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祖詠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其他題目都考完了,最后考詩。詩的題目是《終南望殘雪》,規(guī)定格式是五言六韻(每句五個字,兩句一韻,共計十二韻),既不能多寫,也不能少寫。祖詠再三思考,最后揮筆寫下一首詩:“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主考官看了這份精彩卻不合規(guī)格的答卷,十分惋惜。事后他問祖詠:“應(yīng)試的格式你清楚嗎?”“清楚?!薄澳悄銓懥藥拙淠?”“四句!”“為什么只寫四句呢?”祖詠堅定地說:“不論寫詩還是作文,都應(yīng)以表達(dá)意思為目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如果把四句就可說清意思的句子拉扯到十二句,不就等于往醇酒里加水嗎?”
故事教會我
祖詠在功名的誘惑面前,并沒有放棄自己寫詩作文的標(biāo)準(zhǔn)——簡潔。同學(xué)們,我們寫作時,特別是詩興大發(fā),自以為文思泉涌時,也應(yīng)該以簡潔為標(biāo)準(zhǔn),如果一味地堆砌辭藻,將“才華”一味地?fù)]灑,只會讓文章又臭又長。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