人員姓名的日程(議程)表送審。領導審定后,將議程表提前送達有關人員,使之明確任務,早做準備。二是要有多手準備。各類會務材料,如主持詞、講話(發(fā)言、傳達)稿、在會上宣讀的文件等,應在會前提前送達有關人員審閱。如送審的主持詞、講話稿有所改動,則應及時修改打印后再送。同時,另準備一套材料,會前擺在有關人員的座位上,以應有人忘記帶來之急,保證會議順利進行。三是檢查落實要細致。會務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會前要逐一細致地檢查落實,切忌粗枝大葉,憑主觀臆想行事,以致由于疏忽而釀成事故。(摘自《秘書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