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正在預習《燕子》這篇課文,李東突然站起來說:“老師,請看這一句:‘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我們都知道,燕子是從南方‘飛’來的,可作者為什么要用‘趕’這個字呢?”
陳老師笑了笑說:“誰來幫李東解答這個問題?”
張梅站起來說:“因為‘飛’字只描寫出燕子的一般動作,而‘趕’字運用了擬人手法,能更準確、傳神地刻畫出燕子飛翔時的姿態(tài)。”
楊亮看了一下課文,補充道:“首先,‘趕’字含有‘及時到達’的意思。它告訴我們燕子好像是事先被邀請過,是急著來赴約的,這樣可以更傳神地揭示出燕子是候鳥,它們的到來是春天來臨的象征;其次,這樣寫更突出燕子的身姿輕快、伶俐;再次,‘趕’字還帶有急切的意思,比‘飛’更能突出燕子那追趕春風、為春天爭光的伶俐勁兒,使燕子的形象躍然紙上?!?/p>
陳老師摸了摸楊亮的頭說道:“你說得真好!萬紫千紅的春天給北方的大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聰明伶俐的燕子們在遙遠的南方肯定也感受到了,所以它們會迫不及待地聚攏來。作者用‘趕’字將燕子擬人化,比‘飛’字更富有感情色彩,充分展示了燕子從南方出發(fā)時的興致勃勃、途中的匆匆忙忙和到達北方時興高采烈的心情?!?/p>
(鏈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課《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