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明是著名的營銷策劃員。同學(xué)聚會時,他被捧成香餑餑,大家紛紛向他討教營銷秘訣。王之明正在侃侃而談,一旁的大毛忽然吼了一句:“你別整那云里霧里的了,就給咱來兩句實在的吧。你看我那個水果攤子怎樣才能興旺發(fā)達(dá)?”
大毛的水果攤原先生意不錯,但最近周圍冒出五六家水果攤跟他搶生意。加分量、壓價格、不要零錢,能想到的辦法他都試過了,生意還是被搶去不少,他正為此發(fā)愁呢。
王之明想了想,給大毛出了個主意:借輛小貨車,扮成拉過水果的樣子,在攤邊放幾天。大毛一愣,問他是啥意思。王之明笑笑說:“現(xiàn)在的顧客賊著呢,你光嘴巴上說降價啦、便宜啦,顧客并不買賬。你在攤子旁擺輛車,說你買車了,是直接到批發(fā)市場批的水果,或者說是直接到果園拉的水果,中間省掉了批發(fā)商,顧客就會覺得你的水果便宜。即使你的水果不便宜,他們也會認(rèn)為質(zhì)量好?!?/p>
大家一聽,紛紛豎起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啊,抓住了顧客的心理?!?/p>
大毛得了真?zhèn)鳎厝ゾ驼胰私柢?。他大舅子是跑運輸?shù)?,恰好這幾天沒活兒,就把車借給他。大毛將車送到修理廠噴了遍新漆,看著就像剛買的,又在車上撒了些蘋果葉、梨樹葉,開到攤子邊。老顧客來買水果,他就說:“零錢就不要了,咱買車了,往后能直接去批水果,省了一道手,能便宜不少呢?!?/p>
顧客自然高興,就問他啥時候買的新車。大毛把編好的一套話送上去。人家拿了水果,又夸他幾句,樂呵呵地走了。大毛心里暗暗得意。
幾天后,情況發(fā)生變化。到他攤上買水果的顧客不僅沒多,反而越來越少。他實在想不透其中緣由,就讓大舅子扮成顧客,去鄰攤打探情報。
一會兒工夫,大舅子回來了,指著那輛車說:“都是這車惹的禍。人家顧客說了,你在這里才擺了幾年攤啊,就買得起車了?那些錢可不都是從他們口袋里賺的嗎,你說你有多黑!”
大毛馬上給王之明打電話,抱怨他出了個餿主意。王之明萬萬沒想到會這樣,一時愣在那里。大毛也不愿多怪他,掛了電話。
一位老顧客來買水果,看大毛蔫頭耷腦的樣子,就問他怎么沒精神,那臺車怎么也不見了。大毛苦著臉說:“那車是借來充大頭的,現(xiàn)在被人開回去了?!鳖櫩托α耍骸拔艺f嘛,你一個賣水果的,哪能買得起車?”說著,遞上錢來。
大毛看他幸災(zāi)樂禍的樣子,心里有氣,冷著臉說:“還差兩毛錢呢。最近天熱,水果壞得多,扔得也多,又不敢提價,我在賠錢賣呢?!蹦俏活櫩兔μ统鑫迕X給他,說:“可不好讓你賠錢啊?!闭f完,提著水果就走了。
看著他的背影,大毛心里忽然一亮。
大毛讓老婆到銀行換了很多一角的硬幣放在錢匣子里,用來給顧客找零。硬幣裝著怕丟,拿在手里累贅,多數(shù)顧客干脆不要了。大毛總是誠心誠意地道謝。但凡有顧客來,他還總愛念叨幾句賠了之類的話,跟人家斤斤計較,連一角錢也不肯放過。顧客們見他摳摳搜搜,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這樣一來,大毛的生意好得出奇。
年底,大毛出錢請老同學(xué)們又聚了一次。大家以為是王之明的策劃成功了,紛紛對他豎起大拇指。王之明十分慚愧:“我的策劃完全失敗了,沒有考慮到顧客的另一個心理……”
聽說大毛有車,顧客心里會不舒服,會感覺大毛比他們有錢,而那錢是從他們口袋里掏走的,他們自然會嫉妒,就不再去他攤上買東西了。大毛還車后,又和他們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甚至還不如他們,他們就又開始接受大毛了。
大毛跟人家訴苦,跟人家斤斤計較,連一角錢都不放過,會讓人覺得他真的很窮,產(chǎn)生優(yōu)越感。顧客見他找硬幣,一般都會說不要了。大毛感恩戴德地道謝,人家就更有滿足感。幾角錢就能買來滿足,是大毛生意興旺的真正原因。
(摘自《商業(yè)故事》2010年第7期圖/張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