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否認金錢的力量,它可以讓我們熱情萬丈,也可以使我們焦慮萬分,甚至讓我們心中的惡念油然而生。我們對待金錢似乎總是缺乏足夠的理性,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心理學家一度認為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但是,近年來,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這種金錢的“工具性理論”不能解釋很多與金錢相關的現(xiàn)象。比如,如果金錢是因為它能買到必需的東西而重要的話,當我們有了足夠的金錢后,應該不會再去舍棄其他重要的東西而追求金錢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看到很多人明明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錢,還是心甘情愿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而放棄愛情,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如果金錢是簡單的工具,怎么會像毒品一樣叫人欲罷不能呢?
由此,心理學家又提出了金錢的“藥物理論”。自然界中有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zhì),像酒精、尼古丁、咖啡因、可卡因、嗎啡等。這些化學物質(zhì)會使人類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特殊的反應,強有力地驅(qū)動人們對它們的渴望。雖然金錢本身不具有任何生物學意義上的重要性,但是,它在神經(jīng)、心理、行為上產(chǎn)生的效應和那些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刺激一樣,讓人欲罷不能。從這個角度上說,追求金錢不再是獲取其他物質(zhì)的手段,追求金錢本身就是目的。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使用腦成像技術發(fā)現(xiàn),當金錢獎勵增加時,人們大腦中的多巴胺回路被激活。多巴胺回路是大腦的獎賞中心,當我們陷入愛河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看到自己孩子臉蛋的時候,多巴胺回路同樣會被激活。也就是說,金錢給我們的激勵作用不亞于親情和愛情。
對金錢的欲望還被附著在其他一些更原始的欲望上,比如食物。法國研究者的一些研究表明,在餓肚子的時候,人們更不愿意捐錢;當吃飽了之后,人們就比較樂善好施。他們還發(fā)現(xiàn),如果用一些方法來激發(fā)人對金錢的欲望,人的胃口會變得好起來。
金錢還與處理人際關系的神經(jīng)通路相聯(lián)系。一項實驗顯示,剛看過跟金錢相關的詞語的人表現(xiàn)更為冷漠,他們更不愿意幫助人,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更不愿意向別人求助。也就是說,金錢會使人更加獨立自主。與此同時,金錢會加劇人際間的疏離,讓我們變得像生活在孤島上。
也許你還不知道,金錢本身有緩解疼痛的功效。在一個實驗里,志愿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數(shù)80張100元的人民幣,另一組數(shù)相同數(shù)量相同大小的白紙。隨后,志愿者將手置入50攝氏度的熱水中。結果表明,數(shù)錢的志愿者比數(shù)紙的志愿者報告疼痛感的要少。金錢不僅可以緩解人們的生理疼痛,還可以緩解其他痛苦,比如遭受他人拒絕或者排斥的痛苦。
金錢像工具一樣有用,像食物一樣可口,像藥物一樣為我們鎮(zhèn)痛,那么,它能為我們買來幸福嗎?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收入高于一般水平的人相對更滿意自己的生活。但是,收入對生活滿意度的積極影響是短暫的,因為收入高的人放棄了更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間。還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那些中了巨額彩票的幸運兒,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人剛開始喜不自勝,但是,這種幸福感很快就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并不比普通人高。
為什么金錢帶來的快樂如此短暫?因為金錢是一種非常容易適應的刺激。就像嗅覺刺激一樣,久處芝蘭之室而不覺其香。金錢的刺激也是如此。百萬富翁以為自己變成億萬富翁之后就會很幸福,但是,即使他成了億萬富翁,不久之后,當他適應了新的財富數(shù)額,幸福水平還是不可避免地回落到從前。
雖然賺錢不能讓你恒久快樂,花錢卻能讓你更快樂,前提是你大方地在別人身上花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研究者調(diào)查了600多名美國人。結果發(fā)現(xiàn),人們每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錢數(shù)與幸福感毫無關聯(lián),但是,花在別人身上的錢數(shù)卻能顯著地影響幸福感——在別人身上花得越多,幸福感就越高。
跟前面提到過的研究結合起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金錢會讓人變得更加容易孤立自己,更不愿意發(fā)展社會關系。但是,如果能夠跳脫這個魔咒,合理利用金錢來維護自己的社會關系,比如,為他人花錢的話,那么你就能獲得空前的幸福感。