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深處》
沙漠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0.5
定價:28.00元
這本回憶錄從1930年代憶起,直到2010年。全書有“回首人生”、“難忘親友”、“旅美散憶”三輯。在作者沙漠富有激情的敘述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國民黨省級官員家庭的小姐讀大學時,熱愛上話劇表演,之后與話劇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生。
我初次見到沙漠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51年,在沈陽。她本姓張,名坤權(quán),比我年長一歲,是阜新市中蘇友好協(xié)會的工作人員。
當時,我在沈陽市東北中蘇友好協(xié)會工作。 “友協(xié)”在東北解放區(qū)的社會影響很大,它幾乎代替了一些群眾團體的作用。
有一天,一位身著列寧服的女性前來東北友協(xié)辦事。那時代,生活儉樸,對話單調(diào)。來者的儀表和談吐都不一般。她和友協(xié)領(lǐng)導談完工作后,領(lǐng)導派我給這位外地來的女同志安排食宿問題。那時我正迷戀于繪畫,心想如果有這么一位模特兒該多好。我大概脫口說了一句:“真美!”她低聲地回了一句:“流氓!”我不知道我是否聽錯了,心里頗不是滋味。其實,我并沒有任何非禮的念頭,只覺得這位女性的形象很上畫。我忘了那年代不可以隨便對女同志說“美”。
幾年后,我調(diào)到北京,在中蘇友好協(xié)會總會聯(lián)絡(luò)部工作。有一次,去中國青年藝術(shù)院看望妻子杰時,意外地遇見了她。原來她是青藝的演員。杰告訴我:抗戰(zhàn)結(jié)束后,她在大后方演過很多戲,是當紅的青年演員。在北京這個演藝人才薈萃的地方,她已經(jīng)不是顯眼的明星了。不過,即使當了配角,在舞臺上同樣別有光采。
1956年,為支援外地戲劇事業(yè),她和丈夫黃中敬帶著女兒和兒子隨青藝一批演職人員被派往青島去組建新的劇團。他們夫妻二人在那里很快就成了臺柱子。
1957年風云突變,反右派的政治運動使沙漠和黃中敬雙雙落馬。丈夫發(fā)配去勞改,妻子留在劇團監(jiān)督勞動改造,過著人下人的屈辱生活。但他們沒有阿諛、告密,保持了自身的清白,咬著牙挺過來了?!罢薄焙螅麄兎蚱藁氐皆瓖徫?, 一個在創(chuàng)作上,一個在表演方面再次顯示了才華。
沒有過幾年好日子,而后他們再度在摧殘人性的“文革”十年中受煎熬。
他們的家經(jīng)歷了種種災(zāi)難,女兒小明和兒子小振,飽嘗了少年的艱辛。在那種不可想象的環(huán)境下,好強的兒子沒有沮喪,拼命自學,有著離奇的人生,后來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最后成了國家一級編劇,寫的話劇頻頻得獎??上换盍?9歲,英年早逝,給父母帶來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我們都離開了工作崗位,時而在北京相會。有時她把自己寫的回憶文章用電子郵件發(fā)給我們,謙遜地讓我們品讀。讀后,我眼前一亮,這哪是一般的文章啊!。她寫的《振兒,振兒,媽媽對你說……》使人震撼,我讀給杰聽(她因眼疾失明),我流著淚讀,盲妻哭著聽,我們?yōu)閮?yōu)秀的兒子感動,也為苦難而有非凡勇氣的母親感動。沙漠的文章是用熱血用生命寫就的!她又一次從新的側(cè)面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80歲的她竟寫成如此感人的文章。
她的回憶文章像流水般滔滔涌來,一篇勝似一篇,一篇比一篇深刻、感人。
她寫父親,寫母親,寫老伴,寫兒子,寫朋友……
她筆下的人物,不僅個個栩栩如生,血肉飽滿,而且精神壯麗。她在老年,在回憶的筆耕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來到了溫暖的港灣。
沙漠70歲時,我終于有機會為她畫了一幅肖像。她仍然姿容美麗,儀表風度不同凡響。她有一副吸引人的和藹可親的外表。很多老一輩藝術(shù)家夏衍、苗子郁風夫婦、戈陽、孟浪、宗英在畫上題了詞,贊頌她。
我想沙漠終將理解,當年是一個崇尚美的人,而不是“流氓”向另一位崇尚美的異性作了心靈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