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覺醒》
克里希那穆提著 宋顏譯
重慶出版社2010.6
定價:39.80元
你看,他的外套搭在肩上,發(fā)已白,后背卻還挺拔得一如少年,身后的沙灘上留下數(shù)個腳印,看得出步子邁得很大。這是傍晚例行的散步嗎?落在后面的是誰?普普爾?還是某位來采訪的記者?你或許不知道,他是很愛散步的,山間,海邊,幾乎每一天都要走在路上。他的步履即使在白發(fā)蒼蒼時仍驚人的輕快,陪同散步的年輕人常會被他甩在身后。那日不知又是誰落在了后面,這個人沒有急著追上去,卻趁機定格了那一瞬。多么有幸,幾十年后,你我能用這張不羈的背影來裝幀《智慧的覺醒》。
Derek是個愛沖浪的青年,可有一天卻突然想出家。賣掉心愛的沖浪板,賣掉能賣的一切,他毅然決然奔向了印度。一路輾轉(zhuǎn),一路尋覓,最后來到了尼泊爾。在那里的一家寺廟,他看到了很多令人困惑的事情,也正是在那里,他聽說了一個人,讀到了一本書。十幾年后,他告訴采訪他的中國記者,讀完那本書,他三周后就離開了那座寺廟,從此再沒有回頭。你一定猜到了,那本書就是《智慧的覺醒》。若不是Derek先生推薦,這本曾經(jīng)改變了一個年輕人命運的奇書,或許還不能那么快跟中國的朋友們見面。
書很厚,據(jù)說是克作品中最厚的一本??说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跟人講話,講得非常勤,他的書大多也是這些演講和對話的記錄,所以一不小心就編成了這么一本大部頭。你看,從1968年至1972年這5年間,單單《智慧的覺醒》就收錄了15場公開演講、9場大眾對話、1場小組討論和7次一對一面談。你可能會說:也不是很多嘛。要知道,在克里希那穆提全集網(wǎng)站上,收錄了這5年演講和對話的著作還有十幾本!你還要知道,那時候的克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在那樣的古稀之年,他乘飛機坐火車,在美國、印度、瑞士和英國之間來來回回,常常一講就是一個半小時,那是何等的熱情和能量!
有位聽眾曾問他:“演講是不是你的嗜好?你對說話有沒有感到疲倦的時候?你為何做這件事?”克答:“我很高興你問這個問題。你知道,如果你愛一件事,就永遠不會感到疲倦。我所指的愛是不追求結(jié)果,不從中要求回報的。如果你真的愛做某件事,你做它并不是為了滿足你的自我,因此其中就沒有失望,沒有止境。你問我為何做這件事,你也可以問玫瑰為何開花,茉莉為何芳香,鳥兒為何飛翔?!?980年時,克告訴普普爾:如果我停止演說,身體就會死亡。這具身體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披露教誨。然而,克的教誨是最不像教誨的,因為他從來不高高在上傳授什么,他說他只是一面鏡子。如果你愿意睜開眼睛,如果你不把頭扭開,就會在里面看清你自己。
然而,大多數(shù)人會把頭扭開。在討論和對話中,如果你不肯正視現(xiàn)實,克不會強迫你,但也絕不妥協(xié);他會緊緊抓住問題,一遍遍重復,絕不被你帶跑,也絕不讓你閃避。你要么迎戰(zhàn),要么轉(zhuǎn)身逃走,放心,他不會來追你。在《智慧的覺醒》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那9場大眾對話,克在其中展現(xiàn)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嚴厲無情。一個連小朋友都看得出他害羞的人,在討論人類重大問題時,卻幻化成了一把利劍,縱然你有一萬條退路,也被他一一斬斷。
《智慧的覺醒》第四章是印度宗教學者斯瓦米跟克的對談記錄,在第二節(jié)中斯瓦米提到,坐在克身邊交談跟讀克的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他說書沒有生命,不想克卻說:印刷文字沒有生命,但你要是認真,就可以煥發(fā)印刷文字的生命。是的,你要是認真,這本《智慧的覺醒》就是有生命的,當你捧起它,親愛的克里希那穆提就坐在你面前,你們將會有一場酣暢淋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